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沥作为中药材,有哪些独特功效、作用及使用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竹沥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刚竹、苦竹等竹杆经火烤灼后流出的淡黄色澄清汁液,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一味经典的清热化痰药,首载于《名医别录》,历代医籍多有记载,因其性寒滑利,长于清化热痰、开窍定惊,常用于治疗痰热壅肺、中风痰迷等症,素有“痰家圣药”之称。

竹沥 中药材

从来源看,竹沥的采集多在秋冬季节选取鲜竹,以2-3年生、粗壮坚硬者为佳,截取中段,两端去节,劈开或钻孔,用明火直接烤灼竹身,使竹液受热后从节孔或裂缝中渗出,收集于容器中,过滤去杂质即可得鲜竹沥,传统炮制讲究“火候”,若火力不足则汁液少,火力过猛则易焦化,影响药效,现代多采用干馏法提取,所得竹沥成分更稳定,便于储存和制剂,根据炮制工艺不同,竹沥可分为鲜竹沥、竹沥膏(鲜竹沥浓缩而成)等,其中鲜竹沥清热化痰力强,竹沥膏则便于携带和长期服用。

性味归经方面,竹沥性寒,味甘、苦,归心、胃、肺经,其寒能清热,甘能润燥,苦能降泄,且药性走窜,善于通行经络,故有“开泄痰涎,为达痰要剂”之说,在功效主治上,竹沥以清热化痰、定惊利窍为核心功效,常用于:1. 热痰壅肺证:症见咳嗽痰黄、黏稠难咯、胸膈满闷、舌红苔黄腻,多与黄芩、瓜蒌、浙贝母等配伍,如《温病条辨》中的“雪羹汤”即用竹沥配海蜇、荸荠清热化痰;2. 中风痰迷、惊痫癫狂:症见神昏不语、喉中痰鸣、四肢抽搐,常与天竺黄、胆南星、石菖蒲等同用,如《千金要方》的“竹沥汤”,以竹沥配生姜汁豁痰开窍、息风定惊;3. 热病烦渴、小儿惊风:竹沥能清心除烦,配伍钩藤、蝉蜕等可增强息风止痉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竹沥的化学成分复杂,含天冬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以及竹沥多糖、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等有机酸,还含有酚类、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1. 祛痰镇咳:竹沥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分泌量,稀释痰液,同时抑制咳嗽中枢,显著延长咳嗽潜伏期;2. 解热抗炎:所含多糖和酚类物质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降低发热模型动物的体温;3. 抗惊厥:对戊四氮、士的宁等引起的惊厥有拮抗作用,可能与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有关;4. 抗氧化:竹沥提取液可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对神经保护有一定潜力。

竹沥 中药材

用法用量上,竹沥内服常用量为15-30ml,温开水冲服,或入丸散剂,外用可适量涂敷患处,治疗口疮、烫伤等,使用时需注意,竹沥性寒滑利,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现代制剂中,竹沥常制成口服液(如“鲜竹沥口服液”),方便服用,且口感较鲜竹沥易接受。

为更直观展示竹沥的临床配伍应用,以下列举常见配伍方案:

主治症状 配伍药物 功效侧重 经典方剂举例
热痰壅肺,咳喘痰稠 黄芩、瓜蒌、浙贝母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竹沥达痰丸(加减)
中风痰迷,舌强不语 石菖蒲、天竺黄、胆南星 豁痰开窍,息风止痉 竹沥汤(《千金方》)
小儿惊风,痰热壅盛 钩藤、蝉蜕、黄连 清热息风,化痰定惊 竹沥镇惊汤(经验方)
痰热蒙窍,神昏谵语 牛黄、郁金、栀子 清心开窍,泻火解毒 安宫牛黄丸(含竹沥)

相关问答FAQs

Q1:竹沥和天竺黄、胆南星都是化痰药,三者功效有何区别?
A:竹沥、天竺黄、胆南星均能清热化痰,但各有侧重,竹沥性寒滑利,长于清热豁痰、开窍定惊,适用于热痰、中风痰迷及惊痫,药性走窜,善于通经络;天竺黄甘寒,偏于清心定惊,多用于小儿惊风、热病神昏,药性较缓和,兼能凉血;胆南星苦凉,燥痰祛风力强,善治风痰、惊痫及眩晕,兼能解痉,简言之,竹沥“清化热痰、开窍”,天竺黄“清心定惊”,胆南星“燥痰祛风”。

竹沥 中药材

Q2:服用竹沥期间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哪些人不宜使用?
A:服用竹沥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如冰饮、肥肉、辣椒、花椒等),以免助湿生热或损伤脾胃,影响药效,同时不宜与滋补性中药(如阿胶、熟地、人参)同服,以防寒凉药性与滋补药性冲突,不宜使用人群包括:脾胃虚寒者(症见腹泻、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孕妇(因竹沥性寒滑利,可能引起滑胎);对竹沥成分过敏者;体质虚弱、易自汗盗汗者,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三棱中草药的别名
« 上一篇 08-28
中医治疗肾虚一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治愈?
下一篇 » 08-2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