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功效显著毒性大,作为中草药如何安全使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草乌,作为传统中医药中一味重要的祛风除湿药,其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但因毒性较强,使用时需格外谨慎,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后入药,其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等症,是治疗风寒湿痹、顽固性疼痛的要药之一。

中草药草乌

草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草乌的生物活性主要源于其含有的乌头类生物碱,目前已分离出的成分包括乌头碱(aconitine)、新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等双酯型生物碱,以及苯甲酰乌头原碱(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enzoylhypaconitine)等单酯型生物碱,以及乌头原碱(aconine)等醇胺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如乌头碱)是草乌毒性的主要来源,其毒性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导致钠通道持续开放,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增高,进而引发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严重毒性反应;而单酯型生物碱和醇胺型生物碱毒性较低,仍保留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这也是草乌炮制后毒性降低、药效保留的关键原因。

从药理作用来看,草乌具有多重功效:

  1. 抗炎镇痛:草乌中的乌头碱类生物碱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其镇痛作用强度与吗啡相当,但作用机制不同(主要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痛觉通路)。
  2. 温经散寒:其性大热,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对寒邪凝滞所致的关节冷痛、脘腹冷痛效果显著,中医常用于“寒痹”“冷痛”等证候。
  3. 麻醉作用:草乌具有局部麻醉效果,古时曾用作外科麻醉剂(如“麻沸散”的成分之一),现代临床中其麻醉作用已逐渐被合成麻醉药取代,但仍在外用制剂中辅助使用。
  4.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低剂量时,草乌生物碱可暂时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血压升高;但高剂量时易导致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颤),甚至心搏骤停,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需禁用或慎用。

草乌的临床应用与配伍

草乌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顽固性疼痛及寒凝气滞诸证,常根据病情配伍其他药物使用,以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风寒湿痹

草乌辛热燥烈,善于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尤适于寒湿偏盛、疼痛剧烈的“寒痹”,常与川乌、附子、桂枝、麻黄等同用,如《金匮要略》中的乌头汤(草乌、麻黄、芍药、黄芪、甘草),主治“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方中草乌与麻黄、桂枝相配,增强散寒通络之力,佐以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共奏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效,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属风寒湿证者,可显著改善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症状。

心腹冷痛与寒疝

草乌温里散寒、止痛力强,适用于寒邪内侵、阳气不振所致的心腹冷痛、寒疝腹痛,常与干姜、高良姜、吴茱萸等温里药同用,如《卫生宝鉴》中的草乌丸(草乌、干姜、胡椒),主治“心腹冷痛,连胁肋痛”;若治寒疝牵引睾丸疼痛,可与小茴香、荔枝核、川楝子等配伍,如天台乌药散(含草乌),以暖肝散寒、行气止痛。

中草药草乌

外用止痛

草乌外用可发挥局部麻醉和消炎止痛作用,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风湿痹痛等,可研末用醋或酒调敷患处,或制成膏剂、酊剂使用,如《本草纲目》记载“草乌头……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现代临床常用的“草乌止痛膏”“麝香止痛膏”等均含有草乌提取物,对关节痛、腰痛、肌肉拉伤等有较好缓解作用。

麻醉与急救(古代应用)

古代外科手术中,草乌常作为麻醉剂使用,如《华佗神医秘传》中的“麻沸散”(含草乌、羊踯躅、茉莉花根等),用于外科手术时麻醉止痛,但因现代麻醉药的安全性更高,草乌的麻醉作用已较少用于临床急救。

草乌的用法用量与炮制

草乌生品毒性极强,内服必须经过严格炮制,常用炮制方法包括:

  • 制草乌:取净草乌,用甘草、黑豆煎汤共煮至透心,取出干燥(每100kg草乌用甘草5kg、黑豆10kg),炮制后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毒性较低的单酯型生物碱,毒性降低80%以上,但仍需控制用量。
  • 蒸草乌:取净草乌,蒸6-8小时,取出干燥,可进一步降低毒性。
  • 煮草乌:加水煮2-3小时,煮至切面无白心,取出干燥。

用法用量:内服宜制用,一般煎汤用量为1.5-3g(需先煎1-2小时,或与生姜、甘草同煎以减毒);入丸散剂每次0.5-1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注意:生品严禁内服,外用也需严格控制时间(不超过30分钟/次),避免皮肤吸收中毒。

草乌的禁忌与毒性反应

使用禁忌

  • 禁用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阴虚阳亢者(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实热证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大便秘结)、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及犀角同用(“十八反”禁忌);不宜与含强心苷类药物(如地高辛)同用,可能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禁止饮酒(酒精可增加草乌生物碱的吸收,加重毒性)。

中毒症状与急救

草乌中毒多因误服生品、用量过大、炮制不当或煎煮时间不足所致,中毒潜伏期为0.5-2小时,主要表现为:

中草药草乌

  • 神经系统: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流涎,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模糊,言语不清,肌肉抽搐,呼吸困难。
  • 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律不齐(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室颤、心搏骤停。
  • 其他:腹痛,腹泻,出汗,严重者可因呼吸抑制或循环衰竭死亡。

急救措施

  1. 立即停止服用草乌及相关制剂,并催吐(用温盐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尽早清除毒物。
  2. 静脉补液,促进毒物排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 对症治疗:出现心律失常时,可用利多卡因或阿托品;呼吸抑制者给予吸氧、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肌肉抽搐者给予地西泮镇静。
  4. 立即送医,重症患者需行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治疗。

草乌与川乌、附子的区别

为避免混淆,现将草乌与川乌(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的干燥母根)、附子(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的区别归纳如下:

项目 草乌 川乌 附子
来源 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乌头的干燥母根 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盐附子、黑顺片等)
性味归经 辛、苦,热;大毒;归心、肝、肾经 辛、苦,热;大毒;归心、肝、脾肾经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侧重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偏于祛风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偏于温里散寒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偏于温阳
毒性强度 毒性较强(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较高) 毒性次之(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中等) 毒性较低(经炮制后双酯型生物碱水解)
临床应用 寒湿痹痛、顽固性疼痛 风寒湿痹、心腹冷痛 亡阳厥逆、肾阳不足、寒湿痹痛

相关问答FAQs

Q1:草乌和川乌有什么区别?功效上可以互相替代吗?
A1:草乌与川乌均来源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性味、功效相似,但来源和侧重点不同,草乌为北乌头的块根,祛风除湿之力较强,尤适于风寒湿痹、疼痛剧烈者;川乌为乌头的母根,温经散寒、止痛作用更佳,常用于心腹冷痛、寒湿痹痛,两者毒性相近,均需炮制后使用,不可随意替代,若需互换,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并注意配伍差异,避免因药性偏颇导致不良反应。

Q2:草乌中毒后如何自救?需要立即就医吗?
A2:若怀疑草乌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自救措施:①立即停止服用含草乌的药物或食物;②神志清醒者可大量饮用温盐水后催吐(用手指刺激咽喉部),若出现昏迷、抽搐,禁止催吐,防止窒息;③可饮用绿豆汤、甘草水(取甘草30g煎水)辅助解毒;④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呼吸、心跳情况。注意:草乌中毒进展迅速,即使症状轻微(如口麻、恶心),也必须立即就医,切勿拖延,否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危重症,危及生命。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台州中药材市场现状如何?特色优势与发展前景探析?
« 上一篇 前天
哪些中药材能防暑?功效、用法及禁忌有哪些?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