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白头翁有哪些独特功效与使用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药材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 Regel的干燥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泥沙及地上部分,干燥后入药,是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其“根状如头部,有白茸”而得名,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及河南、陕西等地,以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无杂质者为佳。

中药材白头翁

白头翁性寒,味苦,归胃、大肠、肝经,传统功效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主,尤善治热毒血痢,为治痢要药。《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逐血止痛,金疮”,《本草纲目》言其“治秃疮,瘢疽,瘰疬,骨疽,齿痛,治骨疽,排脓,止痛,去瘤疬,骨节痛,明目,消赘”,历代医家多用其治疗热毒痢疾、疮痈肿毒、痔疮出血等症,现代临床常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阴道炎(滴虫性)等属热毒或湿热证者,疗效确切。

从化学成分看,白头翁的主要活性物质包括三萜皂苷类(如白头翁皂苷B4、白头翁皂苷A3)、白头翁素、原白头翁素、挥发油(含白头翁脑、白头翁内酯)、黄酮类及有机酸等,三萜皂苷和白头翁素是其药理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头翁具有多重生物活性:其一,抗菌抗炎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其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阿米巴原虫、阴道毛滴虫、衣原体、真菌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尤其对阿米巴痢疾原虫有直接杀灭效果;其三,解热镇痛作用,其提取物能降低发热模型动物的体温,缓解疼痛反应;其四,调节免疫作用,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尚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腹泻等作用,在抗肿瘤方面,白头翁皂苷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转移等机制发挥作用。

临床应用中,白头翁常配伍其他药物增强疗效,如治热毒血痢,常与黄连、黄柏、秦皮同用,即经典方剂“白头翁汤”,其中白头翁清热凉血、解毒止痢为君药,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臣,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为佐使,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治疮痈肿毒,可配伍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内服外敷均可;治阴道滴虫性阴道炎,可用白头翁煎汤冲洗阴道,或配伍蛇床子、苦参等煎剂内服外用,现代制剂中,亦有白头翁颗粒、白头翁汤口服液等,便于临床使用。

中药材白头翁

使用白头翁时需注意其性寒,脾胃虚寒、久痢无湿热者慎用,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与藜芦同用(属中药“十八反”禁忌),白头翁生品有小毒,炮制后可降低毒性,临床多生用,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

白头翁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表:

化学成分 主要药理作用
三萜皂苷类(如白头翁皂苷B4) 抗菌、抗炎、抗肿瘤(诱导凋亡)、免疫调节
白头翁素/原白头翁素 抗阿米巴原虫、抗滴虫、抑菌、抗炎
挥发油(含白头翁脑等) 抑菌、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泻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辅助抗炎

相关问答FAQs

中药材白头翁

Q1:白头翁与黄连、黄柏、秦皮配伍的方剂是什么?有什么功效?
A1:白头翁与黄连、黄柏、秦皮配伍的方剂名为“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该方以白头翁为君药,清热凉血、解毒止痢;黄连、黄柏为臣,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中下焦湿热;秦皮为佐,清热燥湿、收涩止痢,兼能清肝经实火,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主治热毒血痢,症见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现代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属热毒血痢者。

Q2:白头翁使用时有哪些禁忌?
A2:使用白头翁时需注意以下禁忌:① 脾胃虚寒、久痢无湿热者禁用,因其性寒,易损伤脾胃阳气,可能导致腹泻、腹痛加重;② 孕妇慎用,白头翁性寒凉且有活血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③ 不宜与藜芦同用,属中药“十八反”禁忌,可能增加毒性反应;④ 严格控制剂量,过量服用易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一般煎汤内服用量为9~15g,外用适量;⑤ 虚寒性疮疡、痈疽者不宜外用,以免加重寒凝气血之象,用药前建议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辨证使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乳香
« 上一篇 今天
消炎止痒的中草药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