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独儿怪的图片究竟展示了怎样独特的形态特征?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5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独儿怪,又名疳积草、金锁匙,为玄参科植物独脚金的全草或带根全草,是我国南方地区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尤以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等症效果显著,其名称多源于地方俗称,因植株矮小、形态独特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的山坡、林缘或田野草丛中,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后入药,独儿怪在民间应用历史悠久,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中草药独儿怪图片

形态特征(与图片识别相关)

独儿怪的植株纤细矮小,高通常5-15厘米,全体被细毛,根须状,黄白色,主根不明显,茎直立,单一或从基部分枝,呈四方形,具细纵棱,叶对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5毫米,宽1-2毫米,先端尖,基部渐狭,全缘,叶脉1条,两面均被柔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或数朵排成短总状花序;花梗细长,长可达2厘米;花萼筒状,长约4毫米,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外面被毛;花冠黄色或淡黄色,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裂片长圆形,喉部有毛;雄蕊4枚,二强,着生于花冠筒中部;子房上位,2室,花柱线形,柱头2裂,蒴果卵形,长约4毫米,室间开裂,种子多数,细小,黄褐色,其典型特征为茎直立、叶线形、花单生腋部且花冠黄色,图片中可重点观察这些部位以准确识别。

性味归经与功效

独儿怪性平,味甘、淡,归脾、胃、肝经,具有健脾消食、清热解毒、退黄除疳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黄疸型肝炎、眼结膜炎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独儿怪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挥发油等成分,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抗炎、保肝等作用,其治疗小儿疳积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吸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有关。

中草药独儿怪图片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常用量为15-30克,鲜品可用30-60克,或研末冲服,每次1-3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使用时需注意:独儿怪性味平和,但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孕妇慎用;用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由于独儿怪与部分同属植物形态相似,易混淆,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误采误用。

相关问答FAQs

Q1:独儿怪和独脚金是同一种植物吗?如何区分?
A:独儿怪是独脚金的地方别名,两者为同一种植物,均为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独脚金(Striga asiatica(L.)O. Kuntze),其正品特征为:植株矮小,茎直立,叶线形,花单生叶腋,花冠黄色,蒴果卵形,部分地区易与唇形科植物“石见穿”混淆,但石见穿茎方形、叶对生、花紫色,与独儿怪的花冠黄色、叶线形有明显区别,可通过图片对比花冠颜色、叶形及茎部特征准确区分。

中草药独儿怪图片

Q2:独儿怪的图片识别要点有哪些?如何避免误采?
A:独儿怪的图片识别要点可归纳为“三看”:一看整体形态,植株矮小(5-15厘米),茎直立细弱,被细毛;二看叶片,叶对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叶脉单一;三看花朵,花单生于叶腋,花冠黄色或淡黄色,二唇形,花梗细长,为避免误采,需注意其生长环境多在南方山坡、草丛,且与同属植物“大花独脚金”相似,但后者花冠较大(可达1厘米),花冠裂片边缘有流苏状毛,可通过图片对比花冠大小和毛被特征区分,建议采集时对照专业图谱或咨询当地药师,确保药用部位准确。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一线莲作为中草药,其功效与使用禁忌有哪些?
« 上一篇 今天
煲汤壮阳补肾,哪些药材更有效?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