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草药治咽喉炎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咽喉炎是临床常见的咽喉部疾病,中医称为“喉痹”,多因外感风热、肺胃热盛、阴虚火旺或痰热郁结等导致咽喉部气血壅滞、津液受损而发病,中草药治疗咽喉炎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药物,可起到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滋阴降火等作用,以下从常见证型出发,详细介绍治疗咽喉炎的中草药及其应用。

哪些中草药治咽喉炎

风热犯肺证

症状:咽喉红肿疼痛,吞咽时加重,发热、微恶风,头痛,咳嗽,痰黄黏稠,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解毒。
代表中草药

  • 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为治咽喉肿痛要药,可单用煎服或配伍连翘、薄荷等同用。
  • 连翘:性微寒,味苦,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长于清心火、解疮毒,常与金银花、牛蒡子配伍,增强清热利咽之效。
  • 薄荷:性凉,味辛,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其轻清上浮之性可直达咽喉,常后下煎服,避免有效成分挥发。
  • 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适用于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常与桔梗、甘草配伍。
  • 桔梗:性平,味苦、辛,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载药上行直达病所,为治疗咽喉疾病的引经药,常与甘草(即“桔梗汤”)基础配伍使用。

经典方剂: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芦根),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犯肺初起之咽喉炎。

肺胃热盛证

症状:咽喉剧痛,吞咽困难,痰黄黏稠,高热,口渴喜饮,口臭,便秘,舌红苔黄厚,脉洪数。
治法:清泻肺胃,解毒利咽。
代表中草药

  • 黄芩: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清肺胃实热,常与栀子、石膏配伍,治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
  • 栀子: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长于清泻三焦之火,可导湿热从小便排出,缓解热毒壅盛之咽喉肿痛。
  • 石膏:性大寒,味甘、辛,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适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高热、咽喉肿痛,常与知母、甘草配伍(如白虎汤加减)。
  • 射干:性寒,味苦,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对咽喉肿痛、痰鸣喘咳有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抗炎、抗病毒作用。
  • 山豆根:性寒,味苦,归肺、胃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咽喉肿痛之要药,但苦寒之性较强,用量不宜过大(一般3-6g),脾胃虚寒者慎用。

经典方剂:清咽利膈汤(黄芩、栀子、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玄参、桔梗、甘草、黄连、大黄),清泻肺胃、解毒利咽,适用于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便秘。

哪些中草药治咽喉炎

阴虚火旺证

症状:咽喉干燥、微痛,干痒灼热,午后或夜间加重,手足心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利咽喉。
代表中草药

  • 玄参:性微寒,味甘、苦、咸,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其性润,能滋养肺肾之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咽喉干痛,常与麦冬、生地配伍(即“增液汤”)。
  •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既能滋阴润燥,又能清心除烦,常与玄参、桔梗配伍,治阴虚咽喉干燥。
  • 生地黄: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热病伤阴、咽喉干痛,常与玄参、麦冬同用,增强滋阴降火之效。
  • 沙参: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质轻润,能清肺胃阴虚之燥热,常与玉竹、百合配伍,治慢性咽炎阴虚燥咳。
  • 木蝴蝶:性凉,味苦、甘,归肺、肝、胃经,清热利咽、润肺舒肝,其性平和,能润肺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可单用泡茶饮。

经典方剂:养阴清肺汤(生地、麦冬、玄参、白芍、贝母、牡丹皮、薄荷、甘草),养阴清肺、利咽解毒,适用于阴虚火旺之咽喉炎。

痰热郁结证

症状:咽喉异物感,痰黏难咳,或咽喉肿胀,胸闷,痰多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散结利咽。
代表中草药

  • 浙贝母:性微寒,味苦,归肺、心经,清热化痰、开郁散结,长于清热散结,适用于痰热郁结之咽喉肿痛、瘰疬痰核,常与瓜蒌、配伍。
  • 瓜蒌:性寒,味甘、微苦,归肺、胃、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其仁润肺化痰,其壳利气宽胸,适用于痰热壅肺之咽喉肿痛、胸闷痰稠。
  •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健脾渗湿,可杜生痰之源,常与半夏、陈皮配伍(如“二陈汤”基础),治痰湿郁结之咽喉不适。
  • 半夏: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需配伍黄芩、黄连等寒药制其温燥,适用于痰热互结之咽喉异物感。
  • 僵蚕:性平,味咸、辛,归肝、肺、胃经,祛风化痰、解痉散结,其能化痰散结,适用于咽喉肿痛、痰核,常与浙贝母、连翘配伍。

经典方剂:清气化痰丸(黄芩、瓜蒌仁、陈皮、杏仁、枳实、茯苓、胆南星、半夏),清热化痰、理气止咳,适用于痰热郁结之咽喉炎、咳嗽痰黄。

哪些中草药治咽喉炎

其他常用利咽中草药

除上述辨证用药外,部分中草药无论何种证型均可酌情配伍,以增强利咽之效:

  •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咽喉方剂常用药生用,其含有的甘草甜素、甘草次酸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 藏青果:性味酸、甘、涩,归肺、胃经,清热解毒、利咽生津,适用于慢性咽炎、喉炎,可单用含服或泡水饮。
  • 金果榄:性寒,味苦,归肺、大肠经,清热解毒、利咽止痛,适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含服或煎服。
  • 锦灯笼:性寒,味苦,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通淋,其果实形如灯笼,能清肺利咽,常与金银花、薄荷配伍。

咽喉炎常见证型及代表中草药应用表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代表药物 常用量(g) 经典方剂
风热犯肺证 咽喉红肿痛,发热恶风,咳嗽痰黄 疏风清热,利咽解毒 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 金银花10-15,薄荷3-6(后下) 银翘散
肺胃热盛证 咽喉剧痛,高热口渴,便秘,痰黄稠 清泻肺胃,解毒利咽 黄芩、栀子、石膏、射干、山豆根 山豆根3-6 清咽利膈汤
阴虚火旺证 咽喉干痒灼热,午后加重,盗汗,舌红少苔 滋阴降火,清利咽喉 玄参、麦冬、生地、沙参、木蝴蝶 玄参10-15 养阴清肺汤
痰热郁结证 咽喉异物感,痰黏黄稠,胸闷,舌红苔黄腻 清热化痰,散结利咽 浙贝母、瓜蒌、茯苓、半夏、僵蚕 浙贝母6-10 清气化痰丸

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中草药治疗咽喉炎需根据证型选择,如风热证用金银花、薄荷等辛凉之品,阴虚证用玄参、麦冬等滋阴药物,避免寒热不分加重病情。
  2. 控制用量:苦寒药(如山豆根、黄连)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儿童及慢性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3. 煎服方法:薄荷、木蝴蝶等芳香药物宜后下;石膏、生地等矿物类、根茎类药物宜先煎;甘草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同用(十八反)。
  4.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烟酒及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咽喉刺激。

相关问答FAQs

Q1:咽喉炎能用胖大海泡水喝吗?
A:胖大海性寒,味甘、淡,归肺、大肠经,能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适用于肺热声哑、咽喉肿痛、咳嗽等,但需注意,胖大海仅适用于风热或肺热之咽喉炎,对风寒感冒、慢性咽炎(阴虚或痰湿)效果不佳,且不宜长期或过量饮用,易致脾胃虚寒、腹泻,若咽喉炎属风寒证(如恶寒重、流清涕、痰白稀)或脾胃虚寒(如腹胀、便溏),则不宜使用。

Q2:中草药治疗咽喉炎多久能见效?
A:中草药治疗咽喉炎的见效时间与病情轻重、证型及个体差异相关,一般而言,风热犯肺证或肺胃热盛证等急性患者,若辨证准确,用药3-5天即可缓解症状(如疼痛减轻、红肿消退);阴虚火旺证或痰热郁结证等慢性患者,病程较长,需连续用药1-2周才能显著改善,若用药3-7天症状无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粉葛有哪些功效与食用禁忌?
« 上一篇 今天
西藏野生药材的独特价值与保护现状如何?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