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哈地丁树Commiphora molmol Engl.的干燥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也门等地,我国云南、广西等地有少量引种,全年均可采收,将树皮由下向上斜割,树脂由伤口渗出,凝成块状,收集后拣去杂质,干燥入药,没药在中医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药性论》,原名“末药”,《本草纲目》中记载其“活血定痛,生肌消肿”,为临床常用活血化瘀药,尤长于止痛、生肌。
药材性状与鉴别
没药根据采集和加工方式不同,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两种,性状特征存在差异,需仔细鉴别以确保药材质量。
(一)天然没药
为不规则颗粒状或大小不一的团块,长3~7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皱纹及凹陷油孔;常附有黄色粉尘或黄白色树皮碎片,质坚脆,破碎面呈颗粒状,有油样光泽,与空气接触后逐渐变硬,有特异香气,味苦而微辛。
(二)胶质没药
呈致密块状,表面红棕色或暗褐色,较光滑,无油孔,质坚硬,破碎面暗棕色,无油样光泽,气味较天然没药淡,味苦。
质量鉴别要点:以块大、色棕黄、半透明、微有光泽、香气浓而杂质少者为佳,若颜色发黑、油败或有霉味者,则已变质,不宜入药。
鉴别项目 | 天然没药 | 胶质没药 |
---|---|---|
形状 | 不规则颗粒状或团块 | 致密块状 |
表面颜色 | 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皱纹及油孔 | 红棕色至暗褐色,较光滑 |
断面特征 | 颗粒状,有油样光泽 | 暗棕色,无油样光泽 |
气味 | 香气浓,味苦辛 | 气较淡,味苦 |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没药药性辛、苦,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止血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尤适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疼痛及疮疡肿毒等症。
(一)核心功效
-
活血止痛:没药辛散苦泄,入心肝血分,善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疗瘀血疼痛要药,其止痛作用与乳香相似,常相须为用,但没药偏于散瘀定痛,乳香偏于行气伸痛,二者配伍可增强活血止痛之效,如《医宗金鉴》中的“海浮散”(乳香、没药)即为治疗疮疡溃后不敛、跌打损伤的经典方剂。
-
消肿生肌:没药既能活血消肿,又能生肌敛疮,适用于疮疡肿毒、溃后久不收口等症,可内服或外用,外用常配伍乳香、血竭等研末撒于患处,如“生肌散”(没药、乳香、龙骨、轻粉等)。
-
止血:对于瘀血阻滞的出血症,如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等,没药可通过活血化瘀达到止血目的,止血而不留瘀,如《傅青主女科》中“生化汤”即配伍没药,治疗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下。
(二)主治病症
- 痛症: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胃脘疼痛(如胃炎、胃溃疡)、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肿痛、风湿痹痛等,属瘀血阻滞者。
- 疮疡肿毒:疮疡初起红肿热痛,或溃后脓腐未尽、久不收口,如痈、疽、疔疮、瘰疬等。
- 出血症:产后瘀阻出血、外伤瘀肿出血等。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没药的药效作用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现代药理学研究已从中分离出多种活性成分,证实其具有抗炎、镇痛、促进伤口愈合、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一)主要化学成分
- 挥发油:含量约3%~8%,主要成分为没药酸(myrrholic acid)、丁香油酚(eugenol)、蒎烯(pinene)、柠檬烯(limonene)等,具有抗炎、抗菌、镇痛作用。
- 树脂类:含量约25%~40%,包括没药树脂酸(commiphoric acid)、α-香树脂素(α-amyrin)等,是活血化瘀、消肿生肌的主要活性成分。
- 树胶类:含量约57%~60%,主要为阿拉伯胶糖(arabinose)、半乳糖(galactose)等,具有缓释和黏附作用,可促进药物局部吸收。
- 其他成分:含黄酮类(如槲皮素)、甾体类(如β-谷甾醇)及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锰等)。
(二)药理作用
- 抗炎与镇痛:没药挥发油和树脂类成分可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同时通过提高痛阈,抑制中枢和外周疼痛传导,产生显著镇痛作用,对慢性疼痛(如关节炎)效果更佳。
- 促进伤口愈合:没药提取物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创面愈合;其抗菌成分还能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缩短愈合时间。
- 调节免疫:树胶类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保护免疫细胞免受损伤。
- 抗肿瘤:研究表明,没药中的没药酸、β-谷甾醇等成分对肝癌、胃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 心血管保护:没药提取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同时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防治作用。
临床应用与配伍
没药在中医临床中应用灵活,可根据不同病症配伍其他药物,以增强疗效。
(一)内科疾病
- 冠心病心绞痛:配伍丹参、红花、川芎,活血化瘀、通痹止痛,如“冠心Ⅱ号方”(丹参、红花、川芎、赤芍、降香)。
- 胃溃疡、胃炎:配伍白及、海螵蛸、延胡索,活血止血、制酸止痛,保护胃黏膜。
- 痛经、闭经:配伍当归、川芎、桃仁,活血调经,如“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加减。
(二)外科与皮肤科疾病
- 疮疡肿毒:外用配伍乳香、血竭、冰片研末撒患处,内服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 跌打损伤:配伍当归、红花、苏木,活血消肿、舒筋活络,如“七厘散”(血竭、红花、乳香、没药、麝香、冰片、儿茶)。
(三)妇科疾病
- 产后瘀阻腹痛:配伍当归、川芎、桃仁,活血化瘀、止痛,如“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加没药。
炮制方法与使用注意
(一)炮制方法
- 生用: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捣碎成粗颗粒或研细粉生用,多用于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 炒制:取净没药,用麸皮炒至表面深黄色,取出放凉(麸炒没药),可降低刺激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 醋制:取净没药,用米醋拌匀,稍闷,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醋没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适用于肝郁血瘀痛症。
(二)使用注意
- 禁忌人群:孕妇禁用,因没药活血作用较强,可能引起流产;月经量过多者慎用,以免加重出血;脾胃虚弱、便溏者不宜长期服用,以免损伤脾胃。
- 配伍禁忌:不宜与人参、党参等补气药同用,以免耗气;不宜与藜芦同用,属“十八反”禁忌。
- 不良反应:内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减量或停药后可缓解;外用偶见局部皮肤过敏,应立即停用。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没药原植物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干旱地区,因长期过度采挖,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为保护资源,需采取以下措施:
- 人工种植:在原产地和适宜引种地区建立人工种植基地,规范种植技术,提高产量。
- 替代品研究:寻找药理作用相近的替代品,如从其他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减少对野生没药的依赖。
- 合理采收:推广可持续采收方式,如轮采、限采,避免一次性过度破坏树皮,确保植物自然恢复。
相关问答FAQs
Q1:没药和乳香有什么区别?如何配伍使用?
A:没药与乳香均来源于橄榄科植物树脂,均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常相须为用,但二者功效侧重不同:没药偏于散瘀定痛,性较燥烈;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性较温和,区别在于:①气味:乳香气香烈,没药气味较淡;②功效:乳香长于行气舒筋,没药长于活血散瘀;③应用:乳香更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没药更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配伍时,二者常等量使用,如“海浮散”(乳香、没药各等份)治疗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或“七厘散”中配伍使用,增强活血止痛之效。
Q2:没药可以长期服用吗?有哪些注意事项?
A:没药不宜长期服用,其活血作用较强,长期服用可能耗伤气血,导致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气血亏虚症状;没药含树脂类成分,过量服用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包括:①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一般内服煎汤3~10g,研末1~3g;②孕妇、月经量过多者及脾胃虚弱者禁用或慎用;③长期服用者需定期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监测不良反应;④若服用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避免自行加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