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草药羌活是什么?它有何独特功效与应用价值?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H. de Boiss.)的干燥根茎和根,主产于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的海拔3500-4500米的高山地带,多为野生,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阴干,切片生用,其药性辛、苦,温;归膀胱、肾经,是临床常用的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中药,尤其善治风寒湿邪所致的表证及上半身痹痛,素有“祛风通痹要药”“发表散寒之峻品”之称。

一味中草药什么羌活

性味归经与核心功效

羌活味辛,性温,气香浓烈,辛能发散,温能祛寒,其性升散,主入膀胱经,兼入肾经,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肾主骨生髓而通于腰膝,故羌活既能发散风寒以解表,又能祛除风湿而止痛,且作用力较强,尤善走上焦(头面、肩背、上肢)和体表,对风寒湿邪侵袭太阳经所致的头项强痛、肩背酸痛、肢体关节疼痛等症效果显著。

其核心功效可概括为三: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表证)、祛风胜湿(风寒湿痹)、止痛(头痛、身痛、痹痛)。《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言其“主风寒所击,金创,止痛,贲豚,痫痉,女子疝瘕”;《本草汇言》则称其“主遍身之疼痛,去皮肤游风,痹痛,头面四肢诸痹,此药气雄力峻,能上升发散,故病患在上者, manpower之资也”,明确点出其“上行发散”的特性及对上部病症的针对性。

临床应用与配伍规律

羌活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证寒热、虚实及病位(表里、上下)灵活配伍,其应用范围广泛,以下为常见配伍及主治:

(一)外感风寒表证

羌发辛温发散,善治风寒感冒,尤其适用于风寒束表、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脉浮紧的“太阳伤寒证”,若恶寒发热、头痛剧烈、颈项强痛,常与防风、白芷、川芎配伍,如《此事难知》之“九味羌活汤”,其中羌活为君药,发散风寒、通络止痛,辅以防风、白芷增强解表散寒之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共奏发汗解表、祛风胜湿之效;若外感风寒兼湿邪,症见头重如裹、肢体酸重,可配伍苍术、厚朴,以燥湿和中,如《丹溪心法》之“神术散”;若气虚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倦怠乏力,则需配伍人参、黄芪等益气固表之品,如《脾胃论》之“升阳益胃汤”,以扶正解表。

(二)风寒湿痹证

羌活辛温升散,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之力强,尤善治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所致的痹证,且以“上半身痹痛”为佳,如肩背酸痛、手臂麻木、颈项强痛、头痛连齿等,若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屈伸不利,常与独活、桑寄生、秦艪配伍,如《备急千金要方》之“独活寄生汤”,其中羌活、独活共祛一身之风寒湿邪,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秦艪舒筋通络,标本兼顾;若寒邪偏盛,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可配伍附子、肉桂、细辛,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如《伤寒论》之“附子汤”加减(去茯苓,加羌活、独活);若湿邪偏盛,肢体重着、麻木不仁,可配伍薏苡仁、苍术、木瓜,以健脾渗湿、舒筋活络。

(三)头痛

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即后头痛、连项痛、痛引肩背,多因风寒外袭、太阳经气不利所致,若风寒头痛,痛连项背、恶风怕冷,常与藁本、白芷、川芎配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川芎茶调散”,其中羌活、藁本发散太阳经风寒,白芷散阳明经风寒,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共奏疏风散寒、通络止痛之效;若风热头痛,但见头痛剧烈、发热口渴,则需配伍薄荷、菊花、石膏等辛凉清热之品,以“辛温发散,清透风热”,如《医宗金鉴》之“芎芷石膏汤”加减(羌活易荆芥);若血瘀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可配伍川芎、赤芍、红花,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一味中草药什么羌活

(四)其他应用

除上述主症外,羌活还可用于:

  • 风水水肿:风寒外袭、肺失宣降所致眼睑浮肿、继则全身水肿、恶风发热,常与麻黄、浮萍、茯苓配伍,以发汗解表、宣肺利水;
  • 风寒咳嗽: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所致咳嗽痰白、恶寒鼻塞,常与紫苏叶、杏仁、前胡配伍,以散寒宣肺止咳;
  • 疮疡初起:风寒湿邪郁于肌肤所致疮疡初起、红肿热痛不明显,常与荆芥、防风、连翘配伍,以发散风寒、解毒透疹。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一)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因羌活辛温发散力强,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易致“耗气伤阴”,出现头晕、恶心、乏力、口干等症状;治疗风湿痹痛可适当增加用量,一般不超过15g。

(二)使用注意

  1. 禁忌人群:阴虚血亏者禁用,因羌活辛温升散,易伤阴血,症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者不宜使用;表虚多汗者慎用,因发汗力强,易加重汗出,导致气阴两脱;孕妇慎用,因辛温之品可能扰动胎气。
  2.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属“十八反”禁忌;不宜与寒凉滋腻之品(如生地黄、玄参、麦冬等)长期大量同用,以免降低其发散之力,或加重脾胃负担。
  3. 煎煮方法:入汤剂宜后下,因含挥发油成分(如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久煎易有效成分挥发,影响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羌活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香豆素类、有机酸、多糖等,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羌活挥发油中的α-蒎烯、柠檬烯等成分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如TNF-α、IL-6),从而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对伤寒菌苗所致发热模型家兔,羌活煎剂有显著解热作用;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热板法致痛模型,羌活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痛阈,抑制疼痛反应;对角叉菜胶大鼠足肿胀、甲醛致大鼠关节炎,羌活能减轻关节肿胀和炎症病理变化。

(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羌活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挥发油成分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支气管炎等。

(三)增强免疫作用

羌活多糖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有免疫调节作用。

一味中草药什么羌活

(四)其他作用

羌活还具有抗过敏(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为其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提供了可能。

羌活临床配伍应用表

配伍药物 功效协同作用 主治病症 经典方剂举例
防风、白芷、川芎 增强解表散寒、祛风止痛之力 风寒感冒,头痛项强,恶寒发热 九味羌活汤
独活、桑寄生、秦艪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风寒湿痹,腰膝冷痛,肢体屈伸不利 独活寄生汤
藁本、白芷、川芎 疏通太阳、阳明经气,止痛 太阳经头痛,痛连项背,恶风 川芎茶调散
附子、肉桂、细辛 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寒痹,关节冷痛,遇寒加重 附子汤加减
苍术、厚朴、陈皮 燥湿健脾,理气和中 风寒夹湿,头重如裹,胸闷纳呆 神术散

相关问答FAQs

Q1:羌活和独活都是祛风湿药,二者如何区别使用?
A:羌活与独活均能祛风湿、止痛,治风寒湿痹,但二者在性味、归经、作用部位及主治上有所区别:①性味与归经:羌活辛温升散,主入膀胱经、肾经;独活辛苦微温,主入肾经、膀胱经,但药力较缓和,性下行。②作用部位:羌活“善走上”,尤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肩背、头颈、上肢)及太阳经头痛;独活“善走下”,尤善治下半身风湿痹痛(腰膝、腿足)及少阴经头痛(痛连齿颊)。③功效侧重:羌发散风寒、解表之力较强,常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独活祛风湿、止痹痛之力较缓,且能“伏风”(祛深伏于骨节间的风邪),常用于久痹、伏痹,临床若上下肢痹痛并见,可羌活、独活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Q2:哪些人群不适合使用羌活?使用不当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A:不适合使用羌活的人群主要包括:①阴虚血亏者:症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因羌活辛温发散,易耗伤阴血,加重阴虚症状;②表虚多汗者:症见自汗、恶风、易感冒,因羌活发汗力强,多汗者用之易致气阴两脱,出现乏力、心悸、口渴加重等;③孕妇:羌活辛温,可能扰动胎气,增加流产风险,需慎用;④肝阳上亢、高血压患者:羌活升散之性易引动肝阳,可能导致头痛、头晕、血压升高加重。

使用不当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①用量过大:超过15g或长期大剂量使用,易致“辛温耗气伤阴”,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口干、心烦、失眠等;②煎煮不当:久煎导致挥发油损失,影响疗效,或与寒凉药同用过多,可能降低其发散之力,甚至出现腹痛、腹泻等;③过敏体质:少数人可能对羌活中的挥发油成分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停用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巫山出药材吗
« 上一篇 08-28
中医治疗青少年多梦
下一篇 » 08-2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