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腊木为传统中药材,基源为红豆杉科榧属植物榧树 Torreya grandis Fort. 的干燥木材,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或块状入药,其性味苦、涩,平,归肝、脾经,具有杀虫消积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多种寄生虫感染,兼治小儿疳积,是中医驱虫药的常用品种之一,通过药材腊木图片可直观观察其形态特征,为鉴别与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从药材腊木图片可见,其干燥药材多呈长条状、块状或不规则片状,直径5-20cm不等,长短不一,表面颜色因加工年限与储存条件而异,新采伐者呈淡黄棕色或浅红棕色,存放后渐变为深黄褐色或红褐色,老木表面颜色更深,常具细密的纵向裂纹,部分可见浅棕色皮孔残留或未完全去除的栓皮碎片,用手触摸药材表面,质地坚硬致密,指甲难以划伤,边缘处因干燥收缩偶有轻微翘起,横断面特征尤为明显:呈圆形或椭圆形,年轮清晰可见,排列紧密,呈同心环状,颜色由内向外逐渐加深,中心颜色较浅,多呈黄白色或浅棕黄色,边缘则呈深红褐色;纹理直而细密,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密的射线,呈放射状排列,似“针尖”样散布,偶有深色树脂斑点分布,部分断面可见油性光泽,此为榧木含油脂丰富的特征,气微香,味微苦、涩,嚼之有砂粒感,唾液可染成淡黄色。
药材腊木的功效应用历史悠久,中医理论认为其苦能燥湿、涩能收敛,性平偏凉,入肝脾经,既能杀虫,又可消积,对于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引起的腹痛、面黄肌瘦、食欲不振,可单用煎服,或配伍使君子、苦楝皮以增强驱虫效果;对绦虫、钩虫感染,常与槟榔、南瓜子同用,可麻痹虫体促进排出;小儿疳积表现为消化不良、形体消瘦、肚腹膨胀者,可配伍鸡内金、麦芽等健脾消食之品,标本兼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榧木提取物对多种寄生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其含有的榧树碱、挥发油等成分具有驱虫、抗炎、调节肠道功能等活性,为传统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便于鉴别与应用,现将药材腊木的主要特征归纳如下:
项目 | 特征描述 |
---|---|
基源 | 红豆杉科榧属植物榧树 Torreya grandis Fort. 的干燥木材 |
性状特征 | 呈长条状或块片,直径5-20cm;表面黄棕至红褐色,具纵裂纹;横断面年轮明显,纹理直细,有油性气;味微苦、涩 |
性味归经 | 苦、涩,平;归肝、脾经 |
功效主治 | 杀虫消积;主治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小儿疳积 |
用法用量 | 煎汤,6-15g;或研末吞服(每次1-3g) |
贮藏 |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虫蛀 |
相关问答FAQs
Q1:腊木和榧子是同一种药材吗?如何区分?
A1:腊木与榧子虽同源于榧树,但药用部位不同,功效侧重有别,腊木为榧树的干燥木材,性味苦涩,功效以杀虫消积为主,多用于寄生虫病及疳积;榧子为榧树的成熟种子,性味甘平,功效杀虫消积、润肺止咳,除驱虫外,还适用于肺燥咳嗽、便秘等,外观上,腊木为木材块片,质地坚硬,纹理直;榧子为卵形或长椭圆形种子,种皮灰褐色,种仁黄白色,有油性,二者需通过药用部位、性状及功效严格区分。
Q2:市场上常见的腊木伪品有哪些?如何通过图片鉴别真伪?
A2:腊木伪品多为其他杂木,如柏木、杉木等,其特征与真品差异明显,真品腊木(见药材腊木图片)横断面年轮细密、呈同心环状,纹理直而油性足,气微香;伪品柏木年轮波浪状扭曲,纹理斜行,气味浓郁带松香味;杉木年轮不清晰,纹理疏松,无油性,颜色较浅且易开裂,真品嚼之有砂粒感(因含硅质细胞),伪品则无此特征,购买时可结合图片对比横断面纹理、气味及质地,必要时通过显微或理化鉴别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