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具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是临床常用中药材之一,芍药适应性强,耐寒耐旱,但在人工种植过程中,需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才能实现高产优质,以下从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详细介绍芍药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芍药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阳光充足的砂质壤土中,黏重土壤或低洼积水地易导致根部腐烂,不宜选用,种植前需深翻土地,深度一般为25-30厘米,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将肥料均匀撒施于地面,翻耕时混入土壤,耙细整平,根据地势做畦,畦宽1.2-1.5米、高15-20厘米,畦间留宽30厘米的排水沟,便于雨季排水,若为坡地,可沿等高线做畦,防止水土流失。
繁殖方法
芍药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也可采用种子繁殖,但种子繁殖周期长,生产中较少使用。
分株繁殖
分株是芍药最常用的繁殖方式,操作简单,能保持品种特性,且当年即可开花,最佳分株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此时地上部分已枯萎,根部养分积累充足,伤口愈合快,翌年春天萌芽率高。
分株时将3-4年生母株挖出,轻轻抖去附土,用手或利刀将根丛分割成若干小株,每小株需带有2-3个饱满芽头及3-4条肉质根,伤口处涂抹草木灰或多菌灵溶液消毒,避免病菌感染,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30-40厘米开穴,穴深10-15厘米,将分株苗垂直栽入穴中,使芽头低于地面2-3厘米,覆土压实,浇透定根水,覆盖稻草或地膜保温保湿,提高成活率。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主要用于培育新品种,需经层积处理打破休眠,9-10月采收成熟种子,立即播种或沙藏处理,沙藏时将种子与湿沙按1:3比例混合,置于阴凉处,保持湿度,每翻动一次,待种子裂口后即可春播,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按行距20厘米开浅沟,条播后覆细土1-2厘米,盖草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20天出苗,幼苗生长缓慢,需加强管理,培育2-3年后才能移栽。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芍药苗期生长缓慢,易滋生杂草,需及时中耕除草,出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3-5厘米,避免伤根;生长期结合浇水或降雨后中耕,清除畦面杂草,保持土壤疏松,雨季来临前,深中耕一次,促进根系发育,但开花前30天停止中耕,防止伤根影响开花。
水肥管理
(1)浇水:芍药喜干燥环境,忌积水,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返青期(2-3月)浇一次返青水,促进萌芽;现蕾期(4月)浇一次花前水,保证开花质量;花后浇水,补充养分;越冬前浇一次封冻水,提高抗寒能力,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导致烂根。
(2)施肥:芍药喜肥,需合理施肥才能高产,基肥在整地时施足,生长期追肥3次:第一次在返青期,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促进茎叶生长;第二次在现蕾期,每亩施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促进花蕾发育;第三次在花后,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补充开花消耗的养分,促进根系生长,施肥后配合浇水,提高肥料利用率。
摘蕾与培土
为集中养分供根部生长,需及时摘除侧蕾,现蕾后,保留顶部主蕾,摘除两侧副蕾,摘蕾时间在晴天上午进行,减少伤口感染,越冬前结合最后一次施肥,进行培土,将畦两侧土壤培向根部,厚度5-8厘米,保护根芽安全越冬。
间作与遮阴
芍药种植前两年植株较小,可间作矮秆作物如大豆、花生等,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但间作作物不能过高,以免影响芍药通风透光,夏季高温强光时,可适当遮阴,避免叶片灼伤,但遮阴时间不宜过长,每天遮阴4-6小时即可。
病虫害防治
芍药常见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叶斑病等,虫害有蛴螬、蚜虫、红蜘蛛等,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病害防治
(1)根腐病:多因土壤积水或病菌感染引起,发病时根部腐烂,地上部分枯萎,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连作;发病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300毫升,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2)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面出现白色粉状斑,后期病斑连片,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一次,连续2-3次;清除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
(3)叶斑病:叶片出现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0%百菌清6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虫害防治
(1)蛴螬:幼虫咬食根部,导致植株生长不良,防治方法:深翻土地时捡拾幼虫;用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3公斤拌细土撒施,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2)蚜虫:危害嫩叶和花蕾,吸食汁液,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抗蚜威20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3)红蜘蛛:危害叶片,使叶片失绿变黄,防治方法: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洒叶片背面。
采收与加工
芍药以根部入药,一般种植3-4年后采收,最佳采收时间为8-9月,此时根部养分积累充足,有效成分含量高,采收时选晴天,将植株挖出,剪去茎叶,洗净泥土,去除须根,按大小分级,加工时将芍药根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钟,至无白心时捞出,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注意干燥过程中避免雨淋和暴晒,以免影响品质,干燥后的芍药根以根条粗壮、质坚实、无断碎、无霉斑者为佳。
芍药生长期水肥管理要点表
时期 | 浇水要点 | 施肥要点 | 注意事项 |
---|---|---|---|
返青期 | 浇透返青水,保持土壤湿润 | 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 | 促进萌芽,为生长奠定基础 |
现蕾期 | 花前水一次,保证开花质量 | 每亩施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 | 控制氮肥,防止徒长 |
花后 | 补充水分,促进养分积累 |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 | 及时施肥,补充开花消耗的养分 |
越冬前 | 浇透封冻水,提高抗寒能力 | 结合培土施越冬肥 | 封冻水后覆盖稻草或地膜保温 |
相关问答FAQs
问:芍药种植为何不建议春季分株?
答:芍药春季分株会影响成活率和开花质量,春季分株时,根部的养分已开始供应地上部分萌芽,此时分株会造成养分流失,且伤口不易愈合,易感染病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或死亡,春季分株后当年无法开花,即使开花也花朵瘦小,影响观赏和药用价值,最佳分株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此时地上部分已枯萎,根部养分充足,伤口愈合快,翌年春天能正常萌芽生长。
问:芍药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芍药根腐病的综合防治需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①农业防治: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种植,避免连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种植前深翻土壤,施用腐熟农家肥,避免施用未腐熟肥料;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300毫升,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同时用石灰对土壤消毒,每亩撒施石灰50-100公斤,调节土壤pH值,抑制病菌生长。③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并在病穴处撒生石灰消毒,防止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