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青木香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药材青木香,又名土木香、青香、蛇参,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北马兜铃或广马兜铃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其名称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木部上品”,原名“木香”,后因与菊科植物木香(广木香)功效相似但来源不同,为区分二者,遂称青木香,青木香味辛、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平肝降压之效,临床常用于胸胁胀痛、脘腹疼痛、泻痢腹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及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等症,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深入,青木香的安全性尤其是其含有的马兜铃酸成分引发的毒性反应,使其应用受到严格限制,需理性认识其药用价值与风险。

中药材青木香

来源与历史沿革

青木香的原植物主要为马兜铃属多种植物,其中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主产于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广马兜铃(Aristolochia fangchi Wu)则多见于长江以南及西南地区,传统药用以野生资源为主,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即可入药。

在古代,青木香因“行气止痛”功效显著,被广泛应用于气滞诸痛,如《本草纲目》记载其“治心腹一切气,止泻止痛,吐泻痢后里急急痛,安胎,消食。”明清时期,青木香还常用于治疗痈肿、蛇虫咬伤,外用内服兼施,直至近代,随着菊科木香(广木香)的引入,因其气味芳香、毒性较低,逐渐替代青木香在行气止痛领域的应用,而青木香则更多局限于局部解毒或特定方剂中使用。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青木香性寒,味辛、苦,辛能行散,苦能降泄,寒能清热,其归肝、胃、大肠经,作用特点为“行气止痛以疏肝,解毒消肿以清热,平肝降压以潜阳”,具体功效主治如下:

行气止痛

青木香辛散苦泄,善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尤适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若肝郁化火,症见胸胁刺痛、口苦咽干,可与柴胡、郁金、黄芩配伍,以疏肝泄热、行气止痛;若脾胃气滞,症见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可与木香、砂仁、陈皮同用,增强行气和胃之效。

解毒消肿

青木香性寒,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内服外治均可,用于热毒壅滞之痈肿疔疮,可单用研末调敷,或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同煎内服;治蛇虫咬伤、蜂蜇伤,可取鲜根捣烂外敷,或配伍半边莲、蚤休等内服,以解毒消肿、止痛止痒。

中药材青木香

平肝降压

青木香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可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现代临床中,单用青木香煎服或研末吞服,对早期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有一定降压效果,常与钩藤、夏枯草、石决明等平肝潜阳药配伍,增强疗效。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青木香的药理作用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密切相关,其主要成分包括马兜铃酸、马兜铃内酰胺、挥发油、生物碱及黄酮类等,不同成分发挥不同作用,但也存在毒性风险。

主要化学成分

  • 马兜铃酸:为青木香的主要毒性成分,属硝基菲类化合物,分为马兜铃酸Ⅰ、Ⅱ等,其中马兜铃酸Ⅰ毒性最强。
  • 挥发油:含青木香酮、青木烯、马兜铃烯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 生物碱与黄酮类:如马兜铃碱、木兰花碱等,可能参与解痉、镇痛等作用。

药理作用

  • 对胃肠道的影响:挥发油成分能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胃肠绞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M受体、减少乙酰胆碱释放有关。
  • 抗菌抗炎:体外实验表明,青木香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挥发油可减轻炎症介质释放,缓解红肿热痛。
  • 降压作用:青木香中的总酸性成分(含马兜铃酸)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从而产生降压效果,但起效后维持时间短,且需警惕肾毒性。
  • 其他作用:部分研究发现青木香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因毒性问题,尚未进入临床应用。

毒性反应

马兜铃酸是青木香毒性的主要来源,其肾毒性、致癌性及遗传毒性已得到广泛证实:

  • 肾毒性:长期或过量服用可引起马兜铃酸肾病,表现为肾小管坏死、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且进展迅速,难以逆转。
  • 致癌性:马兜铃酸Ⅰ类物质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致癌物,与尿路上皮癌(肾盂癌、输尿管癌)的发生明确相关。
  • 肝毒性及胃肠道反应: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与使用注意

临床应用

传统上,青木香常用于以下病症,但现代临床因毒性风险,已较少内服,多外用或严格限制使用:

  • 气滞疼痛:如肝胃气痛,可用青木香3-6g,研末吞服或煎服。
  • 痈肿疮毒:鲜品捣烂外敷,或干品研末用醋调敷患处。
  • 高血压:短期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单用6-9g煎服,或配伍平肝药(需医生指导)。

使用注意

  • 禁忌人群:孕妇、肾功能不全者、儿童及马兜铃酸过敏者禁用;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慎用。
  •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用量为3-6g,研末吞服1-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烂外涂。严禁长期或过量服用,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
  • 配伍禁忌:不宜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同用;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
  • 替代选择:临床需行气止痛时,优先选用安全系数高的木香、香附、枳壳等;解毒消肿可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资源保护与栽培现状

由于长期过度采挖及马兜铃酸毒性导致的用药需求减少,青木香野生资源已受到严重破坏,部分地区被列为濒危物种,部分产区已开展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如马兜铃的种子繁殖、扦插育苗等,但栽培品仍含马兜铃酸,安全性问题未解决,市场流通量有限。

中药材青木香

为保护野生资源,我国已将马兜铃属部分植物(如马兜铃、北马兜铃)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严禁无序采挖,2020年版《中国药典》已将青木香收录在“有毒中药”项下,标注“含马兜铃酸,肾毒性、致癌性,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严格限定其使用范围和剂量。

青木香快速信息表

项目
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北马兜铃或广马兜铃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 行气止痛、解毒消肿、平肝降压
主治 胸胁胀痛、脘腹疼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
用量用法 内服3-6g,煎汤或研末吞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禁忌 孕妇、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儿童、老年人慎用;忌长期过量服用
主要毒性成分 马兜铃酸(肾毒性、致癌性)

相关问答FAQs

Q1:青木香和木香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现在临床多用木香而少用青木香?
A:青木香与木香均为行气止痛药,但来源、性味、安全性差异显著,青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根,味辛、苦性寒,含马兜铃酸,有毒;木香为菊科植物根,味辛、性温,无毒,行气止痛力佳且温中和胃,现代临床因青木香的马兜铃酸可致肾衰竭、尿路上皮癌,已严格限制使用,而木香安全有效,故替代青木香成为行气止痛常用药。

Q2:误服含青木香的中药后出现腰痛、尿少,该怎么办?
A:误服青木香后出现腰痛、尿少,可能是马兜铃酸肾中毒的表现,需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就医时需告知医生用药史,医生可能会进行尿常规、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肾脏超声等检查,必要时进行肾活检明确诊断,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碱化尿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需透析治疗,甚至肾移植,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慢性肾功能不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半边莲的功效与使用禁忌有哪些?
« 上一篇 前天
五倍子药材图片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