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和应用大国,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快和国内健康消费升级,中草药进口规模持续扩大,成为连接全球中药材资源与中国市场的重要纽带,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近年来中草药进口呈现量价齐增态势,进口品类从传统原料向提取物、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进口来源地也逐步从亚洲传统产区向全球多元化布局。
中草药进口现状
2023年,中国中草药进口总额达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进口总量约32.7万吨,同比增长9.5%,这一增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驱动:一是国内中药产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持续攀升,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后,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对道地药材的进口依赖度提高;二是国际市场对中国中草药认可度提升,部分国家为满足中医药市场需求,加大对华出口标准化药材,值得注意的是,进口均价同比上涨1.6%,反映出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
主要进口来源地分析
亚洲是中国中草药进口的核心来源地,2023年占比达62.3%,其中越南以18.0%的份额位居第一,主要供应丁香、肉桂、益智等香料类药材;泰国占比15.2%,以龙眼肉、槟榔、山奈等热带药材为主;美国占比12.1%,是西洋参、薰衣草精油等的主要来源国,欧洲占比18.7%,德国以10.0%的份额位列第四,主要供应银杏叶提取物、洋甘菊等标准化提取物;法国则以5.2%的份额提供葡萄酒多酚、薰衣草等特色原料,非洲占比9.5%,肯尼亚(8.0%)是乳香、没药等木本药材的重要供应地,坦桑尼亚(1.5%)则提供丁香、豆蔻等,美洲剩余5.5%,加拿大以3.0%的份额供应人参、蓝莓等,其余来自巴西、秘鲁等拉丁美洲国家。
表1:2023年中国中草药主要进口来源地占比及代表品类
| 来源地 | 占比(%) | 代表品类 |
|--------------|----------|------------------------------|
| 越南 | 18.0 | 丁香、肉桂、益智 |
| 泰国 | 15.2 | 龙眼肉、槟榔、山奈 |
| 美国 | 12.1 | 西洋参、薰衣草精油 |
| 德国 | 10.0 | 银杏叶提取物、洋甘菊 |
| 肯尼亚 | 8.0 | 乳香、没药、没药 |
进口品类结构特点
从进口结构看,原料药材仍占主导,2023年进口额占比58.7%,总量约19.2万吨,同比增长8.3%,其中西洋参、乳香、没药、甘草、人参为前五大品种,提取物类产品进口额占比26.3%,金额达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最快,主要品种包括银杏叶提取物、丹参酮提取物、姜黄素等,主要用于中成药和保健品生产,中药饮片进口额占比8.5%,金额4.9亿美元,同比增长7.2%,主要来自日本、韩国的标准化饮片,如当归饮片、黄芪饮片等,保健品及其他类占比6.5%,包括螺旋藻、辅酶Q10、益生菌等,进口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反映出功能性食品市场对中草药原料的需求增长。
表2:2023年中国中草药主要进口品种数据
| 品种 | 进口量(吨) | 进口额(亿美元) | 同比增长(%) |
|--------------|--------------|------------------|---------------|
| 西洋参 | 5000 | 2.8 | 12 |
| 乳香 | 3000 | 1.2 | 8 |
| 没药 | 2800 | 1.0 | 5 |
| 甘草 | 4500 | 0.9 | 15 |
| 人参 | 2000 | 1.5 | 20 |
| 银杏叶提取物 | 800 | 1.8 | 18 |
| 当归饮片 | 600 | 0.7 | 10 |
| 姜黄素 | 400 | 0.6 | 22 |
进口趋势与挑战
(一)主要趋势
- 进口结构优化:提取物、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逐年提升,2023年较2020年增加7.2个百分点,反映国内产业从“原料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型。
- 来源地多元化: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进口额占比从2020年的12.3%升至2023年的15.0%,降低对单一市场风险。
- 跨境电商崛起:2023年通过跨境电商进口的中草药金额达3.2亿美元,同比增长45.0%,成为传统进口渠道的重要补充,尤其满足小众、高端消费需求。
(二)面临挑战
- 质量标准差异:部分国家对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与中国药典不一致,如欧盟对铅的限量(10mg/kg)严于中国药典(5mg/kg),2023年约8%的进口药材因标准不符被退运。
- 供应链不稳定:国际物流成本波动(如2022年海运价格上涨30%)和气候变化(东南亚极端天气导致肉桂减产)影响原料供应,2023年肉桂进口价同比上涨20%。
- 知识产权风险:国外企业对中国传统药材进行专利布局,如2023年美国某公司申请“丹参酮提取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专利,对中国企业出口形成制约。
未来中草药进口将呈现“高质量、多元化、全链条”发展趋势,政策层面,国家将推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草药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与主要来源国的标准互认;产业层面,鼓励企业在进口来源地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如某企业在肯尼亚建立乳香种植基地,年加工能力提升50%),同时推动进口药材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技术层面,利用区块链构建全程可追溯体系,确保从种植到销售的质量可控;市场层面,随着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进口将更注重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推动“中医药+跨境电商”“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新业态融合。
FAQs
中草药进口主要面临哪些质量挑战?
答:主要挑战包括:①国际标准差异,如欧盟对中药材铅限量(10mg/kg)严于中国药典(5mg/kg),导致合规风险;②原料质量不稳定,部分来源地农药滥用、硫磺熏蒸问题突出,2023年海关抽检不合格进口药材中农残超标占比42%;③加工工艺差异,如日本饮片注重“减毒增效”,国内传统饮片注重“性味归经”,导致产品成分和功效存在差异。
未来中草药进口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未来趋势主要有三方面:①进口结构升级,提取物、配方颗粒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预计2025年突破30%;②供应链全球化,企业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全产业链,降低单一市场依赖;③数字化赋能,通过跨境电商和溯源系统实现“源头可溯”,利用AI技术预测市场需求,优化进口品类结构,提升市场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