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壳”是指以植物果实、种子、树皮或内壳等部位入药的一类药材,因其多呈壳状或外层结构而得名,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类药材多具理气、化痰、收敛、固涩等功效,广泛应用于脾胃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妇科、外科等病症,其应用历史悠久,如《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橘柚”即为陈皮雏形,《本草纲目》对枳壳、椿皮等壳类药材的论述详尽,体现了古人对药用部位精准把握的智慧。
中草药壳的分类与应用
中草药壳可根据来源和功效分为理气类、收敛固涩类等,不同类别在临床中各有侧重。
理气类壳
此类药材多源于芸香科、姜科等植物的果实或果皮,性味多辛、温或苦、辛,归脾、胃、肺经,核心功效为行气宽中、健脾消滞,常用于治疗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疼痛、食少等症状。
- 陈皮:芸香科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性温,味辛、苦,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食少吐泻,或咳嗽痰多。《本草纲目》载其“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
- 枳壳:芸香科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性微寒,味苦、辛、酸,功效破气除痞、化痰消积,适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或胃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下垂证。
- 砂仁壳:姜科阳春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果壳,性温,味辛,功效行气宽中、醒脾和胃,药力较砂仁缓和,常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收敛固涩类壳
此类药材多源于蔷薇科、苦木科、乌贼科等植物,性味多酸、涩或咸、涩,归肾、大肠、肝经,核心功效为收敛固脱、涩肠止泻、止血止带,常用于治疗滑脱诸症如久泻、遗精、崩漏等。
- 石榴皮:石榴科石榴的果皮,性温,味涩、苦,功效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或虫积腹痛。
- 椿皮:苦木科臭椿的干燥树皮或根皮,性寒,味苦、涩,功效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适用于湿热泻痢、便血、崩漏、带下。
- 海螵蛸:乌贼科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内壳,性温,味咸、涩,功效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或胃痛吞酸、湿疮溃疡。
- 金樱子:蔷薇科金樱子的成熟果实假果皮,性平,味酸、甘、涩,功效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常见中草药壳功效简表
名称 | 来源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应用举例 |
---|---|---|---|---|
陈皮 | 芸香科橘的成熟果皮 | 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脘腹胀满、咳嗽痰多 |
枳壳 | 芸香科酸橙的未成熟果实 | 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脾、胃、大肠经 |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 胸胁胀痛、胃下垂 |
砂仁壳 | 姜科砂仁的果壳 | 性温,味辛;归脾、胃经 | 行气宽中,醒脾和胃 | 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
石榴皮 | 石榴科石榴的果皮 | 性温,味涩、苦;归大肠经 |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 | 久泻久痢、便血 |
椿皮 | 苦木科臭椿的树皮或根皮 | 性寒,味苦、涩;归大肠、胃、肝经 | 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 | 湿热泻痢、崩漏带下 |
海螵蛸 | 乌贼科乌贼的内壳 | 性温,味咸、涩;归肝、肾经 | 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 | 崩漏便血、胃痛吞酸 |
金樱子 | 蔷薇科金樱子的假果皮 | 性平,味酸、甘、涩;归肾、膀胱、大肠经 | 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 |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
炮制与使用注意
中草药壳的炮制直接影响药效,如陈皮需阴干保存,久则陈化力佳(称“广陈皮”);枳壳常麸炒以缓和破气之性;海螵蛸制酸需煅烧存性(“煅海螵蛸”),使用时需辨证施治:理气类壳多辛温香燥,阴虚津亏者慎用;收敛类壳性涩,实热证、表邪未解者忌用,孕妇使用枳壳等破气药也需谨慎。
中草药壳虽为药用部位中的“配角”,却以其独特的性效和广泛的适应症,成为中医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代研究也发现,壳类药材多含挥发油、生物碱、鞣质等成分,如陈皮中的橙皮苷具抗炎作用,枳壳中的辛弗林促进胃肠蠕动,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佐证,合理应用中草药壳,既是对传统智慧的传承,也是对现代健康的守护。
FAQs
中草药壳与果实、种子在功效上有何区别?
中草药壳、果实、种子虽同为一株植物的不同部位,但因成分和结构差异,功效侧重不同,砂仁(种子)与砂仁壳(果壳):砂仁种子气味浓烈,功擅行气化湿、温中止呕,力较强;砂仁壳药力缓和,以行气宽中、醒脾和胃为主,适用于轻症气滞,又如橘皮(果皮)与橘核(种子):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偏于中焦脾胃;橘核行气止痛、软坚散结,专治睾丸胀痛,总体而言,壳类多偏于行气、收敛,果实种子则可能兼具补益、消食等功效,需根据具体药材区分。
使用中草药壳时,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禁忌?
中草药壳使用时需根据体质和病症辨证,以下人群需谨慎:
- 孕妇:理气类壳如枳壳、陈皮虽常用于安胎(如“枳壳汤”),但单用破气力强,需配伍健脾药;收敛类壳如椿皮、金樱子性涩,可能阻碍气机,孕妇慎用。
- 阴虚火旺者:陈皮、砂仁壳等性温燥,易伤阴液,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者不宜单独长期使用。
- 实热证患者:椿皮、石榴皮等性寒或味涩,若为湿热泻痢,需配伍清热药(如黄连),纯用收敛可能闭门留寇。
- 表邪未解者:收敛类壳(如海螵蛸、金樱子)有“敛邪”风险,感冒发热、咳嗽有痰时不宜使用,以免病邪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