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癣中草药哪些种类最管用?使用时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医认为“癣”多因湿热虫毒侵袭肌肤,或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常见于体癣、股癣、手足癣、头癣等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治疗以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活血通络为基本原则,中草药治疗癣症历史悠久,通过外用、内服结合,可调节机体环境,抑制真菌生长,促进皮肤修复,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临床应用广泛,以下从常用中草药分类、药理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治癣中草药

清热燥湿类中草药

此类药性味多苦寒,能清解湿热、泻火解毒,适用于湿热蕴结型癣症,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瘙痒明显,渗出倾向等。

苦参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应用:苦参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成分,对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是治疗癣症的核心药物,内服可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多煎水熏洗(苦参30-60g,煎取药汁,待温后浸泡或湿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也可与黄连、蛇床子等配伍制成酊剂外涂。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内服,外用避免接触黏膜(如眼睛、口腔)。

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应用:黄柏含小檗碱、黄柏碱等,对多种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减轻炎症反应,常与苦参、白鲜皮配伍,增强清热燥湿之效,内服煎汤(5-10g),外用可研末调敷(黄柏粉与凡士林按1:3比例混合,涂抹患处,每日2次)。

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黄连中的小檗碱是主要抗真菌成分,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适用于湿热炽盛型癣症,如糜烂型足癣、体癣伴感染,内服多配伍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外用可制成10%黄连软膏涂抹。

杀虫止痒类中草药

此类药以杀虫、止痒为主要功效,适用于虫毒蕴结型癣症,表现为剧烈瘙痒,皮肤脱屑、增厚,或有传染性。

治癣中草药

土槿皮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肺、脾经。
功效:杀虫,止痒,疗癣,除湿。
应用:土槿皮含土槿皮酸、鞣质等,是抗真菌的特效中药,对皮肤癣菌、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外用为主要途径,常制成酊剂(土槿皮粉10g,加入75%乙醇100ml,浸泡7天后取滤液,涂抹患处,每日2次),或与蛇床子、百部等煎水熏洗。注意:土槿皮有毒,严禁内服,外用面积不宜过大,孕妇禁用。

蛇床子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肾经。
功效:杀虫止痒,燥湿祛风,温肾壮阳。
应用:蛇床子含蛇床子素、挥发油等,能抑制真菌繁殖,同时具有局部麻醉和抗炎作用,缓解瘙痒,适用于阴癣(股癣)、湿疹样型足癣,外用煎水熏洗(蛇床子30g,苦参30g,白矾15g,煎水熏洗患处,每日1次),或研末与凡士林调膏外敷。

百部

性味归经:甘、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
应用:百部含百部碱,对头癣虱、皮肤癣菌有杀灭作用,尤其适用于头癣、体癣伴发感染,外用可煎水洗头(百部30g,加水500ml煎煮20分钟,取汁洗头,每周2-3次),或制成20%百部酊外涂。

活血化瘀类中草药

此类药能通络散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适用于癣症日久、气血瘀滞型,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色素沉着,瘙痒顽固。

当归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应用:当归含阿魏酸、挥发油,能改善皮肤微循环,促进药物渗透,常与活血药配伍增强疗效,如治疗慢性顽固性体癣,可配伍丹参、赤芍(当归10g,丹参15g,赤芍10g,煎汤内服,每日1剂),同时配合外用药。

治癣中草药

丹参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应用:丹参含丹参酮,具有抗真菌、抗炎、促进组织修复作用,适用于癣症后期皮肤修复,内服煎汤(10-15g),外用可研末与蜂蜜调敷(丹参粉与蜂蜜1:1混合,涂抹患处,每日1次)。

外用单方验方

除单味药外,民间及临床常用复方外治,增强疗效:

  • “二黄苦参洗剂”:黄连30g,黄柏30g,苦参30g,土槿皮20g,蛇床子20g,加水1000ml煎煮30分钟,取汁待温后熏洗患处,适用于各型癣症,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 “大蒜醋液”:大蒜瓣(去皮)30g,捣烂后加入米醋100ml,浸泡3天,取滤液外涂,适用于手足癣、体癣,每日2-3次(注意大蒜刺激性较强,皮肤破损者慎用)。

注意事项

  1. 辨证论治:癣症需分清湿热、血虚、风燥等证型,如血虚风燥型(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入夜加剧)应配伍养血药(如当归、熟地),单用清热燥湿药可能加重干燥。
  2. 外用禁忌:皮肤破损、糜烂处禁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土槿皮酊、大蒜醋液),避免接触眼、口、鼻等黏膜部位。
  3. 过敏体质:首次使用中草药外制剂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取少量药液涂于前臂内侧,观察24小时无红肿瘙痒方可使用)。
  4. 饮食禁忌: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发物(如辣椒、酒、羊肉),以免助湿生热,影响疗效。
  5. 西药联用:严重或泛发性癣症建议结合抗真菌西药(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中草药可减少西药用量及副作用,但需间隔1-2小时服用。

常用治癣中草药一览表

药名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用法用量(外用) 现代研究作用
苦参 苦,寒;归心、肝、胃经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煎水30-60g,熏洗15-20分钟/次 抑制真菌,抗炎,止痒
土槿皮 辛,温;有毒;归肺经 杀虫止痒,疗癣 10%酊剂,涂抹患处,每日2次 抗真菌(土槿皮酸)
蛇床子 辛、苦,温;归肾经 杀虫止痒,燥湿祛风 30g煎水熏洗,每日1次 抑制真菌,局部麻醉
黄柏 苦,寒;归肾、膀胱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研末调敷(1:3凡士林),每日2次 抗真菌,抗炎
百部 甘、苦,微温;归肺经 杀虫灭虱,润肺下气 20%酊剂外涂,每日2-3次 杀灭真菌及虱卵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治疗癣症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效?
A1:见效时间因癣症类型、病程长短及个体差异而异,一般而言,急性期(如糜烂型足癣、体癣初期)外用中草药1-3天可缓解瘙痒,红斑、水疱逐渐消退,需持续用药2-4周;慢性期(如角化型手足癣、体癣日久)因皮肤肥厚、角质层增厚,药物渗透较慢,需4-8周,甚至更长时间,建议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1-2周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若用药2周无改善,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Q2:治癣中草药可以长期使用吗?有哪些风险?
A2:中草药外用虽相对安全,但不宜长期使用,部分药物(如苦参、黄连)长期外用可能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如土槿皮)长期使用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或肝肾功能损伤(尤其内服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周期,一般外用不超过8周,内服不超过4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红肿、渗出加剧等不适,立即停用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温肾中草药有哪些常见种类?功效、用法及搭配禁忌详解?
« 上一篇 今天
中药材桔梗种植的关键技术、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