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果药材是传统中医药中以带刺果实或具棘刺特征的植物果实入药的一类药材总称,其表面多具尖刺、棘刺或钩刺,这一特征既是植物自我保护的方式,也常与其药用功效相关联,刺果药材在中医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多具固精缩尿、消食化积、平肝息风、活血化瘀等作用,常见于蒺藜、金樱子、山楂(部分品种)、乌蔹莓等植物,这类药材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部分亦广泛栽培,其药用价值多源于果实中的生物碱、黄酮类、有机酸、多糖等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其在心血管、消化、免疫等系统的调节作用。
常见刺果药材的详细解析# 1. 蒺藜(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蒺藜为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白蒺藜”“硬蒺藜”,其果实由5个分离的小分果组成,呈放射状排列,背面有硬刺,故名“刺蒺藜”,性味辛、苦,微温,归肝、肺经,历代医籍中记载其“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是临床常用的平肝息风药。
功效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常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症,现代临床亦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皮肤瘙痒等病的辅助治疗。
化学成分:主要含刺蒺藜苷、山柰酚、槲皮素等黄酮类成分,以及薯蓣皂苷元、生物碱(如哈尔满)、脂肪酸等,其中黄酮类成分被认为是其平肝降压、抗心肌缺血的主要活性物质。
现代研究:药理实验表明,蒺藜提取物具有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炎、抗氧化、增强性腺功能等作用,其水提物可降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关节炎症状。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注意孕妇慎用,阴虚血亏者忌服。
金樱子(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金樱子为蔷薇科常绿攀援灌木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糖刺果”“山石榴”,其果实梨形、红黄色,表面密生刺毛,似小刺球,故名“刺梨子”,性味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本草纲目》记载其“治脾泄下痢,小便利,涩精气”,是经典的固精缩尿药。
功效主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等症,现代临床常用于慢性肾炎、尿频、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虚不固者。
化学成分:主含金樱子多糖(约30%-40%)、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约10%-15%)、三萜类(如金樱子酸)及维生素C、果糖等,鞣质和多糖是其涩肠止泻、增强免疫的主要成分。
现代研究:金樱子多糖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腹泻症状;鞣质能收敛黏膜,减少分泌物;三萜类成分具有降血脂、抗氧化作用,其提取物还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熬膏、入丸散,注意有实火、便秘及小便短涩者忌服。
山楂(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部分栽培品种(如“大金星山楂”)果实表面具密集小刺,别名“山里红”“红果”,性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是消食化积的代表性药材,《日用本草》言其“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功效主治:消食化积,行气散瘀,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阻胸腹痛、痛经、高脂血症等症,现代临床常用于消化不良、冠心病、高脂血症的辅助治疗。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槲皮素、金丝桃苷、山楂酸等)、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三萜类(熊果酸)及维生素C、脂肪酶等,黄酮类和脂肪酶是其助消化、降血脂的核心成分。
现代研究:山楂提取物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帮助脂肪消化;黄酮类成分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其还具有抗氧化、抗心肌缺血、降血压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或生食、入丸散,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不宜与人参、西洋参同用,孕妇慎服(因有收缩子宫作用)。
乌蔹莓(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干燥带刺果实)乌蔹莓为葡萄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乌蔹莓的干燥带刺果实,别名“五叶藤”“母猪藤”,其果实为浆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表面疏生细刺,性味苦、酸,寒,归心、肝、胃经,具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之效。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消肿,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疔疮、毒蛇咬伤、水火烫伤、跌打损伤、水肿等症,现代临床用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软组织损伤及蛇虫咬伤的辅助治疗。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槲皮素、山柰酚)、有机酸(酒石酸、琥珀酸)、甾醇及氨基酸等,黄酮类和有机酸是其抗炎、抗病毒、利尿的主要活性成分。
现代研究:乌蔹莓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肿胀;其还能促进尿酸排泄,对高尿酸血症有一定改善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过量易致腹泻。
刺果药材主要特征及功效对比表| 药材名 | 来源 | 性味归经 | 核心功效 | 常用量(g) | 主要活性成分 |
|--------|------|----------|----------|-------------|--------------|
| 蒺藜 | 蒺藜科蒺藜的果实 | 辛、苦,微温;归肝、肺经 | 平肝息风,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 6-10 | 黄酮类、生物碱 |
| 金樱子 | 蔷薇科金樱子的果实 | 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 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 | 6-12 | 多糖、鞣质、有机酸 |
| 山楂 | 蔷薇科山里红或山楂的果实 |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降脂 | 9-12 | 黄酮类、有机酸、脂肪酶 |
| 乌蔹莓 | 葡萄科乌蔹莓的果实 | 苦、酸,寒;归心、肝、胃经 |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消肿 | 15-30 | 黄酮类、有机酸 |
相关问答(FAQs)问:刺果药材是否都能日常食用?是否需要辨证使用?
答:并非所有刺果药材均可日常食用,需根据体质和症状辨证使用,金樱子、山楂药性平和,可适量作为药食同源食材(如山楂片、金樱子膏),但脾胃虚弱者不宜过量食用山楂;蒺藜、乌蔹莓药性偏凉或偏温,且具有一定药理活性(如蒺藜降血压、乌蔹莓清热解毒),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长期或过量服用,尤其孕妇、体虚者需慎用,日常食用时,建议选择明确药食同源的品种(如山楂),并控制剂量。
问:使用刺果药材时,有哪些常见的配伍禁忌?
答:刺果药材的配伍禁忌需结合其药性和功效综合判断:①蒺藜性温,具升散之性,不宜与黄芪、人参等补气药同用,以免助火升阳;②金樱子味涩,收敛固涩,忌与五灵脂、皂荚等破气、泻下药同用,以免减弱其固涩功效;③山楂消食破气,不宜与人参、西洋参同用,因“人参恶山楂”,破气耗气;④乌蔹莓性寒,清热解毒,忌与干姜、肉桂等热性药同用,以免寒热相争,影响疗效,部分刺果药材(如山楂)含有机酸,不宜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胃舒平)同服,以免发生中和反应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