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类中药材是中医药体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类别之一,其药用部位多为植物的根、根茎或块根,因富含有效成分而具有独特的治疗功效,对于初学者或非专业人士而言,通过图片直观识别根类中药材的特征,是快速入门的重要途径,根类中药材的图片通常需聚焦于其形态特征,包括形状、颜色、表面纹理、断面质地等关键细节,这些特征是鉴别真伪、区分品种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根类中药材中,直根类药材如黄芪、人参、甘草等,图片中多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可见纵皱纹、横长皮孔或支根痕,例如黄芪,图片中其根头部常有“狮子盘头”(多个根茎的残留),表面淡棕黄色或浅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断面纤维性强,显“菊花心”(放射状纹理),中心黄白色,外圈淡棕褐色,人参则因生长年限不同,图片中主根呈纺锤形,顶端有芦头(根茎),表面灰黄色,有明显纵皱纹,断面平坦,显放射状纹理,皮部有棕黄色点状树脂道,甘草的图片中,根呈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显著皱纹及沟纹,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较弱,显“菊花心”,味甜而特殊。
块根类药材如何首乌、麦冬、天冬等,图片中多呈团块状、纺锤形或连珠状,何首乌的图片中,块根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皱纹及沟纹,断面呈云锦状花纹(异型维管束),形成“锦花纹”这一独特特征,中心木部较大,周围皮部散有筋脉点,麦冬则呈纺锤形,两端略尖,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半透明,断面呈半圆形,角质样,中央有细小木心,天冬的图片中,块根呈长圆纺锤形,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半透明,对光可见细小筋脉纹,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
根茎类药材如黄连、山药、苍术等,虽名为“根”,实际为地下茎,图片中多呈结节状、圆柱形或拳形,黄连的图片中,根茎多分枝,表面黄褐色,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残基,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金黄色,呈“过桥”(根茎间光滑的节间),这一特征是其鉴别要点,山药的图片中,根茎呈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有纵沟及须根痕,断面颗粒状,粉性,散有浅棕色点状维管束,苍术的图片中,根茎呈疙瘩块状,表面棕黑色,有密集的环状横纹及须根痕,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朱砂点”(油室),香气特异。
为更直观对比常见根类中药材的图片鉴别要点,可参考下表:
药材名称 | 药用部位 | 形态特征(图片要点) | 断面特征 |
---|---|---|---|
黄芪 | 直根 | 圆柱形,表面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皮孔,头部“狮子盘头” | 纤维性强,显“菊花心”,中心黄白色,外圈淡棕褐色 |
人参 | 直根 | 纺锤形,顶端有芦头,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 | 平坦,显放射状纹理,皮部有棕黄色树脂道 |
何首乌 | 块根 | 团块状,表面红棕色,有皱纹及沟纹 | 显“云锦状花纹”,中心木部大,周围皮部有筋脉点 |
麦冬 | 块根 | 纺锤形,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纵纹 | 角质样,中央有细小木心 |
黄连 | 根茎 | 分枝状,表面黄褐色,有结节状隆起,显“过桥” | 皮部红棕色,木部金黄色,髓部红棕色 |
山药 | 根茎 | 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有纵沟及须根痕 | 颗粒状,粉性,散有浅棕色维管束 |
通过图片鉴别根类中药材时,需注意不同生长年限、产地及炮制方法对特征的影响,生晒参与红参因加工方式不同,图片中颜色差异明显(生晒参浅白,红参棕红);甘草生品与蜜炙品图片中颜色也有差异(蜜炙后显老黄色),部分伪品(如用红薯冒充何首乌,用豆科植物冒充黄芪)可通过图片中的“菊花心”“云锦花纹”等特征进行初步区分,但最终鉴别仍需结合专业资料或理化检测。
相关问答FAQs:
-
问题:根类中药材图片鉴别时,哪些细节最容易帮助区分真伪?
解答:关注“特异性形态特征”是关键,例如何首乌的“云锦状花纹”、黄连的“过桥”、人参的“芦头及横纹”、黄芪的“狮子盘头及菊花心”等,这些是伪品难以模仿的特征,表面颜色(如甘草的红棕色与黄芪的淡棕黄色)、质地(如麦冬的半透明与天冬的半透明但筋脉纹更细)及气味(图片虽不能直接体现,但可结合文字描述,如黄芪有豆腥味,甘草味甜)也是重要依据,伪品常在这些细节上存在差异,如用红薯冒充何首乌,断面无云锦花纹,且质地较软。 -
问题:如何通过图片区分黄芪和甘草?两者外形相似,容易混淆。
解答:可通过“颜色、皮孔、质地”三点区分,黄芪图片中表面颜色较浅(淡棕黄色至浅棕褐色),横向皮孔明显(棕褐色点状或横向突起),质坚韧,断面纤维性强,撕开后可见纤维层;甘草图片中表面颜色较深(红棕色或灰棕色),皱纹多而深,常有“疙瘩丁”(栓皮脱落后的疤痕),质坚实但略重,断面纤维性较弱,显“菊花心”但颜色较深,且味甜(图片中可结合文字描述),黄芪头部常有“狮子盘头”,而甘草头部多残留根茎残基,无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