饴糖作为中药材有何功效与作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饴糖是以糯米、粳米、玉米等粮食为主要原料,经发酵、糖化熬制而成的糖类食品,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应用历史,作为中药材,饴糖性甘、温,归脾、胃、肺经,兼具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之功,既是日常饮食中的传统甜味剂,也是临床常用的温补良药,其药用价值最早可追溯至《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历代医家对其功效多有阐述,至今仍在中医临床及食疗养生中广泛应用。

饴糖中药材

从来源与加工工艺看,饴糖的传统制作以糯米为佳,先将糯米淘洗浸泡,蒸熟后拌入麦芽或酒曲,保温发酵使淀粉转化为糖分,再经滤渣、浓缩熬制而成,根据原料不同,可分为米饴(糯米制)、麦饴(粳米制)等,其中米饴质地黏稠、色泽金黄,品质最优,药用价值也更高,现代工业化生产则多采用酶解法,通过添加α-淀粉酶、糖化酶等加速糖化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传统工艺制成的饴糖因保留更多发酵产生的活性成分,在中医看来仍具更佳的药性。

作为中药材,饴糖的核心功效在于“温补缓急”,其甘温之性可补益脾胃虚弱,缓解中焦虚寒引起的诸症,如《伤寒论》中的小建中汤,以饴糖配伍桂枝、白芍、甘草等,治疗“腹中急痛、心悸气短”等脾胃虚寒证,取其“缓中补虚”之意,既能温养脾胃阳气,又能通过甘味缓急,缓解肌肉痉挛性疼痛,对于肺虚咳嗽,饴糖可通过润肺止咳发挥作用,尤其适用于“咳唾涎沫、虚寒喘促”的肺痿证,临床常配伍生姜、大枣、甘草等,如《金匮要略》中的甘草干姜汤,若加入饴糖,可增强温肺止咳、补虚化痰之效。

饴糖的配伍应用需根据病情灵活调整,若脾胃虚弱兼有食少便溏,可配伍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药;若脘腹冷痛较甚,可加干姜、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若气虚乏力明显,则常与黄芪、人参等同用,增强补气功效,但需注意,饴糖甘温滋腻,湿热中满、痰湿内盛、外感未解者均不宜使用,以免助湿生热或闭门留寇,正如《本草汇言》所言:“饴糖甘温黏腻,中满呕吐、湿热痰火之人,皆忌之。”

饴糖中药材

现代药理学研究为饴糖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成分以麦芽糖为主(含量约40%-60%),含葡萄糖、糊精、蛋白质、B族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麦芽糖可在体内缓慢分解,为人体提供持续能量,低血糖患者食用后可快速缓解症状;所含的B族维生素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对胃黏膜而言,饴糖能在表面形成保护膜,减轻胃酸、酒精等刺激,故临床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辅助治疗,饴糖中的多糖类成分还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作用,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以下是饴糖作为中药材的基本信息概览:

项目
来源 以糯米、粁米等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熬制而成的糖类制品
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主治 脾胃虚弱、食少纳呆、脘腹疼痛、肺虚咳嗽、气短乏力
用法用量 内服:烊化,10-15g;或入丸、散剂;外用:调敷患处
使用禁忌 湿热中满、痰湿内盛、外感未解者禁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相关问答FAQs:

饴糖中药材

问:饴糖和普通红糖在功效上有何区别?
答:饴糖与红糖虽均属甘味温性,但功效侧重不同,饴糖以麦芽糖为主,补中缓急力强,擅长治疗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及肺虚咳嗽,且黏稠质润,兼具润燥之功;红糖以蔗糖为主,含矿物质较多,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更适用于产后瘀血腹痛、寒性痛经及风寒感冒初期,简单说,饴糖“补缓为主”,红糖“活血为要”。

问:儿童能否食用饴糖?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儿童可适量食用饴糖,尤其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因其甘温补中且易消化,可制作成“饴糖山药粥”等食疗方,但需注意:①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食用,以免因黏稠导致窒息或消化不良;②每日食用量不超过10g,过量易致蛀牙或湿热内生;③若儿童有感冒发热、咳嗽痰多等实热证,应暂停食用,以免“闭门留寇”。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那些药材价钱高
« 上一篇 今天
海马药材贵吗?价格为何这么高?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