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等的茎秆的中间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秆,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竹茹味甘、微寒,归肺、胃、胆经,是一味常用的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药,其应用历史悠久,历代医籍多有记载,如《名医别录》言其“主噎膈,内热呃逆”,《药性论》载其“止呕吐,温胆下气,治冷热痰,吐逆”。
竹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竹茹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多糖、黄酮类、生物碱、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挥发油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镇咳祛痰作用:竹茹中的黄酮类成分(如荭草素、牡荆素)可抑制咳嗽中枢,降低呼吸道感受器的敏感性,同时能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对急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引起的咳嗽、痰多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
- 抗炎与免疫调节:竹茹多糖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
- 调节胃肠功能:竹茹对胃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可缓解胃肠道痉挛性疼痛;其含有的生物碱成分能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对胃溃疡、急性胃炎及妊娠呕吐、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具有良好疗效。
- 镇静与抗焦虑:竹茹提取物能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减少自主活动,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有关,可用于治疗痰热内扰所致的失眠、心烦。
- 其他作用:研究表明,竹茹还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作用,为其在慢性病防治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竹茹的临床应用
竹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单味使用,常配伍其他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
- 肺热咳嗽:症见咳嗽痰黄黏稠、气喘、口干咽燥,常与黄芩、瓜蒌、浙贝母配伍,如清气化痰丸(《医方集解》),若痰热壅盛、咳痰不爽,可配伍鱼腥草、金荞麦、桔梗以增强清肺化痰之力。
- 痰热郁肺之胸痹:症见胸闷胸痛、痰黏色黄,常与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配伍,如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以理气化痰、清心除烦。
(二)消化系统疾病
- 胃热呕吐:症见呕吐吞酸、口臭、脘闷便秘,常与黄连、吴茱萸、生姜配伍,如左金丸(《丹溪心法》)合竹茹汤,以清胃降逆止呕。
- 妊娠恶阻:症见恶心呕吐、头晕厌食、舌红苔黄,属胃热者,常与砂仁、苏梗、黄芩配伍,如竹茹橘皮汤(《女科百问》),以清热和胃、安胎止呕。
- 胆火犯胃之呕吐:症见呕吐苦水、胁肋胀痛、口苦,常与柴胡、黄芩、半夏配伍,如小柴胡汤(《伤寒论》)加减,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
(三)心神疾病
- 痰热扰心之失眠:症见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痰多胸闷,常与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叶配伍,如温胆汤加减,以清热化痰、安神定志。
- 痰火郁结之癫狂:症见狂躁不安、骂詈毁物、面红目赤,常与礞石、大黄、黄芩配伍,如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以泻火逐痰、镇静安神。
(四)其他应用
竹茹还可用于治疗产后虚烦、小儿惊啼、口舌生疮等,如《金匮要略》用竹皮大丸治疗“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取其清热除烦、和胃降逆之效。
竹茹的炮制方法与临床意义
竹茹的炮制方法不同,其药性和临床应用也有差异,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竹茹的炮制,主要炮制方法及作用如下:
炮制方法 | 工艺简述 | 性味特点 | 功效侧重 | 临床应用 |
---|---|---|---|---|
生竹茹 |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切丝或片 | 甘、微寒 | 清热化痰,凉血止血 | 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血热吐血、衄血 |
姜竹茹 | 取净竹茹,用生姜汁拌匀,炒至微黄 | 甘、微温 | 降逆止呕,增强温胃之效 | 胃寒呕吐、妊娠呕吐、脾胃虚寒之呃逆 |
炒竹茹 | 取净竹茹,用文火炒至微焦 | 甘、平 | 和胃止呕,性较平和 | 脾胃虚弱、胃气不和之恶心呕吐 |
蜜竹茹 | 取净竹茹,炼蜜拌匀,炒至不粘手 | 甘、平 | 润肺止咳,增强化痰作用 | 肺燥咳嗽、干咳少痰、久咳不止 |
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炮制品:如肺热咳嗽、痰热扰心多用生竹茹;胃寒呕吐、妊娠恶阻多用姜竹茹;脾胃虚弱之呕吐多用炒竹茹;肺燥干咳多用蜜竹茹。
竹茹的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鲜竹茹清热化痰力强,用量15-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吹喉。
- 使用注意:
- 竹茹性寒,脾胃虚寒、寒痰咳嗽者慎用,症见痰白清稀、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者不宜单独使用。
- 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禁忌)。
- 妊娠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或久服。
- 鲜竹茹易霉变,需阴干保存,避免受潮;干竹茹使用前需用清水洗净,去除杂质。
竹茹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竹茹的主要来源为青秆竹、大头典竹、淡竹等,其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增加,过度采伐野生竹子可能导致生态破坏,为保障竹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采取以下措施:
- 推广人工种植:在适宜地区建立竹茹原料林基地,规范种植和采收技术,如选择3-4年生健壮竹株,砍伐时保留竹鞭,促进竹林更新。
- 综合利用竹材:竹材除提取竹茹外,竹竿可加工为竹编、竹板材,竹叶可制茶或提取黄酮,竹根可入药,提高竹材综合利用率。
- 加强质量标准研究:建立竹茹的道地药材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市场流通,确保药材安全有效。
相关问答FAQs
Q1:竹茹和竹沥有什么区别?两者可以一起使用吗?
A:竹茹与竹沥均为竹类药材,但来源、性味、功效有别,竹茹为竹茎中间层,性微寒,功善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偏于治疗痰热咳嗽、胃热呕吐及心烦失眠;竹沥为鲜竹火烤沥出的液汁,性大寒,功专清热涤痰、定惊利窍,偏于治疗中风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神昏等,两者可配伍使用,如治疗痰热壅盛之咳喘、昏迷,竹茹清热化痰,竹沥涤痰开窍,增强疗效,但需注意竹沥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Q2:竹茹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吗?
A:竹茹不宜长期过量服用,其性寒,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不适,若确需长期使用(如慢性胃炎、反复咳嗽),应在医师指导下配伍健脾温中药物(如党参、白术、干姜),并定期调整剂量和用药周期,体质虚寒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建议在专业中医师辨证后使用,避免自行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