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虐疾病的药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中医学中并无“虐疾病”这一病名,推测或为“疟疾”的笔误,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高热、汗出、休作有时为典型特征的急性外感疾病,中医学对疟疾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的记载,中医治疗疟疾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方剂,以“祛邪截疟”为核心,兼顾调和营卫、扶正固本。

中医治疗虐疾病的药方

疟疾的中医辨证与治疗原则

疟疾的病位在半表半里,与少阳、脾胃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疟邪伏于半表半里,与营卫相搏,正邪交争,临床常分为正疟、温疟、寒疟、瘴疟、劳疟等证型,治疗以“祛邪截疟”为根本大法,结合“和解少阳”“清热解表”“温阳散寒”“辟秽解毒”“益气养血”等法随证施治,以下为常见证型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一)正疟

证候特点:先寒战后高热,休作有时,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和解少阳,祛邪截疟。
代表方剂:柴胡截疟饮(《医宗金鉴》)
药物组成:柴胡12g,黄芩9g,半夏9g,常山6g,草果6g,槟榔9g,生姜6g,大枣5枚,甘草6g。
功效与应用: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透泄邪热;常山、草果、槟榔祛痰截疟,杀虫辟秽;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减轻常山致吐反应;甘草、大枣调和诸药,适用于正疟发作期,寒热往来、休作有时者,若湿重加苍术9g、厚朴9g以燥湿健脾;热盛加青蒿9g、金银花12g以清热解毒。

(二)温疟

证候特点: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截疟。
代表方剂: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石膏30g(先煎),知母12g,甘草6g,粳米15g,桂枝9g。
功效与应用:方中石膏、知母清热生津,除烦止渴;桂枝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甘草、粳米益气和中,顾护胃气,适用于温疟热盛津伤者,症见高热、汗多、口渴明显,若热甚加黄连6g、黄芩9g以增强清热燥湿之力;口渴甚加天花粉12g、芦根15g以生津止渴。

中医治疗虐疾病的药方

(三)寒疟

证候特点:寒多热少,口淡不渴,胸脘痞闷,神疲乏力,舌苔白腻,脉弦迟。
治法:温阳散寒,和解截疟。
代表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柴胡12g,黄芩9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牡蛎15g(先煎),甘草6g。
功效与应用: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桂枝、干姜温阳散寒,化饮通阳;天花粉生津止渴,防温燥伤阴;牡蛎软散结,潜阳敛汗;甘草调和诸药,适用于寒疟阳虚湿盛者,症见畏寒明显、脘闷苔腻,若寒甚加附子6g(先煎)、肉桂6g以温阳散寒;湿重加茯苓12g、白术9g以健脾利湿。

(四)瘴疟

证候特点:多发于岭南等瘴疠之地,分“热瘴”与“冷瘴”,热瘴症见热甚寒微,或但热不寒,头痛如劈,面红目赤,呕吐痰涎,便秘尿赤,舌红绛苔黄腻,脉洪数;冷瘴症见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四肢厥冷,神昏不语,舌淡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热瘴宜辟秽解毒,清热截疟;冷瘴宜辟秽解毒,温阳截疟。
代表方剂:热瘴用清瘴汤(《中医内科学》),冷瘴用不二散(《景岳全书》)
清瘴汤药物组成:青蒿15g,柴胡12g,茯苓12g,知母12g,陈皮9g,半夏9g,黄芩9g,黄连6g,枳实9g,常山6g,竹茹9g,益元散12g(包煎)。
功效与应用:青蒿、柴胡清热透邪;黄芩、黄连、知母清热燥湿解毒;常山、槟榔(可加)截疟杀虫;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茯苓、益元散渗湿利尿,适用于热瘴热毒炽盛者,若热甚加水牛角30g(先煎)、生地黄15g以凉血解毒;神昏加安宫牛黄丸1丸(化服)以开窍醒神。

(五)劳疟

证候特点:疟疾日久,遇劳即发,寒热时作,倦怠乏力,食少自汗,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截疟。
代表方剂:何人饮(《景岳全书》)
药物组成:人参9g(另炖),当归9g,陈皮6g,生姜3片,大枣5枚。
功效与应用:人参大补元气,健脾生血;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健脾,防止补而壅滞;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适用于劳疟正虚邪恋者,若血虚甚加熟地黄15g、白芍12g以养血;自汗加黄芪15g、麻黄根9g以固表止汗。

中医治疗虐疾病的药方

疟疾常见证型辨证论治简表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代表方剂 常用药物(简写)
正疟 寒战高热,休作有时,热多寒少,口苦 和解少阳,祛邪截疟 柴胡截疟饮 柴胡、黄芩、常山、草果、槟榔、生姜、甘草
温疟 热多寒少,口渴引饮,汗出不畅 清热解表,和解截疟 白虎加桂枝汤 石膏、知母、桂枝、甘草、粳米
寒疟 寒多热少,口淡不渴,胸脘痞闷 温阳散寒,和解截疟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黄芩、桂枝、干姜、天花粉、牡蛎、甘草
热瘴 热甚寒微,面红目赤,便秘尿赤 辟秽解毒,清热截疟 清瘴汤 青蒿、柴胡、黄芩、黄连、常山、竹茹、益元散
劳疟 遇劳即发,倦怠乏力,食少自汗 益气养血,扶正截疟 何人饮 人参、当归、陈皮、生姜、大枣

注意事项

  1. 服药时机:截疟药(如常山)宜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用,可增强截疟效果,减轻寒战高热症状。
  2. 饮食调护: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助湿生热或损伤脾胃;发作期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蔬菜等。
  3. 重症处理:若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头痛、昏迷、抽搐等凶险症状(如脑型疟),需立即结合西医抢救治疗,不可单纯依赖中药。
  4. 调养防复:劳疟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病后可服八珍汤、归脾丸等调理气血,减少复发。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医治疗疟疾能根治吗?
解答:中医治疗疟疾有一定优势,尤其对轻、中度疟疾及反复发作的慢性疟疾(劳疟),通过辨证论治,祛邪截疟与扶正固本结合,可迅速控制症状、减少复发,但需注意:① 凶险型疟疾(如脑型疟、黑尿热)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中医可能延误病情;② 根治疟疾需彻底清除体内疟原虫,中药常山、青蒿等具有抗疟原虫作用,但需规范足疗程用药;③ 病后需注意防蚊(如使用蚊帐、驱蚊液)及调养正气,防止再感染。

问题2:服用中药治疗疟疾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解答:① 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尤其常山有一定毒性,过量可致恶心、呕吐,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② 观察反应:服药后若出现呕吐、腹泻等不适,及时告知医师调整方药(如加生姜、竹茹和胃降逆);③ 饮食禁忌:忌生冷(如冰饮、西瓜)、油腻(如肥肉、油炸食品)、辛辣(如辣椒、花椒),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④ 避免劳累:发作期需卧床休息,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劳疟患者需避免过度劳累;⑤ 定期复诊:若服药3-5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高热持续、神昏等,需立即就医,必要时完善血常规、疟原虫检查等。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穿心莲泡水喝
« 上一篇 08-28
鹅脚板药材价格
下一篇 » 08-2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