扭伤中草药偏方真的有效?正确用法与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扭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软组织损伤,多因关节过度扭转、牵拉导致韧带、肌肉或血管撕裂出血,中医称之为“筋伤”,认为其病机为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治疗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为原则,中草药偏方在扭伤的辅助治疗中具有悠久历史,以下从外用、内服及辅助调理等方面详细介绍常用方法,并强调使用注意事项。

扭伤中草药偏方

外用中草药偏方

外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所,是扭伤治疗的首选方式,尤其适用于急性期的红肿热痛和恢复期的僵硬不适,根据扭伤阶段(急性期1-3天、恢复期4天以上),可选用不同组方的药物。

(一)急性期(红肿热痛明显,以清热凉血、消肿止痛为主)

  1. 栀子大黄散

    • 组成:生栀子30g,生大黄15g,芒硝10g,冰片3g(后下)。
    • 制法用法:前三味药共研细末,加入冰片混匀,用蜂蜜或蛋清调成糊状(避免过稀),外敷于患处(范围略大于肿胀区域),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1次,每次敷6-8小时(皮肤敏感者可缩短至4小时)。
    • 功效:栀子清热凉血,大黄活血化瘀,芒硝软坚散结,冰片止痛消肿,全方协同快速缓解急性期红肿热痛。
  2. 芙蓉叶菊花泥

    • 组成:新鲜芙蓉叶50g,野菊花30g,生大黄20g。
    • 制法用法:将三味药洗净捣烂成泥(若干燥可加少量凉开水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4-6小时。
    • 功效:芙蓉叶清热解毒、消肿排脓,野菊花疏风散热、解毒消肿,大黄活血祛瘀,适合扭伤后局部灼热明显者。

(二)恢复期(肿胀减轻,仍有疼痛、僵硬,以活血通络、舒筋活络为主)

  1. 红花当归酊

    扭伤中草药偏方

    • 组成:红花15g,当归20g,川芎12g,桂枝10g,白酒500ml(高度白酒为佳)。
    • 制法用法:将药材洗净切碎,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7天(期间每日摇晃1次),滤去药渣后用棉签蘸取药液外涂患处,并轻轻按摩至皮肤发热,每日3-4次。
    • 功效:红花活血化瘀,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行气止痛,桂枝温经通络,白酒助药力渗透,适合恢复期气血瘀滞、活动受限者。
  2. 伸筋草透骨草熏洗方

    • 组成:伸筋草30g,透骨草20g,路路通15g,威灵仙15g,苏木12g,红花10g。
    • 制法用法:将药材加水煎煮20分钟,先用药液蒸汽熏蒸患处(距离30-40cm,避免烫伤),待温度降至40℃左右时用药水浸湿毛巾热敷,或直接浸泡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
    • 功效:伸筋草、透骨舒筋活络,路路通通经利水,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苏木、红花活血化瘀,通过熏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僵硬疼痛。

外用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急性期扭伤24小时内建议先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减少出血肿胀,24-48小时后再使用外敷药,避免加重局部充血。
  • 皮肤破损、过敏体质者禁用;外敷后若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立即停用并清洗干净。
  • 外敷药物需现用现配,避免久置变质。

内服中草药偏方

内服药物通过全身调理,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修复能力,适用于扭伤后疼痛较重、活动明显受限,或恢复期气血亏虚者,需根据体质和症状辨证选用,以下为常用方剂。

(一)急性期(气滞血瘀型,症见肿胀刺痛、活动受限,舌暗有瘀斑)

  • 桃红四物汤加减
    • 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15g,川芎6g,赤芍12g,生地15g,牛膝10g,甘草6g。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3-5天。
    • 功效: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川芎补血行气,赤芍、生地凉血养阴,牛膝引药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活血化瘀而不伤正,适合急性期瘀血内阻者。

(二)恢复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症见酸痛乏力、遇劳加重,舌淡苔白)

  • 独活寄生汤加减
    • 组成:独活15g,桑寄生20g,杜仲15g,牛膝12g,当归12g,白芍12g,熟地15g,党参15g,茯苓15g,甘草6g。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5-7天。
    • 功效:独活祛风湿、止痹痛,桑寄生、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当归、白芍、熟地补血养血,党参、茯苓健脾益气,全方扶正祛邪,适合恢复期体质虚弱、筋骨失养者。

内服药物使用禁忌

  • 孕妇、月经期女性禁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桃仁、红花、红花当归酊等),以免引起流产或月经量增多。
  • 胃肠道功能较弱者,内服汤剂可饭后服用,减少刺激;若有胃痛、腹泻等不适,及时停用并咨询医师。
  • 严重扭伤(如韧带断裂、骨折)需先就医,明确诊断后再配合内服药物,避免延误病情。

辅助调理方法

  1. 推拿按摩: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轻柔按摩患处,常用穴位包括阳陵泉(疏筋活络)、血海(活血化瘀)、太冲(舒筋止痛),每次每个穴位按揉1-2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 饮食调理:急性期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冬瓜汤,避免辛辣、油腻(如辣椒、肥肉)以防加重肿胀;恢复期可适当增加补气血、强筋骨食物,如瘦肉、山药、枸杞、黑芝麻,促进组织修复。
  3. 制动休息:扭伤后24-48小时内减少活动,必要时用绷带固定关节,避免加重损伤;恢复期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如踝泵运动、关节屈伸),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重要注意事项

中草药偏方虽对扭伤有辅助治疗作用,但需明确:

  • 扭伤后若出现剧烈疼痛、肿胀畸形、无法站立或活动,可能合并骨折、韧带断裂,需立即就医,避免盲目使用偏方延误治疗。
  • 外用药物不可长期大面积使用,尤其含重金属成分(如芒硝)的药物,以防皮肤吸收中毒。
  • 过敏体质者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取少量药液涂于前臂内侧,观察24小时无红肿瘙痒方可使用)。

相关问答FAQs

Q1:扭伤后多久可以用中草药外敷?
A1:扭伤后24小时内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此时应先冰敷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持续24-48小时);24-48小时后,出血停止,可改用中草药外敷(如栀子大黄散、芙蓉叶菊花泥),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若扭伤较轻,肿胀不明显,也可在24小时后直接使用温和的外敷药(如红花当归酊)。

扭伤中草药偏方

Q2:中草药偏方治疗扭伤需要多长时间见效?
A2:见效时间与扭伤程度、用药时机及个体差异相关,一般轻度扭伤(仅韧带轻微牵拉),正确使用外敷药后1-2天肿胀疼痛可明显缓解;中度扭伤(部分韧带撕裂),需结合外用和内服药物,3-5天症状改善;重度扭伤(韧带断裂或骨折),需先进行正规治疗(如固定、手术),中草药仅作为辅助,恢复时间需2-4周或更长,若使用3天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应立即停药并就医检查。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产地分布有何特点?产地差异如何影响药材品质?
« 上一篇 09-22
甘肃野生药材有几种
下一篇 » 09-2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