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草药大全,哪些最常用?功效与应用如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实践检验,形成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独特理论体系,据《中华本草》记载,我国现存中草药资源超12800种,其中临床常用约600余种,这些草药多源于自然,通过“四气五味”“归经”等理论指导配伍,在疾病治疗、养生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按功效分类介绍常见中草药及其应用。

常见中草药大全

解表药主要用于发散表邪,治疗感冒、流感等表证,分为辛温解表(治风寒感冒)和辛凉解表(治风热感冒),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性味辛温,归肺、膀胱经,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适用于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用量3-9g,需先煎去沫;桂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用量3-10g,辛凉解表药如薄荷,性味辛凉,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咽痛),用量3-6g需后下;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晕目眩,用量5-10g可泡服或煎服。

清热药主要用于治疗里热证,包括实热、虚热及脏腑热证,分清热泻火(如石膏、知母)、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清热燥湿(如黄连、黄芩)、清热凉血(如生地、玄参)等,金银花性味甘寒,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风热感冒,用量10-30g;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脾、胃、肝经,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泻痢、高热神昏,用量2-5g;生地黄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阴虚发热,用量10-30g。

补益药用于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虚证,分补气(人参、黄芪)、补血(当归、熟地)、补阳(肉桂、淫羊藿)、滋阴(麦冬、枸杞),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用量3-9g需另煎兑服;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用量6-12g;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肾经,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用量6-12g可泡服或煎服。

活血化瘀药用于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疼痛、癥瘕、月经不调等,川芎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头痛、胸痹腹痛,用量3-10g;丹参性味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可活血祛瘀、养血安神,用于胸痹心痛、月经不调,用量10-15g;红花性味辛温,归心、肝经,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用于痛经、癥瘕积聚,用量3-10g,孕妇忌用。

利水渗湿药用于通利水道、排除体内水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等,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痰饮、脾虚泄泻,用量10-15g;泽泻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可利水渗湿、泄热,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用量6-12g;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用于水肿、脾虚泄泻,用量10-30g。

常见中草药大全

化痰止咳平喘药用于消除痰涎、止咳平喘,分化痰(半夏、桔梗)和止咳平喘(杏仁、紫苏子),半夏性味辛温,归脾、胃、肺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多咳嗽、呕吐,用量3-10g,生品宜外用;桔梗性味苦辛平,归肺经,可宣肺、利咽、祛痰,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痰多,用量3-10g;杏仁性味苦微温,归肺、大肠经,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用量5-10g需打碎入煎。

安神药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心悸等症,分重镇安神(朱砂、磁石)和养心安神(酸枣仁、柏子仁),酸枣仁性味甘酸平,归肝、胆、心经,能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用量10-15g,炒用可增强安神;柏子仁性味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可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心悸失眠、肠燥便秘,用量10-20g。

理气药用于调理气机,治疗气滞、气逆所致胸胁胀痛、脘腹胀痛、嗳气等,陈皮性味辛苦温,归脾、肺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咳嗽痰多,用量3-10g;枳实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可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用于积滞腹痛、泻痢后重,用量3-10g,生品用量减半;香附性味辛微苦平,归肝、三焦经,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用于肝郁胁痛、月经不调,用量6-10g。

仅为中草药常见代表,实际应用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选用,注意配伍禁忌和用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关问答FAQs:

常见中草药大全

  1. 中草药是否可以自行服用?为什么?
    中草药不建议自行服用,中草药使用讲究“辨证施治”,需根据患者体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和病情(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选药,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风热感冒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用错反会加重病情,中草药存在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忌”),如甘草反甘遂,自行搭配可能产生毒性,不同体质对药物反应不同,如脾胃虚寒者服用黄连易伤脾胃,孕妇用红花可能流产,故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2. 如何辨别中草药的质量?
    辨别中草药质量可从外观、气味、质地、断面入手:①外观:优质药材色泽自然,无霉变虫蛀,如人参以“芦长、碗密、纹细、体饱满”为佳,枸杞以“色红、粒大、肉厚、有光泽”为优。②气味:正品有独特气味,如黄芪有豆腥味,薄荷有清凉香,异味或气味淡薄可能为伪品。③质地:优质药材坚实,如当归身实、根头粗大者为佳,质轻松软可能为陈货。④断面:断面平整有特定纹理,如黄芪断面“菊花心”,粉性足;颜色异常或有焦糊味可能为炮制不当或储存过久,购买应选正规药店,避免来源不明药材。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河北中药材市场交易现状如何?质量监管与品牌建设存在哪些难题?
« 上一篇 今天
药材巴戟图片是什么样子?有哪些特征可以帮助辨认?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