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中药材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自然干燥或特定工艺加工而成,便于长期储存、运输及入药,其形态、色泽、气味等特征直接反映药材的品质与道地性,准确识别干中药材的图片及名称,是中医药从业者、爱好者及消费者的必备技能,以下从常见类别入手,结合干品特征与图片识别要点,介绍部分常用干中药材,并辅以表格汇总,帮助直观认知。
根及根茎类干中药材
根及根茎是中药材中占比最大的类别,其干品通常具圆柱形、纺锤形或结节状,断面可见纹理、油点或“菊花心”等特征。
- 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干品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强,显“菊花心”(放射状纹理),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图片中可见其表面纹理清晰,断面呈黄白色,中心有枯朽的芯(“空心”者质次)。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干品呈长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显著纵沟纹及横长皮孔,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足,味甜特殊,图片识别要点:表面有深浅不一的纵纹,断面可见明显的形成层环(棕色)。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干品略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具环纹,主根(归身)具纵沟,支根(归尾)上粗下细,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香气,图片中可见其“身尾分明”,香气浓郁者为佳。
叶类干中药材
叶类药材多以完整叶片或带叶枝入药,干品多皱缩、破碎,颜色常为绿色、黄绿色或棕褐色,具特殊气味。
- 薄荷: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干品茎方柱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有纵棱,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呈卵形或长圆形,边缘有锯齿,揉搓后有清凉芳香气,图片中可见茎的方棱特征,叶缘锯齿明显,揉搓后香气浓郁。
- 艾叶: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干品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呈卵状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或灰绿色,有稀疏柔毛,背面灰白色,密灰白色绒毛,质柔软,具浓郁香气,图片识别要点:叶面灰绿色,背面灰白色,揉搓后有特殊芳香气,味苦。
花类干中药材
花类药材多具鲜艳色泽或特殊香气,干品常保持花蕾初放或盛开状态,颜色易因干燥褪色,需观察花形、花萼、花瓣等细节。
- 菊花: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因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球形,舌状花白色或黄白色,管状花黄色)、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舌状花白色或黄白色,中心管状花深黄色),图片中可见亳菊花朵松散,杭菊花瓣紧密,均具清香气,味甘、苦。
- 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干品呈棒状,上粗下细,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基部有绿色花萼,开放者花冠二唇形,气清香,味甘微苦,图片识别要点:花蕾呈棒状,密被柔毛,开放后可见花冠二唇形,香气清雅。
果实种子类干中药材
果实种子类药材多呈圆形、椭圆形或类球形,表面常有纹理、凹点或附属物,断面多坚硬或具油性,气味浓郁。
- 枸杞子: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干品呈椭圆形或纺锤形,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具不规则皱缩,果皮柔韧,果肉厚,味甜,图片中可见其表面皱缩,种子多数,肾形,嚼之有粘性,甜味明显。
- 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干品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果皮薄,内含肾形种子1-2粒,味酸、甘,气微,图片识别要点:表面皱缩,果皮薄,种子肾形,嚼之有酸、甘、辛、苦、咸五味(故名“五味子”)。
全草类干中药材
全草类药材为带根或全草干燥,茎叶并存,常具分枝,颜色多为绿色、黄绿色或枯绿色,气味多样。
- 车前草: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全草,干品根丛生,须根细,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或宽卵形,表面灰绿色或污绿色,具弧形脉5-7条,穗状花序,蒴果盖裂,图片中可见叶基生,具弧形脉,蒴果盖裂特征。
- 蒲公英: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全草,干品根圆锥形,表面棕褐色,叶基生,呈倒披针形,边缘有波状齿或羽状浅裂,黄棕色或暗棕色,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舌状花黄色,图片识别要点:叶倒披针形,边缘有波状齿,花黄色,具苦味。
其他类干中药材
包括菌类、树脂类等,形态特殊,多具独特气味或质地。
- 灵芝: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干品呈菌盖肾形,表面红褐色或紫褐色,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菌肉白色或淡褐色,菌柄侧生,气微香,味苦涩,图片中可见其菌盖呈肾形,表面有环状纹,菌肉坚实。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干品呈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具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或淡棕色,味淡,图片识别要点:表面棕褐色,断面颗粒性,体重质实。
常用干中药材图片及名称特征表
名称 | 类别 | 干品特征 | 图片识别要点 |
---|---|---|---|
黄芪 | 根及根茎类 | 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断面纤维性强,显“菊花心” | 表面纵皱纹明显,断面黄白色,中心有枯朽芯 |
甘草 | 根及根茎类 | 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断面略显纤维性,味甜 | 表面有纵沟纹及横长皮孔,断面形成层环棕色 |
当归 | 根及根茎类 | 圆柱形,表面棕褐色,具纵沟,断面黄白色,香气浓郁 | “身尾分明”,根头具环纹,揉搓有特殊香气 |
薄荷 | 叶类 | 茎方柱形,叶对生,皱缩破碎,揉搓有清凉香气 | 茎呈方棱,叶缘锯齿明显,揉搓后香气浓郁 |
艾叶 | 叶类 | 叶皱缩破碎,表面深绿色,背面灰白色密被绒毛,质柔软 | 叶面灰绿色,背面灰白色,具苦香气 |
菊花 | 花类 | 头状花序,亳菊松散呈球形,杭菊碟形 | 亳菊舌状花白色,杭菊舌状花白色、中心管状花深黄色 |
金银花 | 花类 | 棒状花蕾,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 | 花蕾上粗下细,开放后花冠二唇形,香气清雅 |
枸杞子 | 果实种子类 | 椭圆形,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皱缩,味甜 | 表面皱缩,嚼之有粘性,种子肾形 |
五味子 | 果实种子类 | 不规则球形,表面红色或紫红色,皱缩,味酸甘 | 果皮薄,种子肾形,嚼之有酸、甘、辛、苦、咸五味 |
车前草 | 全草类 | 根丛生,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片卵状椭圆形,具弧形脉 | 叶基生,边缘波状齿,穗状花序,蒴果盖裂 |
蒲公英 | 全草类 | 根圆锥形,叶倒披针形,边缘波状齿,头状花序黄色 | 叶倒披针形,花黄色,具苦味 |
灵芝 | 菌类 | 菌盖肾形,表面红褐色,具环状棱纹,菌肉白色或淡褐色 | 菌盖呈肾形,表面有环状纹,菌肉坚实 |
茯苓 | 菌类 | 不规则块状,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颗粒性,体重 | 表面皱缩,断面颗粒性,体重质实 |
注意事项
识别干中药材时,需结合“看、闻、摸、尝”(非内服药材不宜随意尝)综合判断:看颜色是否自然,有无霉变、虫蛀;闻气味是否符合该药材特征(如当归浓郁、薄荷清凉);摸质地(如黄芪韧、甘草硬);尝味(如甘草甜、五味子酸),需注意伪品掺杂,如用菊科植物红花冒充金银花,或用染色枸杞子冒充优质枸杞。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通过外观辨别干中药材的优劣?
A:辨别干中药材优劣需从“形、色、气、味、质”五方面入手:①形:完整、饱满,无破碎或过多碎屑(如当归身粗壮、归尾分叉少为佳);②色:自然均匀,无异常色斑或人工染色(如枸杞子鲜红但无刺鼻硫磺味);③气:浓郁纯正,无霉味、异味(如艾叶应具芳香气,若有酸味则霉变);④味:符合药材特性,如甘草甜味足,五味子五味俱全;⑤质:干燥无潮湿,质坚实(如茯苓体重,菊花松软但有韧性),劣质药材常因产地不当、加工粗糙或掺伪导致形态破碎、颜色暗淡、气味寡淡或杂质多。
Q2:干中药材是否需要清洗后再使用?
A:需根据药材特性决定:①根茎类(如黄芪、当归):表面常有泥土或杂质,需用刷子刷洗或快速冲洗,避免久泡导致有效成分流失;②花类(如菊花、金银花):结构疏松,易吸水有效成分流失,一般不宜水洗,可用干布擦拭表面灰尘;③果实种子类(如枸杞子、五味子):表面光滑,若无明显污垢,可不用清洗,清洗后需及时晾干,避免发霉;④全草类(如薄荷、蒲公英):易沾染灰尘,可短时间浸泡后冲洗,但不宜揉搓,以免破坏叶片,部分药材(如茯苓、灵芝)表面有纹理,清洗时需轻柔,避免破坏结构,建议使用前参考专业指导,避免因清洗不当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