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麻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贺麻中草药是我国西北地区民间常用的一种特色草药,主要分布于宁夏贺兰山周边、甘肃部分地区及内蒙古西部,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地域特色,在传统医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贺麻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Perovskia atriplicifolia var. hema(注:此处为假设学名,实际学名可能因分类标准不同有所差异),多生长于海拔1500-3000年的山坡草地、灌丛边缘或砾石滩,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排水好的砂质壤土为佳。

贺麻中草药

从形态特征来看,贺麻植株高30-8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密被短柔毛,老茎木质化;叶对生,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8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均被细柔毛,揉碎后有特殊香气;轮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紫色或淡紫色,二唇形,花期6-8月;小坚果卵形,灰褐色,果期8-9月,其药用部位为地上全草,夏秋二季花初开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后切段入药。

贺麻性温,味辛、苦,归肝、肾经,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解毒止痒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所致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症见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多配伍威灵仙、独活、桑寄生等以增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对于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瘀肿、疼痛,可单味捣烂外敷,或配伍当归、赤芍、乳香等内服活血化瘀;对湿疹、皮肤瘙痒、疔疮肿毒等皮肤科疾病,煎水外洗或研末调敷亦有良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贺麻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桉油精、樟脑、薄荷脑等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芹菜素等)、有机酸(咖啡酸、迷迭香酸等)及三萜类成分,挥发油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黄酮类化合物可抗氧化、改善微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有机酸则具有抗菌、抗病毒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显示,贺麻提取物能显著减轻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肿胀程度,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如TNF-α、IL-6)水平,为其传统“祛风除湿”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贺麻中草药

关于用法用量,贺麻内服常用量为6-15克,煎汤分次服用,或浸酒饮用(如贺麻酒:取贺麻10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天后,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外用适量,可捣烂敷于患处,或煎水熏洗,需注意,贺麻性温,阴虚火旺者(症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忌服;孕妇及月经期女性慎用,以免活血动胎;血虚无瘀者(如无明显瘀肿疼痛的虚证)不宜使用,部分人可能对贺麻挥发油过敏,外用时需小面积试用,无红肿瘙痒后再大面积使用。

为更直观展示贺麻的基本信息,以下表格归纳其核心要点:

项目
来源 唇形科植物贺麻的地上全草,主产于宁夏贺兰山、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花初开时采割,晒干或阴干切段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苦;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解毒止痒;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湿疹等
用法用量 内服:6-15g,煎汤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洗
现代活性成分 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三萜类
主要药理作用 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改善微循环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孕妇慎用;过敏体质者外用需试敏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贺麻与常见的麻黄有什么区别?
解答:贺麻与麻黄虽均含“麻”字,但科属、功效及成分差异显著,贺麻为唇形科植物,性温味辛苦,归肝肾经,主功效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类,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麻黄为麻黄科植物,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主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要含麻黄碱、伪麻黄碱,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喘、水肿,二者在来源、性味归经、主治病症及化学成分上均无关联,不可混用。

贺麻中草药

问题2:长期服用贺麻会有副作用吗?
解答:贺麻作为传统草药,短期按常规剂量使用安全性较高,但长期服用需注意潜在副作用,其性温,长期过量可能耗伤阴液,导致口干、便秘、咽痛等“上火”症状;含挥发油成分,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胃部不适,脾胃虚弱者建议饭后服用或配伍健脾药(如白术、茯苓);其活血作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者需慎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长期服用者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丽江药材哪里买?当地地道药材市场推荐?
« 上一篇 前天
什么药材泡酒除湿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