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中药材具体有哪些功效、用法及使用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山茱萸,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常用药材,自古以来在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应用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为深入了解这一药材,需从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化学成分、炮制方法、临床应用、现代研究及使用注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山茱萸 中药材

来源与基原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Cornaceae)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主产于我国河南、陕西、山西、浙江、安徽等地,其中河南伏牛山、陕西秦岭一带为道地产区,所产山茱萸品质上乘,习称“枣皮”,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红色果实,除去果核,晒干或烘干即可入药,其药材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皱缩而薄,紫红色或紫褐色,质柔润,气微,味酸、涩微苦。

性味归经

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酸能收敛,涩可固脱,温能助阳,故其兼具补益与固涩双重功效,尤善治肝肾亏虚、精气不固诸证。

功效主治

  1. 补益肝肾: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遗精、崩漏带下等症,常配伍熟地、山药、山茕(即山药)等,如六味地黄丸中即以山茱萸为臣药,补肝肾而涩精。
  2. 涩精固脱:用于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尿频遗尿,以及崩漏、月经过多等虚证出血,其酸涩之性能收敛固涩,如固冲汤中配伍山茱萸,增强固摄止血之力。
  3. 敛汗固脱:用于大汗不止、体虚欲脱之危重症,可配伍人参、附子等,如来复丹,取其收敛固涩以救逆。
  4. 生津止渴:用于消渴症(现代医学糖尿病),尤其适用于肝肾阴虚型消渴,常配伍生地、天花粉等,如玉液汤。

化学成分

山茱萸的药效物质基础复杂,主要活性成分包括:

山茱萸 中药材

  • 环烯醚萜苷类:如马钱苷(loganin)、莫诺苷(morroniside)、山茱萸新苷(cornuside)等,是其补益、降血糖、抗氧化的主要成分。
  • 多糖类: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
  • 有机酸:如没食子酸、苹果酸等, contribute to 其收敛和抗菌活性。
  • 其他:含有鞣质、维生素A、挥发油等成分,共同发挥综合药理作用。

炮制方法

山茱萸的炮制方法对药效影响显著,常见的炮制方法及特点如下:

炮制方法 操作要点 性味归经变化 功效侧重 适用病症
生山茱萸 除去果核,干燥,切厚片或丝 酸、涩,微温 收敛固涩,酸涩之性较强 遗精滑精、崩漏带下
酒制山茱萸 生品用黄酒拌匀,闷润,文火炒干(每100kg用黄酒20kg) 酸、涩,微温,酒性升散 补肝肾,引药上行 肝肾亏虚之头晕耳鸣
蒸制山茱萸 生品蒸至黑润,晒干(清蒸或酒蒸) 甘、酸,微温 补益肝肾之力增强,涩性稍缓 肾虚腰痛、阳痿遗精
炒炭山茱萸 生品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苦、涩,微温 收敛止血作用增强 崩漏下血、月经过多

临床应用

  1. 肾虚腰痛:常与杜仲、续断、牛膝配伍,如青娥丸,增强补益肝肾、强腰止痛之效。
  2. 遗精滑精:配伍沙苑子、芡实、莲须等,如金锁固精丸,共奏补肾涩精之功。
  3. 崩漏月经过多:配伍熟地、白术、黄芪、阿胶等,如固冲汤,益气健脾,固冲止血。
  4. 消渴症:现代临床用于2型糖尿病,配伍生地、天花粉、黄连等,如玉液汤,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5. 大汗虚脱:单用大量煎服,或配伍人参、附子、龙骨等,如来复丹,回阳救逆,敛汗固脱。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山茱萸具有多重生物活性:

  • 降血糖作用:马钱苷和多糖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等途径降低血糖,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防治作用。
  • 抗氧化与抗衰老:富含的多酚类物质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延缓衰老。
  • 免疫调节: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
  • 心血管保护:马钱苷能降低血压,抗心肌缺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高血压、冠心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 抗炎镇痛:没食子酸等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疼痛的作用,可用于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使用注意

  1. 禁忌人群: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不宜使用;外感风寒、实热内盛者忌服。
  2.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6-12g;大剂量可用至30g,但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入丸散剂时,需减量。
  3. 配伍禁忌:不宜与犀角、石膏、吴茱萸等药同用,以免降低药效。
  4. 炮制要求:临床应用时需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炮制品,如止血宜炒炭,补益宜蒸制。

相关问答FAQs

Q1:山茱萸和吴茱萸是同一种药材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A:山茱萸和吴茱萸虽名称相似,但来源、性味、功效完全不同,并非同一种药材,区别如下:

山茱萸 中药材

  • 来源: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 性味: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 功效:山茱萸以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为主;吴茱萸以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为主,常用于寒疝腹痛、经行腹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症。
  • 药材特征:山茱萸为皱缩果肉,紫红色;吴茱萸为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表面暗绿或绿黄色,有油点。

Q2:长期服用山茱萸会有副作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A:山茱萸药性偏温,长期服用需根据体质辨证,不当使用可能引起副作用:

  • 可能的副作用:过量服用或体质偏热者可能出现口干、便秘、咽喉肿痛等“上火”症状;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脘不适。
  • 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仅适用于肝肾亏虚、精气不固之虚证,实证、热证忌用。
    2. 控制用量:常规用量内服安全,但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1个月,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
    3. 配伍使用:可配伍滋阴药(如生地、麦冬)或清热药(如黄连)制约其温燥之性,尤其适用于阴虚有热者。
    4.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过敏体质者需慎用。

综上,山茱萸作为一味经典的补益固涩类中药材,在临床应用中需充分认识其药性、功效及使用注意,结合现代研究合理配伍,以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炙甘草,炮制后功效如何?与生甘草有何区别?
« 上一篇 今天
中草药黑子究竟是什么?有何独特药用价值?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