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部,地处四川盆地北部,龙泉山脉中段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6.7℃,年均降水量约900毫米,无霜期长达282天,昼夜温差适中,加之境内紫色土、黄壤土分布广泛,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富含钙、磷、钾等多种矿物质,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种植与生长,作为四川乃至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中江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品质优良,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形成了“一县一业”的特色发展格局。
种植历史与道地传承
中江县中药材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距今已有300余年,据《中江县志》记载,清代中叶,当地农户便开始零星种植丹参、麦冬等药材,因其品质上乘,逐渐在川西药市崭露头角,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江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农业重点培育,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扶持和品牌建设,推动中药材种植从分散化、传统化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2012年,“中江丹参”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为中江县中药材产业的“金字招牌”;2020年,中江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药材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中江中药材已从传统的“丹参、麦冬”两大主导品种,扩展到涵盖根茎类、全草类、花果类、果实类等20余个品种的产业体系,种植规模和产值持续位居四川省前列。
主要品种与产业规模
中江县中药材资源丰富,道地特色鲜明,形成了以“丹参、麦冬、川芎、白芷”为核心,辅以桔梗、柴胡、板蓝根、金银花等多元发展的品种格局,丹参和麦冬是中江县最具代表性的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县中药材总量的60%以上。
主要中药材品种及特点如下表所示:
品种 | 种植规模(亩) | 年产量(吨) | 主要成分/功效 | 道地性特点 |
---|---|---|---|---|
丹参 | 150000 | 45000 | 丹参酮、丹酚酸,活血化瘀、养血安神 | 根条粗壮、表皮紫红、断面平整,丹参酮ⅡA含量超0.4%(高于药典标准) |
麦冬 | 80000 | 24000 | 麦冬皂苷、甾体皂苷,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 色泽黄白、质柔油润,味甘微苦,黏液质丰富 |
川芎 | 50000 | 15000 | 阿魏酸、川芎嗪,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茎节膨大、香气浓郁,断面呈黄白色,油性足 |
白芷 | 40000 | 12000 | 欧前胡素、香豆素,祛风止痛、消肿排脓 | 根圆锥形、粉质足,断面灰白色,香气浓郁 |
桔梗 | 30000 | 9000 | 桔梗皂苷、桔梗多糖,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 根肉质肥厚、断面洁白,味微甜后苦 |
截至2023年,中江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62万亩,年产量超1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带动全县15万余户农户参与种植,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丹参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4.5万吨,占全国丹参总产量的18%;麦冬种植面积8万亩,产量2.4万吨,是“川麦冬”的核心产区之一,产品远销广东、浙江、上海等20余个省市,并出口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
产业体系与政策支持
近年来,中江县围绕“种植—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链,构建了完善的中药材产业体系,在种植环节,通过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50余个,其中省级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推动中药材种植向“有机化、标准化”转型;在加工环节,培育了科伦药业、中江丹参药业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8家,开发中药饮片、提取物、养生茶、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40余种,加工转化率达65%以上;在销售环节,建成“中江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20亿元,同时依托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2023年线上销售额突破3亿元。
政策支持方面,中江县先后出台《中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品牌推广等给予重点扶持,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选育出“中丹1号”“川麦冬1号”等优良品种,有效提升了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中江县还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了“丹参文化园”“麦冬观光基地”等文旅项目,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实现了“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有机统一。
发展前景与挑战
随着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和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中江县中药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江县将进一步扩大道地药材种植规模,计划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万亩,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加强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从田间到药房”全程可追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养生养老等新业态,推动中药材产业向“三产融合”方向升级。
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农户种植技术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药材品质参差不齐;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户抗风险能力较弱;深加工产业链条仍需延伸,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偏低;部分产区存在过度种植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生态保护压力较大,对此,中江县将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广轮作倒茬和生态种植模式等措施,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江丹参与其他产地的丹参相比,有哪些独特优势?
解答:中江丹参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道地性”和“品质”两方面,得益于中江县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龙泉山脉中段气候、紫色土富含矿物质),中江丹参根条粗壮、表皮紫红、断面平整,有效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其中丹参酮ⅡA含量达0.4%以上,远高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0.2%标准;中江丹参种植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种植经验,结合现代标准化种植技术,确保了药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中江丹参”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品牌影响力强,市场认可度高,是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企业的优质原料。
问题2:普通农户如何参与中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能获得哪些支持?
解答:普通农户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中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一是直接加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降低种植风险;二是与中药材种植基地或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农业协议,实现“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三是参与中药材种植、采收、初加工等环节,获得劳务收入,政策支持方面,中江县对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中药材基地,给予每亩500元的一次性补贴;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指导和优质种苗;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中药材产业小额信贷”,贷款额度最高50万元,利率优惠;由政府牵头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保障农户产品“优价卖出”,切实解决“卖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