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 (Bertol.) Yu et Li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因其善治下部出血,又有“地榆炭”“紫地榆”等别名,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以山西、内蒙古、辽宁等地产品质量为佳,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地榆性苦、酸、微寒,归肝、大肠经,其核心功效为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尤善治下焦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以及热毒壅滞所致的疮疡肿毒、水火烫伤等,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血见黑则止”,地榆炒炭后其收敛止血之力增强,而生地榆则长于凉血解毒,临床常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炮制品,从性味归经来看,苦寒沉降,入肝经血分,能清泄血分热毒;酸味收敛,能固涩止血,故对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下部出血症尤为适用,如《本草纲目》记载地榆“汁酿酒,治风痹,续绝伤”,《名医别录》则言其“止脓血,诸恶疮,消酒,除渴,明目”。
地榆的化学成分复杂,现代研究表明其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皂苷类、鞣质类、黄酮类、多糖类及有机酸等,这些成分是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三萜皂苷类如地榆皂苷I、II、Y等,是地榆抗炎、止血、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鞣质类以没食子酸、儿茶素为代表,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可促进凝血、减少创面渗出;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等,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免疫等活性;多糖类成分则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协同抗肿瘤作用,具体成分及作用如下表所示:
成分类别 | 代表性成分 | 主要作用 |
---|---|---|
三萜皂苷 | 地榆皂苷I、II,地榆皂苷Y | 抗炎、止血、抗肿瘤、保护胃黏膜 |
鞣质 | 没食子酸、儿茶素、左旋儿茶素 | 收敛止血、抗菌、止泻 |
黄酮类 | 槲皮素、山奈酚、芦丁 | 抗氧化、抗炎、调节心血管 |
多糖 | 地榆多糖(SOPS) | 免疫调节、抗肿瘤、促进造血 |
有机酸 | 没食子酸、阿魏酸 | 抗菌、抗氧化、抗溃疡 |
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地榆的多种药理作用,在止血方面,地榆能缩短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小板数量、促进血小板聚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促进凝血因子活性有关;鞣质类成分可在创面形成保护膜,减少出血,抗炎作用上,地榆皂苷能抑制炎症介质(如PGE2、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急性、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抗菌抗病毒方面,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病毒(如疱疹病毒)也有抑制效果,其抗菌活性与没食子酸等成分相关,地榆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胃黏膜、调节免疫等作用,如地榆多糖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地榆提取物对酒精性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修复。
在临床应用中,地榆常用于治疗多种出血性疾病及皮肤黏膜疾病,对于下部出血,如痔疮出血、肛裂出血,常配伍槐花、槐角、地肤子等,如槐角丸;治疗崩漏、月经过多,可配伍生地、茜草、阿胶等凉血止血药;治疗血痢不止,常与木香、黄连、白头翁等配伍,如地榆汤,对于疮疡肿毒、水火烫伤,地榆可内服外用并用,内服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外用可研末麻油调敷或制成地榆油纱条,现代临床用于烧伤、烫伤创面,能减少渗出、促进愈合、预防感染,地榆还可用于湿疹、皮炎、皮肤溃疡等皮肤病,单用或配伍枯矾、炉甘石等外洗。
使用地榆时需注意其性寒,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出血有瘀滞者不宜单用,以免留瘀;传统中药学认为地榆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煎剂内服一般用量为3-12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炮制方面,生地榆长于凉血解毒,用于血热出血、痈肿疮毒;地榆炭则偏于收敛止血,用于便血、痔血、崩漏等多种出血症,炮制时需“存性”,避免过度炭化有效成分流失。
资源保护方面,地榆虽分布广泛,但长期采挖导致野生资源逐渐减少,部分地区已出现资源枯竭现象,内蒙古、山西等地已开展人工栽培研究,通过种子繁殖、分根繁殖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种植,既保证了药材供应,又保护了野生资源,对地榆的规范化种植(GAP)研究也在推进,通过控制种植密度、施肥、采收时间等,提高药材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关问答FAQs
Q1:地榆和槐花在治疗痔疮出血时如何选择?
A:地榆与槐花均能凉血止血,常配伍用于痔疮出血,但侧重点不同,地榆性寒,味苦酸,既凉血又收敛,尤其善治下焦出血,对痔疮出血、肛裂出血伴红肿热痛者效果更佳,其收敛作用能减少创面渗出;槐花性微寒,味苦,长于清泄大肠热毒,对于痔疮出血兼有湿热下注(如肛门肿痛、黏液便)者更为适宜,常配地榆增强疗效,若出血量多、面色苍白等气虚症状明显,需配伍黄芪、党参等补气药,以标本兼顾。
Q2:地榆炭和生地榆的功效有何区别?临床如何选用?
A:地榆炭和生地榆为地榆的不同炮制品,功效各有侧重,生地榆保留了苦寒之性,长于凉血解毒,主治血热出血(如崩漏、吐血、衄血)及热毒疮疡、水火烫伤,其凉血作用强,但收敛性稍弱;地榆炭经炒制后,苦寒之性减弱,酸味增强,收敛止血作用显著增强,适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或出血日久不止者,如便血、痔疮出血、崩漏等,尤其对慢性出血、反复不愈者疗效更佳,临床选用时,若热毒炽盛或急性出血,多用生地榆;若需收敛止血或体质偏虚者,多用地榆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