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条药材是什么?有何独特功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五七条药材”并非特指单一药材组合,而是民间或地方对五种具有“条”状形态特征或特定功效药材的统称,通常指五味子、七叶一枝花、三七、条参(党参)、条芪(黄芪)等,这些药材或因根茎呈条状,或因功效互补,在临床应用中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重要组方基础,以下将分别从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这五种药材进行详细阐述。

五七条药材

五味子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其性味酸、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临床常用于久咳虚喘(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能收敛肺气而止咳;治梦遗滑精、遗尿尿频,可固肾涩精;治久泻不止,能涩肠止泻;治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能益气生津;治心悸失眠、多梦,可补肾宁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味子含五味子素、挥发油等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保护肝脏、调节中枢神经等作用,用法用量:煎服,2-6g;研末服,每次1-3g,外有表邪、咳嗽初起、麻疹初发者忌用。

七叶一枝花

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又名“重楼”,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其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被誉为“疮疡圣药”,常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如毒蛇、蜂蜇),内服外用均可;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能活血化瘀;治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可凉肝息风,现代研究发现,重楼含甾体皂苷、生物碱等,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体虚无实热者、孕妇慎用。

三七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秋季花开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其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堪称“金不换”,临床广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症,尤其适用于出血兼有瘀者;治胸腹刺痛、跌扑肿痛、冠心病心绞痛,能活血定痛;治产后瘀滞腹痛,可化瘀生新,现代药理证实,三七含三七皂苷、黄酮类等,能缩短凝血时间,促进造血,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降血脂,抗血栓,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3g,孕妇慎用,血虚无瘀者忌用。

五七条药材

条参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因根呈长圆柱形、条状,习称“条党”或“条参”,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或烘干,其性味甘、平,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为“补中益气之要药”,常用于脾肺气虚证,见食少倦怠、虚喘咳嗽、便溏;气血两虚证,见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能益气生津,现代研究表明,党参含党参多糖、皂苷、生物碱等,能增强免疫力,抗胃溃疡,调节胃肠功能,升高血细胞,用法用量:煎服,6-12g,实症、热症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条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因根条顺直、呈长圆柱形,习称“条芪”,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须根,晒干,其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被誉为“补气之长”,临床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脱肛;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如慢性肾炎水肿);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含黄芪甲苷、黄酮类、多糖等,能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延缓衰老,保肝,利尿,降血压,用法用量:煎服,9-30g,实证、热证、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忌用。

五七条药材关键信息汇总表

药材名称 来源 性味归经 功效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五味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干燥成熟果实 酸、温,归肺、心、肾经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咳虚喘、遗尿滑精、津伤口渴、心悸失眠 煎服2-6g;研末1-3g/次 外有表邪、咳嗽初起者忌用
七叶一枝花 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干燥根茎 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疮痈肿、蛇虫咬伤、惊风抽搐 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体虚无实热者、孕妇慎用
三七 五加科植物三七干燥根和根茎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用于各种出血症、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煎服3-10g;研粉1-3g/次 孕妇慎用,血虚无瘀者忌用
条参(党参) 桔梗科植物党参干燥根 甘、平,归脾、肺经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气血两虚、津伤口渴 煎服6-12g 实症、热症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条芪(黄芪)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干燥根 甘、微温,归脾、肺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表虚自汗 煎服9-30g 实证、热证、气滞湿阻者忌用

相关问答FAQs

问:五七条药材是否可以长期服用?
答:是否长期服用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药材而定,条参(党参)、条芪(黄芪)等补气药,适用于气虚体质者,若辨证准确,可在医师指导下长期服用(一般1-3个月),但需注意“气有余便是火”,过量或不当服用可能出现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五味子收敛固涩,长期服用可能影响消化功能,脾胃虚弱者需慎用;七叶一枝花苦寒,易伤脾胃,体虚者不宜长期使用;三七活血,长期服用需监测凝血功能,孕妇及月经期女性禁用,建议在中医师辨证后,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周期,避免自行长期服用。

五七条药材

问:五七条药材在配伍使用时有哪些禁忌?
答:五七条药材配伍时需遵循“十八反”“十九畏”等中药配伍禁忌,条参(党参)不宜与藜芦同用,属“十八反”禁忌;三七活血,与止血药如仙鹤草配伍时需注意剂量比例,避免止血与活血功效相互抵消;七叶一枝花苦寒,与温里药(如附子、干姜)同用时可能降低药效,需酌情调整剂量;五味子酸性收敛,与发散药(如麻黄、桂枝)同用可能影响解表效果,外感表证时应慎用,不同药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不同,如实证、热症患者不宜使用条参、条芪等补气药,配伍时需综合考虑病情、体质及药物相互作用,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组方用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股癣有哪些常用中成药及使用注意?
« 上一篇 08-30
中医股骨头偏方真的能治好吗?
下一篇 » 08-3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