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吊金钟,又名吊钟海棠、灯笼花,为柳叶菜科倒挂金钟属植物(Fuchsia hybrida Hort. ex Vilm.)的全草或根,是传统民间草药,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其名源于花朵倒垂如钟铃的独特形态,在我国南方及西南地区分布较广,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入药,作为药材,倒吊金钟性味苦、微寒,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月经不调等症,以下从植物学特征、药材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化学成分、现代研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植物学特征与药材来源
倒吊金钟为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株高30-150cm,茎直立,多分枝,幼枝常带红紫色,具细小柔毛,单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9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具锯齿,叶面深绿色,叶面沿脉有柔毛,叶背灰白色,密生柔毛,花单生于枝端叶腋,花梗细长,下垂;花萼筒状,4裂,裂片反折,呈鲜艳的红色、粉红或白色,花瓣与花裂片同数,稍长于花萼,颜色多变;雄蕊8枚,4长4短,雌蕊1枚,子房下位,蒴果浆果状,成熟时红褐色,内含多数细小种子,花期4-11月,果期6-12月。
作为药材,倒吊金钟以全草或根入药,全年可采,但以花期采收者质量较佳,采集后洗净泥土,鲜用或切段晒干备用,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全草长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根则偏于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二者常根据病症配伍使用。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一)性味归经
倒吊金钟性苦、微寒,归心、肝、肺经,其苦能泄、能燥,寒能清热,故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效;入肝经则能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入肺经可利咽消肿,止咳化痰。
(二)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痈肿疮疡、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可单味捣烂外敷,或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增强清热解毒之功。
- 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或气血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常配伍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药,或研末黄酒送服,以促进瘀血消散、疼痛缓解。
- 利咽止咳,化痰平喘:用于肺热咳嗽、咽喉不利、痰多黏稠等症,可配伍桔梗、甘草、浙贝母等,以清肺化痰、利咽止咳。
-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可单味煎汤熏洗,或配伍威灵仙、秦艽、独活等祛风除湿药,以改善关节肿痛、活动受限。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倒吊金钟的药效作用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有机酸、挥发油及多糖等。
(一)主要化学成分
成分类别 | 具体成分 | 生物活性 |
---|---|---|
生物碱 | 倒吊金钟碱、异倒吊金钟碱、金钟碱 | 抗炎、镇痛、抗肿瘤、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
黄酮类 | 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 | 抗氧化、抗炎、抗菌、保护心血管 |
有机酸 | 没食子酸、阿魏酸、绿原酸 | 抗氧化、抗菌、抗溃疡、调节免疫 |
挥发油 | 柠檬烯、芳樟醇、α-松油醇 | 抗菌、抗病毒、舒缓神经 |
多糖 | 倒吊金钟多糖(FHP) | 增强免疫、抗肿瘤、调节血糖 |
(二)药理作用
- 抗炎与镇痛作用:倒吊金钟中的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同时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痛觉传导,发挥镇痛效果,对急性炎症疼痛和慢性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 抗菌与抗病毒作用:挥发油中的柠檬烯、芳樟醇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黄酮类成分则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有抑制活性,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 抗氧化与延缓衰老:槲皮素、没食子酸等成分具有强抗氧化能力,可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延缓机体衰老。
- 调节免疫与抗肿瘤:倒吊金钟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生物碱类成分(如倒吊金钟碱)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对肝癌、肺癌等细胞株有抑制作用。
- 保护心血管:阿魏酸等有机酸成分可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保护效果。
临床应用与配伍举例
(一)临床应用
- 外伤肿痛与跌打损伤:取鲜倒吊金钟全草适量,捣烂如泥,加少许白酒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若伴有瘀血内停,可配伍当归、赤芍、桃仁等内服,增强活血效果。
- 痈肿疮毒与皮肤感染:倒吊金钟30g,金银花15g,蒲公英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取药渣捣烂外敷患处,用于治疗疖肿、乳腺炎、皮肤溃疡等热毒炽盛之症。
- 咽喉肿痛与口腔溃疡:倒吊金钟15g,桔梗10g,甘草6g,薄荷5g(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可清热利咽、消肿止痛;或用鲜品捣汁含漱,每日3-5次,缓解口腔溃疡疼痛。
- 月经不调与痛经:倒吊金钟根15g,当归12g,川芎10g,益母草20g,红糖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于月经前3天服用,连用3-5天,可活血调经、止痛。
- 风湿痹痛:倒吊金钟30g,威灵仙15g,秦艽12g,独活10g,煎汤熏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二)配伍禁忌
倒吊金钟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忌用,因其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引发流产;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
- 用法用量:内煎汤,10-30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避免长期大剂量服用,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 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停药后可缓解;外敷时若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清洗局部皮肤。
-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体质虚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过敏体质者慎用,用药前可做皮肤过敏试验。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倒吊金钟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倒吊金钟性寒,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泻、畏寒等不适,一般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短期使用,症状缓解后即停药,若需长期服用,应配伍健脾和胃的中药(如白术、茯苓、陈皮等),以减轻寒凉之性对脾胃的损伤。
问题2:倒吊金钟外用治疗疮疡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外用倒吊金钟治疗疮疡时,首先需确保创面清洁,避免感染;若疮疡已化脓或有破溃,应先清创排脓,再用药;对倒吊金钟过敏者禁用,用药后若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水疱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用清水清洗,必要时涂抹抗过敏药膏;孕妇及皮肤破损严重者慎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