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射干的主要功效、适用病症、用量及详细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原名“乌扇”,后因“其茎似射人之长竿,故名射干”,其味苦,性寒,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瘰疬、痈肿疮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射干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镇咳祛痰、解热、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广泛。

中草药射干

来源与植物形态

射干分布于我国各地,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多生于山坡、草地、林缘及沟谷旁,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其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20cm,根茎横走,呈结节状,外皮鲜黄色或黄褐色;叶互生,嵌叠状排列,剑形,扁平,长25-60cm,宽2-4cm,绿色带白粉,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花夏季开放,排成顶生的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梗及花序分枝均具膜质苞片;花橙红色,散生暗红色斑点,花被片6,2轮,外轮花被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内轮花被片较小,呈倒卵形或圆形,基部合生成短筒;雄蕊3,花药外向开裂;子房下位,3室,花柱顶端3裂,被短柔毛;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多数,近圆形,黑色,有光泽。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射干性寒,味苦,归肺、肝经,其苦寒能清热解毒,入肺经可利咽消痰,入肝经能泻火散结,故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之功,传统中医临床主要用于:1. 咽喉肿痛:为治咽喉肿痛之要药,无论风热、热毒或阴虚火旺所致咽喉肿痛,均可配伍使用,尤适于痰热壅盛之咽喉肿痛,常与牛蒡子、桔梗、板蓝根等同用;2. 痰涎壅盛、咳嗽气喘:能降气消痰,止咳平喘,常用于痰壅肺气之咳嗽气喘,如《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以射干配麻黄、细辛、半夏等,治疗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3. 瘰疬、痈肿疮毒: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可内服或外用治疗瘰疬结核、痈肿疮毒,常配伍夏枯草、连翘、金银花等。

化学成分

射干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黄酮类、醌类、挥发油、甾体类、三萜类、多糖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化学成分类别 主要成分 来源/作用
黄酮类 鸢尾苷(tectoridin)、鸢尾苷元(tectorigenin)、射干苷(belamcandin)、芒果苷(mangiferin) 根茎,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
醌类 鸢尾醌(iridin)、射干醌(belamcandin) 根茎,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挥发油 樟脑、龙脑、柠檬烯、桉油精等 根茎,具有祛痰、抗炎、局部麻醉作用
甾体类 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 根茎,具有抗炎、调节血脂作用
多糖 射干多糖(BP) 根茎,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作用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射干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抗炎作用:射干黄酮类成分(如鸢尾苷、芒果苷)能显著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E2、白三烯B4、一氧化氮)的产生,降低炎症因子(如TNF-α、IL-1β、IL-6)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对急慢性炎症模型(如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棉球肉芽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2. 抗病毒作用:射干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病毒吸附、穿入,抑制病毒复制及增殖,如芒果苷可通过抑制病毒RNA聚合酶活性,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射干提取物可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和扩散。

    中草药射干

  3. 镇咳祛痰作用:射干能显著减少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其提取物能增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促进痰液排出,发挥祛痰作用,可能与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稀释痰液及促进纤毛运动有关。

  4. 解热作用:射干对内毒素、酵母菌等引起的发热模型有显著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E2合成、调节体温中枢有关。

  5. 免疫调节作用:射干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能抑制过度亢进的免疫反应,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6. 抗肿瘤作用:射干中的黄酮类、醌类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如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如鸢尾苷元可通过上调Bax、下调Bcl-2蛋白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临床应用

  1. 咽喉疾病:射干是治疗咽喉疾病的常用药,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如射干汤(《千金方》)以射干配伍甘草、升麻,治疗咽喉肿痛;现代制剂如射干口服液、射干含片,用于缓解咽喉肿痛、干燥、异物感等症状。

  2. 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等,如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治疗寒饮郁肺之咳嗽气喘;现代临床常配伍麻黄、细辛、半夏等,增强化痰平喘之效。

    中草药射干

  3. 其他疾病:射干还可用于治疗痤疮、腮腺炎、乳腺炎等热毒壅滞之证,以及瘰疬、淋巴结结核等,可内服外用,如鲜射干捣烂外敷,治疗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射干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腹痛;孕妇慎用,因其有活血、通经作用;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十八反);长期服用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

相关问答FAQs

Q1:射干与北豆根都能清热利咽,二者有何区别?
A1:射干与北豆根均能清热利咽,但来源、性味、功效侧重及毒性不同,射干为鸢尾科植物根茎,性寒,味苦,归肺、肝经,长于消痰利咽,兼能散结,主治咽喉肿痛、痰壅咳嗽、瘰疬等,毒性较小;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根茎,性寒,味苦,归肺、胃、大肠经,长于清热解毒、利咽止痛,兼通便,主治咽喉肿痛、牙痛、泻痢、便秘等,有一定毒性,用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临床需严格掌握用量。

Q2:射干可以长期泡水喝吗?
A2:不建议长期泡水饮用,射干性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且射干虽有清热利咽之效,但需辨证使用,适用于实热证(如咽喉肿痛、痰黄黏稠),若属虚寒证(如咽喉淡红、痰白清稀)服用,反而会加重病情,如需长期使用,应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辨证配伍,并定期调整用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种植市场
« 上一篇 昨天
骨髓中草药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