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痔疮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痔疮是临床常见的肛门疾病,主要因肛门直肠静脉丛曲张、淤血形成,表现为出血、脱出、疼痛、瘙痒等症状,中草药治疗痔疮历史悠久,通过内服调理脏腑功能、外用直接作用于患处,能达到消肿止痛、止血生肌、收敛固脱的效果,尤其对轻中度痔疮及术后调理具有独特优势,以下从内服、外用中草药分类,结合经典方剂及现代应用,详细阐述拔痔疮中草药的作用机制与使用方法。

内服中草药:调理脏腑,标本兼治

内服中草药治疗痔疮的核心在于“辨证论治”,根据中医“痔乃筋脉横解,气血乖违”的理论,分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等证型,通过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益气升提等法,从根本上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复发。

清热利湿法(适用于湿热下注型痔疮)

湿热下注型痔疮多见于急性发作期,表现为肛门肿痛、出血鲜红、伴口干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常用清热燥湿、凉血止血的中草药:

  • 槐角:性寒,归肝、大肠经,能凉血止血、清泻大肠湿热,为治疗痔疮出血的要药,常配地榆、侧柏叶增强止血效果,经典方剂《槐角丸》以槐角为君,配地榆、当归、黄芩等,用于痔疮肿痛出血。
  • 地榆:味苦酸、性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对痔疮出血及肛周湿疹有效,现代研究含地榆皂苷,能缩短凝血时间、抗炎。
  • 黄芩:苦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针对湿热蕴结导致的肛门肿痛,常与黄连、栀子配伍,如《止痛如神汤》中用黄芩清肠热、利湿热。
  •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对痔疮继发感染有良效,可单用煎汤内服,或与蒲公英、野菊花配伍。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痔疮)

气滞血瘀型多见于血栓性外痔或痔疮嵌顿,表现为肛周肿块紫暗、疼痛剧烈,舌暗有瘀斑,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消肿定痛,既止血又活血,对痔疮肿痛出血兼具标本作用,可研末吞服或入汤剂。
  •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常与红花、当归配伍,如《桃仁承气汤》加减,改善肛门局部瘀血,缓解嵌顿疼痛。
  •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润肠通便,既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又能缓解便秘对痔疮的刺激,常与生地、赤芍同用。

益气升提法(适用于脾虚气陷型痔疮)

脾虚气陷型多见于病程较长、反复脱出的痔疮,表现为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手法复位,伴面色苍白、乏力、纳差,舌淡苔白,需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为“补气之长”,能增强肛门括约肌张力,减少脱出,常与人参、白术配伍,如《补中益气汤》。
  •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与黄芪、升麻同用,可提升下陷之气,改善痔核脱出。
  •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经,升阳透疹、清热解毒,助黄芪升提清阳,常用于气虚下陷导致的脱肛、痔脱。

外用中草药:直达病所,拔毒消肿

外用中草药是治疗痔疮的重要手段,通过熏洗、敷贴、栓剂等形式,直接作用于患处,达到“拔毒消肿、止血生肌”的目的,尤其对肿痛、出血症状缓解迅速。

熏洗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熏洗利用药液热力与药效的双重作用,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括约肌痉挛,常用药物及方剂:

  • 五倍子汤(《外科正宗》):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煎水熏洗,五倍子含鞣质,能收敛止血、消肿;朴硝软坚散结,消痔肿。
  • 苦参汤(《外科正宗》):苦参、蛇床子、金银花、菊花、黄柏、地肤子,清热燥湿、祛风杀虫,适用于痔疮合并肛周瘙痒、湿疹。
  • 芒硝熏洗方:芒硝50g溶于1000ml开水,先熏后洗,芒硝硫酸钠能高渗吸收组织水肿液,迅速缓解肿痛。

敷贴法:消肿止痛,收敛固脱

将药物研末后用油、酒或醋调匀,外敷于患处,适用于血栓性外痔、痔核嵌顿:

  • 大黄膏:大黄、黄柏、白芷、芒硝,共研细末,凡士林调敷,大黄清热泻火、活血祛瘀,黄柏燥湿解毒,共奏消肿止痛之效。
  • 冰硼散: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取少许敷于患处,冰片清热止痛,硼砂解毒防腐,适用于痔疮肿痛破溃。
  • 五倍子散:五倍子、枯矾、冰片,收敛止血、燥湿止痒,对内痔出血、肛裂渗出有效。

栓剂纳肛:止血生肌,直达病灶

栓剂直接纳入肛门,药物溶解后作用于直肠黏膜,适合内痔出血、黏膜糜烂:

  • 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含麝香、牛黄、珍珠、冰片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生肌,为临床常用中成药栓剂。
  • 消痔栓:熊胆粉、冰片、珍珠母,清热解毒、敛疮生肌,适用于内痔出血、脱出及直肠炎。

常用拔痔疮中草药外用方剂表

方剂名称 主要组成 功效 用法用量
五倍子汤 五倍子15g、朴硝30g、桑寄生10g 收敛消肿、止痛止血 煎水先熏后洗,每日2次
大黄膏 大黄20g、黄柏15g、白芷10g、芒硝15g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诸药研末,凡士林调敷患处
苦参汤 苦参30g、蛇床子20g、金银花15g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煎水熏洗,每日1-2次
冰硼散 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按比例) 清热止痛、防腐生肌 取少许敷于患处,每日1次

使用中草药的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痔疮需分清类型(内痔、外痔、混合痔)及证型(湿热、血瘀、脾虚),不可盲目用药,如湿热型误用温补药会加重肿痛,脾虚误用苦寒药易伤脾胃。
  2. 外用禁忌:皮肤破损、化脓感染时需控制刺激性药物浓度(如芒硝、冰片),避免灼伤黏膜;孕妇慎用麝香、红花等活血药,以免流产。
  3. 配合生活调理:治疗期间需避免久坐久站、辛辣刺激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可配合蜂蜜、香蕉等),每日温水坐浴,促进药效发挥。
  4. 及时就医:内痔出血量大、痔核嵌顿坏死、合并肛瘘或肿瘤时,需及时手术,中草药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治疗痔疮多久能见效?如何判断是否有效?
A1:中草药治疗痔疮的见效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用药方法及个体差异相关,一般而言,轻度痔疮(如Ⅰ期内痔出血)外用熏洗或敷贴后3-5天可见出血减少,疼痛缓解;中度痔疮(如Ⅱ期内痔脱出、外痔肿痛)需内服+外用联合治疗,7-14天症状明显改善;重度痔疮(Ⅲ-Ⅳ度脱出、血栓外痔)可能需2-4周,判断标准:出血停止、肿痛减轻、痔核回缩为有效;若用药1周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如出血不止、嵌顿坏死),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Q2:所有痔疮患者都能用中草药治疗吗?哪些情况不适合?
A2:并非所有痔疮患者都适合中草药治疗,禁忌人群包括:①孕妇(尤其活血药如桃仁、红花,及峻下药如芒硝可能引发流产);②对中草药过敏者(如出现皮疹、瘙痒等需立即停药);③痔疮合并严重感染(如肛周脓肿)、血栓广泛形成或癌变者,需手术而非单纯中药治疗;④脾胃虚寒者(长期腹泻、畏寒肢冷)慎用苦寒药(如黄连、黄芩),以免加重腹泻,儿童、年老体弱者用药需减量,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安国中药材市场价格
« 上一篇 昨天
中草药文化历史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