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 中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芍药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因其根皮药用价值显著,历代医家对其功效与用法多有论述,芍药在中医理论中分为白芍与赤芍两种,二者虽同源,但因炮制方法及药用部位不同,功效主治有所差异,临床应用需加以区分,本文将从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炮制方法、使用注意及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详细阐述芍药的药用价值。

芍药 中药材

来源与基原

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白芍通常为栽培品,经去皮、水煮、晒干等炮制加工而成;赤芍则多为野生品,直接晒干或切片干燥,不经去皮,白芍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以“杭白芍”“毫白芍”“川白芍”品质最佳;赤芍主产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以“内蒙赤芍”“多伦赤芍”为道地药材,两者基原植物虽同属,但因生长环境、加工工艺不同,药效成分与临床应用存在明显区别。

性味归经

  •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其性寒能清,味酸能收,既可养血柔肝,又能缓急止痛,兼能敛阴止汗。
  • 赤芍:性微寒,味苦,归肝经,以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为主,性偏行散,长于活血化瘀,无收敛之性。

功效主治

(一)白芍

  1. 养血调经: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症,常与熟地、当归、川芎配伍(如四物汤),增强养血调经之效。
  2. 敛阴止汗:治疗阴虚盗汗、营卫不和之自汗,可与桂枝、生姜、大枣配伍(如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止汗。
  3. 柔肝止痛:用于肝郁胁痛、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尤其擅长缓解因肝血不足、肝气不舒所致的疼痛,常与柴胡、当归、白术配伍(如逍遥散)。
  4. 平抑肝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常与牛膝、代赭石、龙骨配伍(如建瓴汤),平抑肝阳以除眩晕。

(二)赤芍

  1. 清热凉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等血热妄行之症,常与生地、丹皮、犀角配伍(如犀角地黄汤),增强清热凉血之力。
  2. 散瘀止痛:治疗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瘀血阻滞之证,常与桃仁、红花、当归配伍(如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以通经止痛;与金银花、连翘、乳香配伍,可治疮痈肿毒。
  3. 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羞明多泪,常与菊花、夏枯草、决明子配伍,清肝热以明目。

主要化学成分

芍药的药效作用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主要活性物质包括以下几类(具体成分见表1)。

表1 芍药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
| 成分类别 | 代表成分 | 药理作用 |
|------------------|------------------------------|----------------------------------------|
| 单萜苷类 | 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 | 抗炎、镇痛、解痉、调节免疫 |
| 鞣质类 | 没食子酸、儿茶素 | 收敛、止血、抗氧化 |
| 挥发油 | 芍药醇、苯甲酸 | 抗菌、解热 |
| 其他 | 苯甲酸、β-谷甾醇、树脂 | 镇静、抗溃疡、保护肝脏 |

白芍与赤芍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白芍中芍药苷含量较高(1.5%),且含有较多鞣质,故以养血、收敛为主;赤芍中苯甲酸、丹皮酚等成分较多,活血化瘀作用更强,且因未经去皮,根皮中鞣质含量较低,无收敛之性。

临床应用

(一)经典方剂配伍

  1. 白芍配伍

    芍药 中药材

    • 逍遥散(白芍、柴胡、当归、白术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之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 芍药甘草汤(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用于脘腹挛急、四肢拘急,现代常用于腓肠肌痉挛、胃痉挛等。
    • 建瓴汤(白芍、牛膝、代赭石等):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失眠。
  2. 赤芍配伍

    • 犀角地黄汤(赤芍、生地、丹皮、犀角):清热凉血、解毒散瘀,用于温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
    • 桃红四物汤(赤芍、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用于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
    • 仙方活命饮(赤芍、金银花、乳香、没药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用于疮痈肿毒、红肿热痛。

(二)现代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痉、保肝、调节免疫、抗血栓等多重作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 消化系统:白芍总苷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缓解腹痛、腹胀;赤芍配伍丹参、茵陈,可改善肝纤维化、肝硬化。
  • 心血管系统:芍药苷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辅助治疗;赤芍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 神经系统:芍药甘草汤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其镇痛效果与抑制中枢神经疼痛传导有关。

炮制方法

芍药的炮制工艺直接影响其药效,传统炮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白芍

    • 生白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档,浸泡至透心,润透,切薄片,干燥,长于养血柔肝、平肝止痛,多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 炒白芍:取白芍片,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或用麸皮炒至表面深黄色(麸炒白芍),炒后药性缓和,柔肝止痛作用增强,多用于肝脾不和之腹痛。
    • 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文火炒至微黄色,酒制后能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调经之效,多用于月经不调、痛经。
  2. 赤芍

    芍药 中药材

    • 生赤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长于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经闭癥瘕。
    • 酒赤芍:取赤芍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文火炒至微焦,酒制后活血化瘀作用增强,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使用注意

  1. 禁忌人群:白芍性微寒,虚寒性腹痛、泄泻、风寒感冒者不宜使用;赤芍活血力强,孕妇、月经过多者慎用。
  2. 配伍禁忌:传统中药理论认为“芍药反藜芦”,属“十八反”禁忌,二者不宜同用。
  3. 用量:内服煎汤,常用量为6-15g;大剂量(30g以上)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现代药理学对芍药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具有多重生物活性:

  • 抗炎与免疫调节:芍药苷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对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疾病有治疗作用。
  • 保肝作用:白芍总苷能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对化学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有保护作用。
  • 神经保护:芍药苷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潜在治疗价值。

相关问答FAQs

Q1:白芍和赤芍如何区分?临床应用时如何选择?
A:白芍与赤芍的区分主要从来源、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四方面入手:①来源:白芍为栽培品,经去皮、水煮加工;赤芍多为野生品,直接干燥。②性味: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偏于养血、收敛;赤芍味苦,性微寒,偏于清热、活血。③功效: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止汗;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散瘀止痛。④临床选择:血虚、肝郁、自汗盗汗多用白芍;血热、瘀血、疮痈肿毒多用赤芍,月经量少、色淡属血虚者用白芍;月经量多、有血块属血瘀者用赤芍。

Q2:芍药在长期服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芍药性寒,长期服用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辨证施治:虚寒体质(如畏寒肢冷、便溏)者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加重寒象;②注意配伍:长期服用时可配伍温中健脾的药物(如生姜、大枣)以制约其寒性;③监测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若出现不适需减量或停用;④特殊人群:孕妇慎用赤芍(活血力强),儿童、老人用量宜减;⑤避免与藜芦同用,遵循“十八反”配伍禁忌。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白背叶的独特功效与药用价值究竟有哪些?
« 上一篇 今天
药材树苗那里有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