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主产于福建、四川、广东等地,夏秋二季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切片生用或麸炒用,作为理气药中的代表性药材,青皮因其独特的辛散苦泄之性,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肝郁气滞、食积腹胀等多种病症,历代医籍对其功效多有记载,如《本草纲目》言其“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足见其应用价值。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青皮性温,味辛、苦,归肝、胆、胃经,其气峻烈,沉降下行,既善疏肝理气,又可破气消积,同时兼有化痰散结之效,具体功效及应用如下:
- 疏肝破气: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疼痛等症,常与柴胡、香附、郁金等配伍,增强疏肝解郁之力;若用于疝气疼痛,可与小茴香、川楝子、荔枝核同用,如《医方集解》中的天台乌药散。
- 消积化滞: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嗳腐吞酸、不思饮食等,常与山楂、神曲、麦芽等消食药同用,如保和丸中配青皮以行气消积;若兼脾虚食少,可适当配伍党参、白术等健脾药,标本兼顾。
- 化痰散结:治疗痰气互结之瘰疬、乳癖、痈肿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消瘰丸配青皮疏肝化痰,软坚散结;现代临床也常用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等属肝郁痰凝者,配柴胡、当归、浙贝母等增强疗效。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青皮的药理作用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已从中分离出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成分类别 | 代表成分 | 主要作用 |
---|---|---|
挥发油 | 柠檬烯、芳樟醇 | 刺激胃肠黏膜,促进消化液分泌,缓解胃肠胀气;具有轻度抗菌、抗炎作用。 |
黄酮类 | 橙皮苷、川陈皮素 | 保护血管内皮,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抗氧化;抑制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保肝。 |
生物碱 | 辛弗林、N-甲基酪胺 | 兴奋α受体,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促进脂肪分解,增强代谢。 |
有机酸 | 枸橼酸、苹果酸 | 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参与三羧酸循环,提供能量。 |
药理研究表明,青皮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 对消化系统:可双向调节胃肠平滑肌,既能抑制异常亢进的肠道蠕动(缓解痉挛),又能促进正常胃肠排空(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同时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固体成分排泄,有助于利胆消食。
- 对肝胆系统:通过降低肝组织ALT、AST活性,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肝细胞损伤,对化学性肝损伤(如CCl₄诱导)具有保护作用;还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 抗炎与镇痛:挥发油中的柠檬烯和黄酮类成分可抑制COX-2、iNOS等炎症介质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显示中等程度的镇痛效果。
- 心血管保护:橙皮苷等黄酮类成分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改善脂代谢紊乱;同时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辅助调节血压。
临床应用与配伍经验
青皮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情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降低不良反应:
- 肝郁气滞证:常与柴胡、白芍、甘草配伍(如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柔肝止痛;若肝郁化火,见口苦、苔黄,可加牡丹皮、栀子清肝泻火。
- 食积腹胀:与山楂、神曲、麦芽同用(如保和丸),消食化积、行气消胀;若食积日久化热,见大便秘结,可加大黄、枳实攻积导滞。
- 癥瘕积聚:与莪术、三棱、鳖甲配伍,破血行气、消癥化积;但需注意,体虚者宜减量,并配伍健脾益气之品,如党参、黄芪,防止攻伐太过。
- 乳癖、乳痈:与柴胡、当归、穿山甲同用,疏肝活血、散结通络;若已成脓,可配伍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
使用注意与禁忌
青皮药性峻烈,辛散苦泄,破气力强,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 禁忌人群:气虚(症见乏力、气短、自汗)、阴虚(症见口干、潮热、盗汗)者慎用,以免耗气伤阴;孕妇禁用,因其破气之力可能伤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慎用,避免刺激胃黏膜。
-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10g;入丸散剂,每次1-3g,生品行气力强,麸炒后药性缓和,长于理气健脾,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一般后下或入丸散。
- 配伍禁忌:不宜与人参、党参、黄芪等补气药同用,以免降低补气功效;用量过大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头晕、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需及时调整剂量。
相关问答FAQs
Q1:青皮和陈皮都是橘的果皮,二者有何区别?
A:青皮与陈皮虽同出一源,但采收时期、性味功效差异显著,青皮为未成熟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性温味辛、苦,药力峻猛,长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主治肝郁气滞、食积腹胀等实证;陈皮为成熟果实的果皮,性温味辛、苦,但药力缓和,长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痰湿咳嗽等虚实夹杂证,青皮“破气”,陈皮“理气”,青皮治实,陈皮调虚实。
Q2:长期服用青皮会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避免?
A:长期或过量服用青皮可能因破气太过耗伤正气,出现气虚症状(如乏力、精神不振),或因辛温助火导致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反应,为避免副作用,需注意:①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用量(一般不超过10g/日);②气虚、阴虚者禁用,体弱者慎用;③避免长期连续服用,症状缓解后及时停药或改用药性缓和的理气药(如陈皮);④服药期间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师,可配合服用党参、黄芪等益气之品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