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二季采收,采后晒干或切片晒干,是临床常用解表药,以其“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本文将从桂枝的来源性状、图片识别要点、功效应用、现代研究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中药材。
桂枝的来源与植物形态
桂枝的原植物肉桂为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幼枝四棱形,被灰黄色短绒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8-17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被短绒毛;叶柄长1.2-1.5厘米,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被短绒毛;花被片6,黄白色,能育雄蕊9,子房卵形,浆果椭圆形,成熟时紫黑色,种子长圆形,肉桂喜温暖湿润气候,多栽培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为主要产区,药用部位为生长10-15年的嫩枝,直径0.3-1厘米,过长过老者质硬,药效较差。
桂枝的性状特征与图片识别
桂枝的性状特征是鉴别其真伪优劣的关键,结合图片观察可准确识别,完整药材呈圆柱形,有分枝,长30-70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棕红色或红棕色,有纵皱纹、细小皮孔及叶痕(嫩枝上的叶痕呈圆形,老枝则呈半圆形),枝条顶端常留有棕褐色芽苞,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棕红色,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髓部略成圆形,有的呈空洞状,气特异而芳香,味甜、微辛。
桂枝不同规格性状对比表
规格 | 性状描述 | 质量评价 |
---|---|---|
桂枝段 | 切成2-3厘米小段,表面棕红色,断面黄白色,髓部明显 | 枝条细嫩,香气浓郁,无碎屑,色均匀者为佳 |
桂枝片 | 横切片或斜切片,厚1-3毫米,皮部薄,木部可见放射状纹理 | 片面平整,厚薄均匀,无焦糊,油润感明显者佳 |
桂枝尖 | 嫩枝顶端较细的部分,直径0.2-0.5厘米,表面颜色较浅,质地较软 | 芽苞饱满,香气浓郁,无枯枝者为佳 |
桂枝常见混淆品鉴别表
混淆品 | 来源 | 性状区别 | 功效差异 |
---|---|---|---|
肉桂 | 肉桂的干燥树皮 | 呈卷筒状或槽状,外皮灰褐色,内面红棕色,有细纵纹,质硬而脆,断面层状 |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桂枝偏于发汗解肌,肉桂偏于温补肾阳 |
桂条 | 肉桂的粗枝 | 直径1-2厘米,表面灰棕色,木部比例大,髓部较小,香气较淡 | 功效同桂枝,但药效较弱,多用于调和药性 |
桂枝的图片识别要点
通过图片观察桂枝时,需重点关注以下特征:
- 整体形态:枝条呈细圆柱形,略有弯曲,分枝多,直径不超过1厘米(桂枝尖更细),与粗壮的肉桂或桂条有明显区别。
- 表面颜色:棕红色或红棕色,颜色均匀,无黑斑或霉变;纵皱纹细密,可见细小皮孔(如针尖大小的凹陷),老枝的皮孔更明显。
- 断面特征:折断面不平坦,皮部与木部易分离,皮部棕红色,木部黄白色,髓部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3毫米,部分因干燥而中空。
- 芽苞与叶痕:顶端常有棕褐色芽苞,叶痕呈圆形或半圆形,老枝的叶痕凹陷明显,是区分嫩枝与老枝的重要标志。
- 气味:图片虽无法体现气味,但优质桂枝切开时有浓郁芳香气,味甜微辛;若气味淡或有霉味,则已变质。
实际鉴别时,可将图片与正品药材性状对比,注意避免将表面颜色较浅、木部比例大的桂条误认为桂枝,或将皮厚、呈卷筒状的肉桂当作桂枝使用。
桂枝的功效与应用
桂枝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
- 风寒感冒:桂枝辛温发散,能透达营卫,常与麻黄配伍(如麻黄汤),治疗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若表虚有汗,则与白芍、生姜配伍(如桂枝汤),调和营卫。
- 脘腹冷痛:桂枝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常与干姜、白术同用(如桂枝加芍药汤)。
- 经闭痛经:桂枝温通血脉,促进血液循环,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与当归、川芎配伍(如温经汤)。
- 痰饮水肿:桂枝助阳化气,能温化水饮,治疗膀胱气化不利,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白术配伍(如五苓散)。
- 胸痹心痛:桂枝温通心阳,治疗心阳不振,胸痹心痛、心悸气短,常与瓜蒌、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桂皮醛、桂皮酸等)、黄酮类、多糖等,具有多重药理作用:
- 解热与镇痛:桂枝挥发油能通过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发汗散热;桂皮醛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对头痛、关节痛有效。
- 抗炎与免疫调节:桂枝提取物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多糖类成分可增强巨噬细胞活性,调节免疫功能。
- 心血管保护:桂枝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 抗菌与抗病毒:桂皮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使用注意与禁忌
桂枝虽为常用中药,但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桂枝有兴奋子宫作用),热病及阴虚阳盛者忌用(如发热、口干、舌红少苔),血热出血者禁用(如咯血、吐血)。
-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不宜久煎(挥发油易挥发),宜后下或另煎兑服。
- 配伍禁忌:不可与赤石脂同用(“十九畏”记载),以免降低药效;配伍白芍可调和桂枝的辛散之性,增强温通止痛效果。
相关问答FAQs
Q1:桂枝和肉桂有什么区别?如何通过图片区分?
A:桂枝和肉桂虽同源于肉桂植物,但药用部位不同,功效侧重也有差异,桂枝为嫩枝,呈细圆柱形,直径0.3-1厘米,表面棕红色,断面髓部明显,香气较淡,偏于发汗解肌、温通经脉;肉桂为树皮,呈卷筒状,外皮灰褐色,内面红棕色,断面有层纹,香气浓郁,偏于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通过图片观察,桂枝枝条细、有髓部,肉桂皮厚、无髓部,两者易于区分。
Q2:如何通过图片判断桂枝是否优质?
A:优质桂枝图片中应具备以下特征:枝条细嫩,直径0.3-0.8厘米,表面棕红色均匀,无黑斑或枯枝;纵皱纹细密,皮孔明显;断面黄白色,髓部饱满无空洞;顶端有芽苞,无碎屑或霉变,若图片中枝条粗大、颜色暗淡、断面中空或无香气,则质量较差,不宜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