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冬青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 et Arn.的干燥根或叶,是我国南方常用的民间草药,别名山冬青、乌尾丁、痱药等,其植株为常绿灌木,小枝灰褐色,密生短柔毛;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叶背密生灰白色短柔毛;花白色或淡红色,雌雄异株;核果球形,熟时红色,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多生于山坡、灌丛或疏林中,全年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毛冬青性味苦、涩、寒,归心、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脉、消肿止痛之功效,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烧烫伤、跌打损伤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毛冬青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其药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
从化学成分来看,毛冬青的活性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三萜皂苷类,如毛冬青皂苷Ⅰ、Ⅱ、Ⅲ,其中毛冬青甲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常春藤皂苷元)是其抗心肌缺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二是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及其苷类,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三是酚酸类,如咖啡酸、绿原酸、毛冬青酸等,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四是其他成分,包括鞣质、甾体、挥发油及无机盐(如钾、钙、镁等),这些成分协同作用,构成了毛冬青的药理基础。
毛冬青的药理作用研究较为深入,在心血管系统方面,毛冬青甲素能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而预防血栓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抑制钙离子内流有关,抗炎作用上,毛冬青提取物能抑制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PGE2)和白三烯(LTB4)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毛冬青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对动脉粥样硬化、衰老等疾病具有防治潜力,体外研究还显示,毛冬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其抗菌抗病毒机制可能与破坏病原体生物膜、抑制核酸合成有关。
在临床应用中,毛冬青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以毛冬青为主制成的片剂、注射液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辅助治疗,能缓解胸闷、胸痛症状,改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治疗脑血栓形成时,常与丹参、川芎等配伍,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感染性疾病中,毛冬青颗粒或含片可用于治疗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炎等,缓解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外用治疗疖肿、乳腺炎时,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熏洗,可促进炎症消退,外科领域,毛冬青烧烫伤膏用于治疗Ⅰ-Ⅱ度烧烫伤,能减轻疼痛、减少渗出、促进创面愈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时,内服配合外洗,可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溃疡,毛冬青还常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辅助治疗,以及痤疮、湿疹等皮肤病的局部外用。
用法用量方面,毛冬青内服常用量为10-30g,煎汤分服;或制成颗粒剂、片剂,遵医嘱服用,外用时取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涂患处,现代制剂如毛冬青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ml(含毛冬青甲素80-160mg),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次40-80mg,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具体用量需根据病情调整。
使用毛冬青时需注意以下事项:其一,毛冬青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以免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其二,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用药安全性数据不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其三,毛冬青具有活血作用,月经期女性及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其四,用药期间如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其五,毛冬青注射液静脉滴注时可能引起静脉炎,应缓慢滴注,并注意观察局部反应;与抗凝药(如华法林、阿司匹林)合用时,需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
相关问答FAQs
Q1:毛冬青可以长期泡水喝吗?
A1:不建议长期过量泡水饮用,毛冬青性寒苦,长期大量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不适症状,若需长期服用(如心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应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并定期评估用药效果和安全性,一般建议服用1-3个月后暂停一段时间,避免药物蓄积,健康人群或无明确适应证者不宜盲目饮用。
Q2:毛冬青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如何?用药时需要注意什么?
A2:毛冬青对冠心病(尤其是心绞痛型)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其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机制,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用药后心电图可得到改善,但需注意:①毛冬青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冠心病治疗药物,用药期间应遵医嘱规范使用原发病药物;②毛冬青注射液需在医疗机构使用,静脉滴注时控制滴速,避免不良反应;③用药期间若出现心绞痛频繁发作、程度加重或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新症状,应立即就医;④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同时控制原发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