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因其味苦、性寒而得名,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苦参在中医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含有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多种生物碱及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心血管保护、免疫调节等多药理活性,现将其功效与作用详述如下。

中草药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传统功效与应用

中医理论认为,苦参性寒味苦,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其核心功效为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具体应用如下:

清热燥湿,治疗湿热病症

苦参苦寒沉降,清热燥湿之力较强,尤其擅长清下焦湿热,故常用于治疗湿热所致的多种病症,若湿热蕴结大肠,症见腹痛泄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可配伍木香、黄连(如《千金方》苦参散);若湿热下注,症见带下黄稠、阴部瘙痒,可配伍黄柏、蛇床子、白芷,煎汤外洗或内服;若湿热黄疸,身目发黄、小便短赤,可配伍栀子、龙胆草、茵陈,以增强清热利湿退黄之效,苦参对湿热引起的湿疹、湿疮等皮肤疾病亦有良效,内服外用均可,常配伍地肤子、白鲜皮等。

杀虫止痒,治疗疥癣、麻风等

苦参具有杀虫止痒之效,为治疗皮肤疥癣、湿疹瘙痒的常用药,对于疥癣瘙痒,可单用研末,猪脂调涂;或与硫黄、白矾等研末外用(如《外台秘要》苦参散),现代临床常用其治疗滴虫性阴道炎,配伍蛇床子、百部、贯众煎汤熏洗,或制成栓剂纳入阴道,以杀虫止痒、燥湿止带,古代亦用苦参治疗麻风,《本草纲目》载其“治热毒风,皮肌生疮,赤癞眉脱”,多与大风子、苍耳子等配伍,以祛风杀虫。

清热利尿,治疗湿热淋痛

苦参能清膀胱湿热,利尿通淋,常用于湿热蕴结膀胱所致的热淋、石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短赤,可配伍车前子、滑石、木通等,如《证治准绳》导赤散加减;若砂石淋,可配伍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以增强排石利尿之效,苦参对湿热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亦有治疗作用,可配伍茯苓、泽泻、猪苓等利水渗湿药。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及黄酮类化合物,其药理作用广泛,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苦参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均有抑制作用,体外实验显示,苦参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显著抑制效果;对白色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等皮肤癣菌亦有抑制作用,苦参提取物对滴虫、阴道毛滴虫有直接杀灭作用,是其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物质基础;对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中草药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介质合成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研究表明,苦参碱能显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模型中的炎症反应,降低炎症组织中的PGE₂、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在免疫调节方面,苦参碱可抑制T细胞过度活化,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异常免疫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抗肿瘤作用

苦参及其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对肝癌、肺癌、胃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上调Bax、下调Bcl-2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或G2/M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降低VEGF、bF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通过抑制P-糖蛋白表达,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临床已有苦参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等抗肿瘤制剂,常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以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

心血管保护作用

苦参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重保护作用:抗心律失常:苦参碱可抑制心肌细胞钠离子、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对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多种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如临床常用的“心律宁”主要成分为苦参碱);降压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对高血压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尤为适用;抗心肌缺血:苦参可改善心肌缺血区的血流供应,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保肝与抗肝纤维化作用

苦参碱是苦参保肝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疾病,能降低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苦参碱还具有抗肝损伤作用,对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他作用

苦参还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抗过敏(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释放)、镇咳祛痰(抑制咳嗽中枢,稀释痰液)等作用,苦参外用可改善皮肤微循环,促进皮肤修复,常用于痤疮、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慢性皮肤病的治疗。

临床应用与制剂

基于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苦参在临床各科均有广泛应用,常用制剂及配伍如下:

中草药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应用领域 具体病症 常用制剂/配伍
皮肤科 湿疹、阴囊湿疹、女阴瘙痒 苦参汤(苦参、蛇床子、白鲜皮、黄柏)煎汤外洗;苦参片内服
妇科 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 苦参栓(苦参总碱)、复方苦参洗剂;配伍百部、蛇床子煎剂坐浴
消化科 细菌性痢疾、肠炎、肝炎 苦参胶囊(苦参碱);配伍黄连、木香、白头翁
泌尿科 尿路感染、前列腺炎 三金片(含苦参)配伍车前子、滑石、萹蓄;苦参碱注射液
肿科 肝癌、肺癌辅助治疗 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白土苓);联合化疗方案
心血管科 心律失常、高血压 苦参碱注射液;配伍丹参、黄芪、罗布麻

使用注意事项

苦药性寒,苦燥伤津,故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用;孕妇慎用(苦参碱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儿童、年老体弱者用量宜减。
  2.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配伍温里药(如附子、干姜)时,需减少苦参用量,以防寒凉伤中。
  3. 不良反应:过量服用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外用浓度过高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需注意稀释。
  4. 用药剂量:内服煎汤,常用量为3~10g;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涂。

相关问答FAQs

Q1:苦参煎煮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苦参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如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这些成分易溶于水,但长时间高温煎煮可能导致部分活性成分分解或转化,建议煎煮时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30~40分钟即可,避免久煎,若用于治疗皮肤病或妇科炎症,外用煎煮时可适当延长煎煮时间(40~60分钟),以充分发挥药效。

Q2:苦参可以长期服用吗?
A:苦参不宜长期连续服用,苦参性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不适;其含有的生物碱成分需经肝脏代谢,长期服用可能增加肝脏负担,甚至引起肝功能异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转氨酶升高等),若需长期使用(如治疗慢性肝炎、肿瘤辅助治疗),应在医师指导下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并适时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一般以连续服用不超过1个月为宜,间隔1~2周后再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用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红藤
« 上一篇 今天
亳州适合种植哪些药材品种?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