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伤用中草药能快速消肿止痛吗?哪些药材外敷内服更有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扭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中医称之为“伤筋”,多因外力撞击、过度牵拉或姿势不当导致气血瘀滞、经络不通,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中草药在治疗扭伤方面历史悠久,通过内服调理气血、外用消肿止痛,能有效促进损伤修复,本文将详细介绍扭伤常用的中草药及其应用方法。

扭伤中草药

内服中草药主要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调理气血来改善扭伤症状,适用于急性期后或伴有气血亏虚者,常用药物包括: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功效化瘀止血、消肿定痛,被誉为“金不换”,常用于跌打损伤,可研末冲服,每次1-3克,每日2-3次;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能活血祛瘀、养血安神,煎服用量10-15克,可配伍当归、红花增强活血效果;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擅长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对扭伤后气滞血瘀疼痛有效,煎服3-10克;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常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肿痛,煎服3-9克,孕妇忌用;桃仁,性平,味苦,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适用于扭伤伴有便秘者,煎服5-10克,需捣碎;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常用于扭伤后期气血亏虚,煎服6-12克;赤芍,性微寒,味苦,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对扭伤后血热瘀滞有效,煎服6-12克。

外用中草药直接作用于患处,能快速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分为外敷和外洗两种,外敷药物多研磨成细末,用酒、醋或蜂蜜调制成糊状敷于患处,注意避开皮肤破损处,常用外敷药:大黄,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活血祛瘀、泻火解毒,研末用醋调敷,能迅速减轻肿胀;栀子,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清热凉血、消肿止痛,对扭伤后红肿热痛明显者适用,研末蛋清调敷;芙蓉叶,性凉,味微辛,归肺、肝经,清热解毒、消肿排脓,鲜品捣烂外敷或干品研末调敷;泽兰,性温,味苦辛,归肝、脾经,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煎取药汁外敷或研末调敷;乳香,性温,味辛苦,归心、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消肿,常配没药使用,研末用酒调敷;没药,性平,味苦,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与乳香同用增强疗效,外洗药物多煎煮后熏洗患处,适用于扭伤中后期或慢性劳损,常用外洗药:伸筋草,性温,味微苦辛,归肝、脾、肾经,舒筋活络,煎水熏洗,每次15-20分钟;透骨草,性温,味辛,归肝、脾经,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与伸筋草同用增强舒筋效果;路路通,性平,味苦,归肝、肾经,活血通络、利水,适用于扭伤后经络不通、关节僵硬;艾叶,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对扭伤后受寒疼痛有效;苏木,性平,味甘咸,归心、肝、脾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煎水熏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使用中草药治疗扭伤需注意以下几点:急性期(24-48小时内)应先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出血肿胀,不宜立即使用温经活血的中草药外敷;皮肤破损或有过敏史者禁用外敷药物,避免感染或过敏;孕妇慎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红花、桃仁、益母草等),以免引起流产;内服药物需根据体质辨证使用,如气血亏虚者可加黄芪、党参,热盛者可加金银花、连翘;扭伤严重者(如韧带断裂、骨折)应及时就医,中草药仅作为辅助治疗;外敷药物敷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4-6小时,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需立即停用。

扭伤中草药

内服中草药常用表: | 草药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 | 用法用量 | |----------|----------|------|----------| | 三七 |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 研末冲服,1-3g/次,2-3次/日 | | 丹参 | 苦,微寒;归心、肝经 | 活血祛瘀,养血安神 | 煎服,10-15g/日 | | 川芎 |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 行气活血,祛风止痛 | 煎服,3-10g/日 | | 红花 | 辛,温;归心、肝经 |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 煎服,3-9g/日(孕妇忌用) | | 桃仁 | 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 煎服,5-10g/日(捣碎) | | 当归 |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煎服,6-12g/日 | | 赤芍 | 苦,微寒;归肝经 |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 煎服,6-12g/日 |

外用中草药常用表: | 草药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 | 用法用量 | |----------|----------|------|----------| | 大黄 |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 活血祛瘀,泻火解毒 | 研末醋调敷,4-6小时/次 | | 栀子 |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 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 研末蛋清调敷 | | 芙蓉叶 | 辛、凉;归肺、肝经 |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 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调敷 | | 泽兰 | 苦、辛,温;归肝、脾经 | 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 研末酒调敷 | | 乳香 |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 | 研末酒调敷 | | 没药 | 苦,平;归心、肝、脾经 |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 研末酒调敷 | | 伸筋草 | 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 舒筋活络 | 煎水熏洗,15-20分钟/次 | | 透骨草 | 辛,温;归肝、脾经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 煎水熏洗 | | 路路通 | 苦,平;归肝、肾经 | 活血通络,利水 | 煎水熏洗 | | 艾叶 |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 煎水熏洗 | | 苏木 | 甘、咸,平;归心、肝、脾经 |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 煎水熏洗 |

相关问答FAQs:

扭伤中草药

  1. 扭伤后立即用中草药外敷可以吗?
    答:不建议,扭伤急性期(24-48小时内)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肿胀明显,此时应先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收缩血管减少渗出,中草药外敷多具有活血化瘀作用,急性期使用可能加重出血和肿胀,需在冷敷48小时后,肿胀减轻时再使用外敷药,如大黄、栀子等清热消肿类药物。

  2. 扭伤后中草药内服和外用可以同时使用吗?
    答:一般情况下可以,但需注意药物配伍和体质差异,内服药物调理全身气血,外用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两者联用能增强疗效,例如内服三七粉活血止血,外用栀子粉清热消肿,适用于扭伤中期(肿痛减轻但仍有瘀血),但需避免药性冲突,如内服温经活血药(如川芎、红花)时,外用不宜同时使用大寒药物(如芒硝),以免损伤脾胃;孕妇、体质虚弱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联用,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偏方大全里的方子都靠谱吗?使用时要注意哪些禁忌和风险?
« 上一篇 今天
乳腺癌患者科学辅助中草药,疗效和安全性如何保障?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