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阴虚内热有哪些经典药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阴虚内热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指机体阴液亏损,制约阳气功能减弱,导致虚热内生的一类病症,其核心病机为“阴不制阳”,多因久病伤阴、情志不遂、过食辛辣、热病后期耗伤阴液等所致,临床常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中医治疗以“滋阴降火”为基本原则,根据病变脏腑不同,常选用经典方剂加减化裁,现将常用药方及临床应用详述如下。

中医治疗阴虚内热药方

经典方剂及应用

阴虚内热涉及多个脏腑,临床需辨证论治,以下为针对不同脏腑阴虚的常用方剂:

肾阴虚为主——六味地黄丸(汤)

组成: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
功效:滋补肾阴。
主治:肾阴不足所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加减应用:若潮热盗汗明显,加知母、黄柏(即知柏地黄丸),增强滋阴降火之力;若兼见遗精滑泄,加金樱子、芡实以固肾涩精;若腰膝酸痛甚者,加杜仲、牛膝以强腰壮膝。

阴虚火旺显著——知柏地黄丸(汤)

组成:六味地黄丸加知母12g、黄柏12g。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足跟作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加减应用:若兼见咯血、衄血等血热症状,加侧柏叶、白茅根以凉血止血;若咽痛明显,加玄参、麦冬以滋阴利咽。

热病后期余热未清——青蒿鳖甲汤

组成:青蒿6g,鳖甲15g(先煎),细生地12g,知母6g,牡丹皮9g。
功效: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阴液已伤,邪伏阴分所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加减应用:若兼气虚乏力,加太子参、麦冬以益气养阴;若兼食少纳呆,加砂仁、山楂以健脾开胃。

中医治疗阴虚内热药方

肝肾阴虚兼肝气郁滞——一贯煎

组成: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身10g,生地黄30g,枸杞子12g,川楝子5g。
功效: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所致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弦细。
加减应用:若兼见胁痛甚者,加白芍、郁金以增强柔肝止痛之力;若兼见胃阴不足、口干明显,加石斛、玉竹以养阴生津。

肺胃阴虚——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0g,天花粉10g,白扁豆10g,桑叶6g,生甘草3g。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主治:肺胃阴虚所致干咳少痰、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加减应用:若兼见咯血,加白及、仙鹤草以止血;若兼见食欲不振,加焦山楂、鸡内金以消食健脾。

常用滋阴降火药物一览

阴虚内热治疗以滋阴药为基础,配伍清热药以降虚火,以下为临床常用药物及其功效:

药物分类 常用药物 功效 常用量(g)
滋阴补肾 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龟板 滋补肝肾阴液,填精生髓 10-30
养阴生津 麦冬、沙参、玉竹、石斛 养肺胃之阴,生津止渴 10-20
清虚热 知母、黄柏、地骨皮、青蒿 清虚热,退骨蒸 6-12
收敛固涩 五味子、浮小麦、煅龙骨 敛汗固脱,安神除烦 6-15

辨证加减应用

阴虚内热虽以“阴虚”为本,“内热”为标,但临床需根据具体症状灵活加减:

中医治疗阴虚内热药方

  • 肺阴虚为主:症见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加百合、阿胶(烊化)以润肺止咳止血;
  • 心阴虚为主:症见心悸失眠、多梦易惊,加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以养心安神;
  • 胃阴虚为主:症见饥不欲食、胃脯嘈杂,加石斛、天花粉、白芍以养阴和胃;
  • 阴虚肠燥:症见大便干结,加火麻仁、郁李仁、当归以润肠通便;
  • 阴虚动风:症见手足震颤、肌肉瞤动,加钩藤、白芍、鸡血藤以滋阴息风。

调护建议

  1. 饮食调理:宜食滋阴润燥之品,如梨、百合、银耳、黑芝麻、桑葚、甲鱼等,忌辛辣刺激(如辣椒、花椒)、煎炸烧烤及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
  2. 生活调摄: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节制房事以耗伤肾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抑郁化火伤阴。
  3. 运动保健:选择温和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耗气伤阴。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阴虚内热可以自行服用六味地黄丸吗?
解答:不建议自行服用,六味地黄丸虽为滋补肾阴经典方,但适用于肾阴虚为主者,若辨证为脾胃虚寒(如腹胀便溏、食欲不振)、湿热内蕴(如舌苔黄腻)或实热证(如高热、面红目赤),服用后可能加重病情,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需在医师指导下根据具体体质和症状加减用药,避免“虚虚实实”之误。

问题2:阴虚内热食疗方有哪些?
解答:阴虚内热者可选用以下食疗方辅助调理:

  • 银耳百合羹:银耳15g,百合30g,冰糖适量,炖服,可养阴润肺、安神除烦,适用于肺阴虚所致干咳、失眠;
  • 沙参玉竹老鸭汤:老鸭1只,沙参30g,玉竹15g,生姜3片,煲汤,可滋阴润燥、补益脾胃,适用于肺胃阴虚口干、咽燥;
  • 枸杞麦冬茶:枸杞10g,麦冬10g,泡水代茶饮,可滋阴养肝、生津止渴,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眼干、腰膝酸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小儿包皮炎效果如何?是否安全有效?有哪些优势?
« 上一篇 08-30
胰腺癌中医治疗单方疗效如何?是否安全可靠?适用哪些患者?
下一篇 » 08-3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