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是现代常见代谢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痰浊”“血瘀”,认为其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导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精亏虚,痰浊瘀血内停所致,临床治疗常以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滋补肝肾为主要原则,中草药通过多靶点调节脂代谢,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在血脂管理中具有独特优势,以下介绍临床常用的降血脂中草药及其应用。
化痰降浊类中草药多能减少脂质在体内的生成与堆积,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之功,其所含山楂酸、黄酮类成分可抑制胆固醇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常用于饮食积滞、痰浊内阻所致的高脂血症,可单用煎服或与决明子、荷叶配伍,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其提取物能干扰胆固醇吸收与代谢,减少肝脏脂质沉积,适用于痰湿壅盛型血脂高,常与白术、茯苓健脾药同用,增强化痰祛湿之效,荷叶味苦涩,性平,归肝、脾、胃经,清热利湿、升发清阳,含荷叶碱、黄酮类成分,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常与山楂、泽泻组成药对,加强降脂力度,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脂通便,其所含蒽醌类物质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吸收,适用于肝阳上亢兼便秘的高脂血症,炒制后可缓和寒性。
活血化瘀类中草药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脂质代谢,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含丹参酮、丹参酚酸等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脂质转运,适用于血瘀型高脂血症,常与川芎、赤芍配伍增强活血功效,虎杖味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其白藜芦醇、蒽醌类成分能调节血脂代谢,抗脂质过氧化,对高胆固醇血症效果显著,可单用煎服或与山楂、何首乌同用,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所含川芎嗪能扩张血管,改善脂质代谢紊乱,适用于血瘀气滞型血脂高,常与丹参、红花配伍使用。
滋补肝肾类中草药通过调节机体代谢功能,从根本上改善脂质紊乱,何首乌制用味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精血、固肾乌须,其含蒽醌类、磷脂等成分,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适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型高脂血症,制首乌与生首乌功效有别,降脂宜用制首乌,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其所含枸杞多糖、甜菜碱能调节脂代谢酶活性,减少脂质沉积,常与菊花、决明子配伍,滋补肝肾兼清肝热,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能增强机体代谢,促进脂肪分解,适用于气虚血瘀型高脂血症,常与丹参、茯苓配伍,益气活血化痰。
为便于临床参考,现将常用降血脂中草药归纳如下:
草药名称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用法用量 | 现代研究 |
---|---|---|---|---|
山楂 | 酸、甘,微温 |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降脂 | 9-12g,煎服 | 抑制胆固醇合成,促进脂肪分解 |
泽泻 | 甘、淡,寒 | 利水渗湿,泄热 | 6-12g,煎服 | 减少肝脏脂质沉积 |
丹参 | 苦,微寒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 10-15g,煎服 | 改善微循环,促进脂质转运 |
何首乌 | 甘、涩,微温 | 补益精血,固肾乌须 | 10-30g,煎服 | 降低血清胆固醇,抗动脉硬化 |
枸杞子 | 甘,平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6-12g,煎服或嚼 | 调节脂代谢酶活性 |
中草药治疗血脂高需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体质、症状选择合适药物,同时配合饮食控制与运动调理,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需注意,部分中草药如生首乌、虎杖等长期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定期监测血脂及肝功能指标。
相关问答FAQs
问:中草药降血脂需要吃多久才能见效?
答:中草药降血脂的效果因人而异,与病情严重程度、体质差异、用药依从性等因素相关,一般情况下,轻度血脂异常患者规范用药1-2个月后可见血脂指标改善;中重度患者需坚持服用3-6个月,同时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建议用药后1个月复查血脂,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病情反复。
问: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适合用中草药吗?
答:并非所有血脂高患者都适合用中草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如脾胃虚寒者慎用大黄、虎杖等苦寒泻下药;孕妇及月经期女性应慎用活血化瘀药(如丹参、红花);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中草药降脂作用相对温和,对于严重高脂血症(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西药治疗,不可单纯依赖中草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