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我国传统常用滋补类中草药,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的功效,杜仲性味甘、温,归肝、肾经,其功效以补肝肾、强筋骨为核心,同时兼具安胎、降血压、抗氧化等多重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也为其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杜仲的核心功效与应用
补肝肾、强筋骨,改善腰膝酸痛
杜仲最核心的功效为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常见腰膝酸软、筋骨无力、下肢痿弱、头晕耳鸣等症状,杜仲甘温能补,入肝肾经,可直击病本,既补肝肾之虚,又强筋骨之弱。
- 经典配伍:对于肾虚腰痛,常配伍续断、牛膝、桑寄生,如《景岳全书》中的“青娥丸”(杜仲、补骨脂、核桃仁、大蒜),可温补肾阳、强筋止痛;对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软、步履艰难,常与熟地黄、山茱萸、龟甲等同用,如《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地黄丸”,滋补肝肾、填精益髓。
- 现代应用:现代研究表明,杜仲富含杜仲胶、绿原酸、桃叶珊瑚苷等成分,其中环烯醚萜苷类物质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杜仲提取物还能改善软骨细胞代谢,缓解关节软骨退变,因此对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临床观察显示,杜仲制剂联合常规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提高骨密度。
固肾安胎,防治胎动不安
杜仲能补益肾气、固摄冲任,为安胎要药,尤其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胎动不安、胎漏下血,中医认为“肾系胞胎”,肾气虚弱则胎元不固,易出现孕期腰酸腹痛、阴道少量出血等症状,杜仲甘温补肾,通过增强肾气以稳固胎元。
- 经典配伍:治肾虚胎动不安,常配伍桑寄生、阿胶、续断,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寿胎丸”,其中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阿胶养血止血,续断续筋骨、止崩漏,与杜仲合用,共奏补肾安胎之效;若兼有气血亏虚,可加党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养血。
- 现代研究:现代药理发现,杜仲中的杜仲胶和苯丙素类成分具有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可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从而起到安胎效果;杜仲的抗氧化、抗炎作用也能改善胎盘微循环,减少流产风险,需注意,杜仲性温,实热胎动(如因血热、湿热引起者)不宜单独使用,需在医师指导下配伍清热药。
辅助降压、调节血脂,保护心脑血管
杜仲是传统医学中“平肝降压”的代表药物,现代临床常用于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尤其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心悸、腰膝酸软等)效果显著。
- 降压机制:现代研究表明,杜仲叶和皮中的绿原酸、槲皮素、杜仲苷等成分可通过多个途径发挥降压作用: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扩张外周血管;调节钙离子通道,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舒张血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一氧化氮(NO)释放,抑制内皮素(ET)合成,从而降低血压。
- 调脂与心血管保护:杜仲提取物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抑制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其抗氧化成分能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心肌和血管的损伤,对冠心病、动脉硬化有预防作用,临床常用杜仲叶提取物制成的降压片,或与夏枯草、钩藤、菊花等配伍,增强平肝潜阳、降压之效。
抗氧化、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
杜仲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绿原酸、黄酮类、多糖等,其抗氧化能力显著,可清除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如MDA)的生成,保护细胞膜和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质)免受氧化损伤,从而延缓组织器官衰老。
- 延缓衰老:实验研究显示,杜仲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提示其对脑衰老、皮肤衰老有保护作用。
- 增强免疫力:杜仲多糖可促进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发育,增加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生成,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杜仲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还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辅助治疗价值。
杜仲核心功效与应用对照表
核心功效 | 对应症状/疾病 | 经典配伍举例 |
---|---|---|
补肝肾、强筋骨 | 腰膝酸痛、骨质疏松、筋骨痿软、腰肌劳损 | 杜仲+续断+牛膝(治肾虚腰痛);杜仲+熟地+山茱萸(治肝肾亏虚) |
固肾安胎 | 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肾虚胎漏 | 杜仲+桑寄生+阿胶+续断(寿胎丸加减) |
辅助降压、调脂 | 肝肾阴虚型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 | 杜仲叶+夏枯草+钩藤+菊花(降压茶);杜仲+山楂+决明子(调脂) |
抗氧化、增强免疫 | 早衰、免疫力低下、慢性炎症 | 杜仲+黄芪+枸杞(益气抗衰);杜仲+茯苓+薏苡仁(抗炎) |
使用注意事项
杜仲性温,阴虚火旺者(表现为潮热盗汗、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慎用,以免助热伤阴;实热证(如高热、便秘、舌苔黄腻)不宜单独使用;用量一般为6-12g,煎服;入丸散可酌减,杜仲皮需去粗栓皮,刮去残留粗皮,切丝或块,生用或盐水炒用(盐制可引药入肾,增强补肾作用),现代研究显示,杜仲叶与皮功效相似,日常保健可代茶饮,但药用仍以树皮为主。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杜仲适合哪些人群长期服用?哪些人不适合?
答:杜仲适合肝肾不足者(如中老年人、久坐久站导致的腰膝酸痛者)、肾虚型高血压患者、体质虚弱易疲劳者、孕期肾虚胎动不安者(需医师指导)长期服用,但不适合阴虚火旺者(如手心脚心发热、夜间盗汗、口干舌燥)、实热证者(如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湿热内蕴者(如舌苔黄腻、小便黄赤),以及对杜仲过敏者;孕妇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长期服用。
问题2:杜仲叶和杜仲皮的功效有区别吗?日常保健用哪个更好?
答:传统药用以杜仲树皮为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效力较强;现代研究发现,杜仲叶含有与皮相似的活性成分(如绿原酸、黄酮、杜仲苷),在辅助降压、抗氧化、降血脂方面效果显著,且叶的资源更丰富,成本更低,日常保健(如降血压、抗衰老)可优先选择杜仲叶(代茶饮或提取物);若需强筋骨、安胎等,建议用杜仲皮,或在医师指导下叶皮同用,药用时需注意,杜仲叶的性味归经与皮一致,同样性温,阴虚火旺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