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皮肤病的中草药,如何科学选药?效果与安全性如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医治疗皮肤病历史悠久,注重整体辨证与局部调理,认为皮肤病多与风、湿、热、毒、血瘀、虫积等因素相关,通过中草药的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活血化瘀、燥湿杀虫等功效,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以下从中医对皮肤病的认识、常用中草药分类、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治皮肤病的中草药

中医对皮肤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理论中,“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疏泄”,皮肤病的发生与肺、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外因多为风、寒、湿、热、虫、毒等邪气侵袭,如风邪袭表可致瘙痒;湿热浸淫易发湿疹、疮疡;血热妄行可出现红斑、丘疹;虫毒内蕴则引发癣、疥等,内因多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导致脏腑气血失调,如肝郁化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等,进而引发或加重皮肤病,治疗时需结合病因病机,辨证施治。

常用治皮肤病的中草药分类及功效

根据中草药的功效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每类包含代表性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清热解毒类

适用于热毒炽盛所致的皮肤红肿、疼痛、溃烂、化脓等症,如疔疮、痈肿、丹毒、带状疱疹等。

  • 金银花:性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热毒疮痈、咽喉肿痛,外用可缓解湿疹、皮炎,常与连翘、蒲公英配伍,如“五味消毒饮”。
  • 连翘: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疮痈瘰疬,皮肤红肿热痛者尤宜,配伍金银花、野菊花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 蒲公英:性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治湿热黄疸、皮肤湿疹、疔疮肿毒,内服外用均可,鲜品捣烂外敷可消痈肿。
  • 紫花地丁:性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专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对皮肤化脓性感染有较好疗效,常与蒲公英、金银花同用。

祛风止痒类

适用于风邪所致的皮肤瘙痒、红斑、丘疹、脱屑等症,如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

治皮肤病的中草药

  • 荆芥:性辛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治风疹瘙痒、湿疹,配伍防风、蝉蜕增强祛风止痒之效,炒炭可止血。
  • 防风:性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痉,为“风药中之润剂”,适用于各种皮肤瘙痒,尤以风寒湿邪所致者为宜,常与荆芥、苦参同用。
  • 地肤子:性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主治湿疹、皮肤瘙痒、荨麻疹,对湿热下注所致阴囊湿疹、女阴瘙痒效果显著,可煎汤外洗。
  • 白鲜皮:性苦寒,归脾、胃、膀胱、肝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治湿热疮毒、皮肤瘙痒、湿疹、疥癣,配伍苦参、黄柏增强燥湿止痒之功。

活血化瘀类

适用于血瘀所致的皮肤色暗、斑块、结节、瘢痕等症,如瘀血型银屑病、硬皮病、结节性红斑、痤疮后色素沉着等。

  • 丹参:性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养血安神,治瘀血阻滞所致的皮肤色斑、银屑病,配伍当归、红花增强活血之力,现代研究证实其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修复。
  • 红花:性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治瘀血阻滞的皮肤粗糙、瘢痕疙瘩,外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常与桃仁、当归同用。
  • 当归: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血虚血瘀所致的皮肤干燥、瘙痒、脱屑者宜用,配伍生地、白芍养血润燥,如“四物汤”加减。

燥湿杀虫类

适用于湿热、虫毒所致的皮肤糜烂、渗出、瘙痒、癣疾等症,如足癣、体癣、湿疹、疥疮等。

  • 苦参: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治湿疹、阴痒、疥癣、皮肤瘙痒,煎汤外洗可杀虫止痒,配伍黄柏、白鲜皮增强燥湿之效。
  • 土茯苓:性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治梅毒、湿疹、痤疮,尤其适用于湿热蕴毒所致的皮肤反复发作性疾病,可单用煎服或配伍甘草、金银花。
  • 蛇床子:性辛温,归肾经,燥湿祛风,杀虫止痒,主治阴囊湿疹、女阴瘙痒、疥癣,外用煎汤熏洗,配伍地肤子、白矾增强杀虫止痒之功。

补益类

适用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所致的慢性皮肤病,如慢性湿疹、银屑病静止期、皮肤瘙痒症(老年性、冬季性)等,可扶正固本,减少复发。

  • 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治气虚所致的皮肤自汗、疮疡久不收口,配伍当归、党参补气生血,促进疮面愈合。
  • 白芍: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柔肝,敛阴收汗,治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干燥、瘙痒,配伍当归、熟地养血润燥,如“当归饮子”。

中草药治疗皮肤病的应用原则

  1. 辨证论治:需根据皮肤病的类型(急性/慢性)、皮损特点(红斑/丘疹/水疱/糜烂/肥厚)、伴随症状(瘙痒/疼痛/脱屑)及患者体质,辨明风、湿、热、毒、瘀、虚的主次,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急性湿疹多属湿热,宜清热燥湿;慢性湿疹多属血虚风燥,宜养血润燥。
  2. 内服外用结合:重症或顽固性皮肤病可采用内服汤剂调理脏腑,配合外用洗剂、膏剂、散剂等直接作用于患处,增强疗效,如急性带状疱疹内服龙胆泻肝汤,外用马齿苋、大黄捣烂外敷。
  3. 注意配伍禁忌:遵循“七情”配伍规律,如“十八反”“十九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降低疗效或产生毒性,如甘草反甘遂、大戟,贝母反乌头。

中草药治疗皮肤病注意事项

  1. 避免盲目用药:部分中草药具有一定毒性,如雷公藤、苦楝皮、雄黄等,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用量和疗程,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导致肝肾功能损伤。
  2. 外用药使用规范:皮肤有糜烂、渗出时,宜用温和的溶液(如黄柏、苦参煎汤)湿敷;干燥、肥厚者可用软膏或酊剂,避免刺激创面,过敏体质者首次使用外用药需做斑贴试验。
  3. 饮食与生活调护: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如辣椒、牛羊肉、海鲜),避免饮酒;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热水烫洗;保证充足睡眠,情志舒畅,以促进康复。

常用治皮肤病中草药简表

中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皮肤病类型 用法用量(参考)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疔疮肿毒、湿疹、风热疮疡 煎服10-15g;外用适量
地肤子 苦寒,肾、膀胱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湿疹、荨麻疹、阴囊瘙痒 煎服9-15g;外洗30-60g
苦参 苦寒,心、肝、胃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湿疹、疥癣、阴痒 煎服3-10g;外用适量
丹参 苦微寒,心、肝 活血祛瘀,养血安神 瘀血型银屑病、皮肤色斑 煎服10-15g;外用适量
蛇床子 辛温,肾 燥湿祛风,杀虫止痒 疥癣、湿疹、阴部瘙痒 外洗15-30g;煎汤熏洗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治疗皮肤病见效慢吗?为什么?
A1:中草药治疗皮肤病的见效时间与病情轻重、类型及个体差异相关,急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急性湿疹)若辨证准确,配合外用药物,通常3-7天可见症状缓解;慢性皮肤病(如慢性湿疹、银屑病)因病程长、易复发,需调理脏腑、气血,一般2-4周起效,且需坚持治疗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中草药的优势在于“标本兼治”,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内环境,而非单纯抑制症状,因此起效虽可能较慢,但疗效更持久。

治皮肤病的中草药

Q2:所有皮肤病都适合用中草药治疗吗?有哪些禁忌?
A2:并非所有皮肤病都适合中草药治疗,以下情况需谨慎或避免:① 严重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败血症)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中草药仅作为辅助治疗;② 恶性皮肤肿瘤(如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需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中草药仅可能起辅助调理作用;③ 对某种中草药过敏者禁用,如过敏体质者慎用荆芥、防风等;④ 孕妇禁用峻下、破血、有毒之品(如大黄、红花、雷公藤),慎用活血化瘀、清热燥湿药(如丹参、苦参),皮肤有大面积溃烂、渗出严重时,需先清创抗感染,再根据情况选用中草药外治,避免刺激创面。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一年生中草药有何独特生长特性与药用价值?
« 上一篇 昨天
胃病常用中药材有哪些?如何对症选药治胃病?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