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草,又名小飞蓬、白酒草、香草,为菊科白酒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常见于路旁、田野、荒地等处,其全草可入药,性辛、苦,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痢、止血止咳、祛风除湿等功效,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之一,以下从植物学特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现代研究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
植物学特征
鹅毛草为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具纵条纹,上部有分枝,全株被粗糙毛,叶互生,下部叶花期常枯萎,中上部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10cm,宽0.5-1.5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具疏锯齿或全缘,无柄或具极短柄,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3层,披针形或条形,边缘膜质,舌状花白色,管状花黄色,瘦果长圆形,扁,有棱,冠毛污白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其全草入药,采收多在夏秋季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鹅毛草性辛、苦,微寒,归肺、肝经,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辛能发散、行气,苦能燥湿、泻火,寒能清热、解毒,故具有多重功效:
- 清热解毒: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鹅毛草中的挥发油、黄酮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可缓解炎症反应。
- 消炎止痢:对于湿热引起的肠炎、痢疾、泄泻等症,单用鹅毛草煎服或配伍马齿苋、黄连等,可增强清热燥湿、止痢之效。
- 止血止咳:其性寒凉,入肺经,能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常用于治疗咳血、衄血、外伤出血、肺热咳嗽、百日咳等,可内服或外用捣敷。
- 祛风除湿:对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可配伍威灵仙、独活等,煎汤内服或外洗,以祛风通络、止痛。
用法用量与使用禁忌
鹅毛草的用法多样,可内服、外用,具体需根据病症调整:
-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饮,治疗感冒发热,可配伍金银花、连翘;治疗痢疾,可配伍木香、黄连;治疗咳血,可配伍白茅根、侧柏叶。
-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可治疗疮疖肿毒、蛇虫咬伤;或煎水熏洗,用于风湿痹痛、湿疹瘙痒。
使用禁忌:鹅毛草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腹痛;孕妇禁用,因其有活血作用,可能引发流产;对菊科植物过敏者禁用,长期服用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导致脾胃损伤。
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对鹅毛草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化学成分:鹅毛草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生物碱、有机酸、多糖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作用;挥发油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缓解呼吸道症状。
- 药理作用:
- 抗菌抗炎:体外实验显示,鹅毛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抗炎效果与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有关。
- 止血作用:鹅毛草中的鞣质成分可收缩局部血管,促进血小板聚集,缩短凝血时间,对外伤出血和咯血有较好止血效果。
- 保肝利胆:动物实验表明,鹅毛草水提物可降低肝损伤模型小鼠的ALT、AST水平,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 临床应用:鹅毛草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皮肤感染等,临床以鹅毛草为主药,配伍马齿苋、黄连制成“鹅草止痢汤”,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或用鲜鹅毛草捣汁外敷,治疗疖肿、乳腺炎,可促进炎症消退和伤口愈合。
鹅毛草基本信息表
项目 | |
---|---|
别名 | 小飞蓬、白酒草、香草、千层塔 |
科属 | 菊科白酒草属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被毛,叶披针形,头状花序白色舌状花,黄色管状花 |
性味归经 | 辛、苦,微寒;归肺、肝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消炎止痢、止血止咳、祛风除湿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洗 |
主治 | 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炎痢疾、咳血、外伤出血、风湿痹痛、疮疖肿毒 |
注意事项
- 体质适配:鹅毛草性寒,虚寒体质(如怕冷、便溏)者不宜长期或大量服用,以免加重寒象。
- 配伍禁忌:不宜与温里药(如附子、干姜)同用,以免降低清热功效;服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 不良反应:少数人服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可减量或停用;若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需立即就医。
相关问答FAQs
Q1:鹅毛草和蒲公英有什么区别?如何区分?
A1:鹅毛草与蒲公英均为菊科草本,功效均有清热解毒,但形态、性味及主治有区别:
- 形态:鹅毛草茎直立有纵棱,叶披针形,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瘦果有冠毛;蒲公英叶呈莲座状,倒披针形,头状单生,种子带白色冠毛。
- 性味:鹅毛草辛苦微寒,偏于消炎止痢、祛风除湿;蒲公英甘苦寒,偏于利尿通淋、消肿散结。
- 主治:鹅毛草常用于肠炎痢疾、风湿痛;蒲公英多用于乳痈、淋证、疔疮肿毒,可通过叶形、花序排列及功效侧重区分。
Q2:鹅毛草可以长期服用吗?有没有依赖性?
A2:鹅毛草不宜长期服用,作为性寒之品,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等,现代研究尚未发现其具有依赖性,但中草药讲究“中病即止”,症状缓解后应停用,若需长期调理(如慢性炎症),应在医师指导下配伍温中健脾药物(如白术、茯苓),并定期调整处方,避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