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材泡酒除湿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湿邪是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若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饮食不节(如贪食生冷肥甘)或脾虚运化无力,易导致湿邪内停,出现身体困重、关节酸痛、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症状,药酒作为传统养生方式,利用酒的辛温行散之性,促进药材有效成分溶出,达到“药借酒力,酒助药势”的除湿效果,以下从药材类别、功效特点、适用人群等方面,详细介绍适合泡酒的除湿药材及使用注意事项。

什么药材泡酒除湿

除湿药酒常用药材分类及功效

(一)健脾利湿类——调补脾胃,杜绝湿源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湿生,故健脾是除湿的根本,此类药材性多甘淡,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使湿邪从水道排出。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适用人群 泡酒建议(搭配/用量) 注意事项
茯苓 甘、淡,平归心、脾、肾 健脾渗湿,宁心安神 脾虚湿盛(腹胀、便溏、水肿)、心脾两虚(失眠、心悸) 配白术、山药各15g,泡白酒1000ml 虚寒者不宜过量,阴虚津伤者慎用
白术 甘、苦,温归脾、胃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脾虚湿困(乏力、食欲差、痰多)、胎动不安(需配伍) 茯苓、党参各10g,健脾除湿效果更佳 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禁用
薏苡仁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 健脾渗湿,舒筋除痹 湿热痹痛(关节肿痛)、水肿、皮肤湿疹(生用);健脾止泻(炒用) 单用30g或与茯苓、赤小豆同泡,可加少量冰糖调味 性微寒,虚寒体质者炒制后使用;孕妇慎用

(二)祛风除湿类——通络止痛,化解外湿

外感湿邪常与风寒、风湿相兼,侵袭关节经络,导致痹痛(关节酸痛、屈伸不利),此类药材性多辛散,能祛风散寒、通络除湿。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适用人群 泡酒建议(搭配/用量) 注意事项
威灵仙 辛、咸,温归膀胱、胃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风湿痹痛(肩颈痛、腰膝冷痛)、鱼骨鲠喉(需煎服) 独活、秦艽各10g,加适量白酒浸泡1个月 气血虚弱者不宜过量,避免与茶、同服
独活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 祛风湿,止痛,解表 风寒湿痹(尤其是腰腿痛)、风寒感冒(头痛、身痛) 桑寄生15g,当归10g,活血通络止痛 阴血虚者慎用,阴虚头痛忌服
桑寄生 苦、甘,平归肝、肾 祛风湿,强筋骨,安胎元 风湿痹痛(肝肾不足型)、腰膝酸软、胎动不安(需配伍) 杜仲、牛膝各10g,增强强筋骨效果 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三)温阳化湿类——温阳散寒,驱寒除湿

湿性重浊黏滞,易伤阳气,尤其是脾肾阳虚者,水湿不化,表现为畏寒肢冷、水肿、便溏,此类药材性辛热,能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什么药材泡酒除湿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适用人群 泡酒建议(搭配/用量) 注意事项
肉桂 辛、甘,热归肾、脾、心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血脉 脾肾阳虚(畏寒、腹泻、腰膝冷痛)、寒凝血瘀(痛经、闭经) 附子(制)5g,干姜3g,小剂量温阳化湿 阴虚火旺(五心烦热、盗汗)、孕妇禁用
干姜 辛,热归脾、胃、心、肺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脾胃虚寒(腹痛、呕吐、手足不温)、寒饮喘咳 高良姜、吴茱萸各5g,温中散寒效果更佳 阴虚内热、实热证忌用
花椒 辛、温,归脾、胃、肾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除湿散寒 脘腹冷痛、寒湿泄泻、蛔虫腹痛(需煎服) 与生姜、陈皮各10g同泡,温胃化湿 阴虚火旺者慎用,过量易上火

(四)清热利湿类——清利下焦,化解湿热

若湿邪郁久化热,形成湿热(如口苦、尿黄、带下色黄、关节红肿),需选用清热利湿药材,兼顾祛湿与清热。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适用人群 泡酒建议(搭配/用量) 注意事项
黄柏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湿热下注(带下黄稠、足膝红肿)、湿热泻痢、阴虚发热 苍术10g,牛膝10g,二妙散经典搭配,清下焦湿热 脾胃虚寒者不宜单独使用,需配温中药
苍术 辛、苦,温归脾、胃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湿困脾胃(腹胀、舌苔白腻)、风寒湿痹、夜盲症 黄柏、厚朴各10g,增强燥湿健脾效果 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慎用

除湿药酒的泡制与饮用注意事项

  1. 药材选择:需使用道地、无霉变、炮制规范的药材,如制附子需经过炮制减毒,避免生用中毒。
  2. 酒的选择:建议选用50-60度的纯粮白酒(如高粱酒、玉米酒),酒精浓度利于有效成分溶出,且不易变质。
  3. 泡制方法:将药材洗净晾干(避免水分导致变质),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倒入白酒没过药材2-3cm,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1-3个月后饮用(部分温燥药材如附子需浸泡更久)。
  4. 饮用量:每日1-2次,每次30-50ml(小酌),过量易伤肝损脾,反而不利除湿。
  5.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酒精过敏者、湿热体质(舌苔黄腻、口苦)不宜用温燥药材(如附子、肉桂),阴虚火旺者慎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除湿酒可以长期饮用吗?
解答:不建议长期饮用,药酒的作用是“祛邪”,湿邪祛除后应停用,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过犹不及”:酒本身性热,长期饮用易耗伤阴液,出现口干、便秘等;部分药材(如附子、肉桂)有毒性,长期蓄积可能损伤肝肾功能,一般建议饮用1-2周后观察症状,若身体困重、关节酸痛等湿邪症状明显改善,即可停用,或改为食疗调理(如薏米粥、山药粥)。

问题2:喝除湿酒后出现口干、舌红、便秘,怎么办?
解答:这是药酒偏温燥或阴虚体质不适用的表现,需立即停用,建议:① 多饮用温水或滋阴生津的饮品(如梨汁、蜂蜜水);②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若症状较重,可食用百合、银耳、麦冬等滋阴食材煮水; 若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可能为药酒伤阴,需中医调理体质,湿热体质者(舌苔黄腻、口苦)不宜用温燥药材泡酒,应选择黄柏、苍术等清热利湿药,或先清热祛湿再调理。

什么药材泡酒除湿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贺麻中草药
« 上一篇 前天
甘肃岷县药材市场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