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老药材是何种中药?其功效与来源是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药羊蹄,俗称“羊老药材”,为蓼科植物羊蹄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因其药用部位形态似羊蹄,且“老”字寓意其药效沉稳持久而得名,该药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医籍中多有论述,以其清热解毒、止血通便、杀虫止痒之效,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药羊老药材

羊蹄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呈块状,外皮棕褐色,断面黄色;茎直立,单一,中空;基生叶具长柄,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基部心形,边缘微波状,叶背常被粉霜;花序圆锥状,花白色或淡绿色;瘦果宽卵形,有三棱,褐色,其根茎入药,全年可采,以秋季采者质佳,采后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从性味归经来看,羊蹄性寒,味苦、酸,归心、肝、大肠经,其寒能清热,苦能燥湿、泻下,酸能收敛止血,故兼具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便杀虫、祛湿止痒等多重功效,临床应用中,若用于血热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可单用煎服,或配伍小蓟、侧柏叶等凉血止血药,增强疗效;对于热毒疮痈、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等症,内服外用皆宜,鲜品捣烂外敷可清热消肿,煎水熏洗可祛湿止痒;若用于热结便秘,可单用煎服,或与大黄、芒硝等配伍,泻下通便;其杀虫作用对疥癣、疮癣等皮肤病有一定疗效,常与苦参、白鲜皮等药同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羊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鞣质、有机酸、黄酮类及多种微量元素,蒽醌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泻下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皮肤癣菌等有抑制作用;鞣质能收敛止血,减少创面渗出;其提取物还具有降血脂、保肝、抗氧化等作用,为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需要注意的是,羊蹄性寒,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孕妇忌用,以免引起流产;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外用时注意避免接触眼部及黏膜。

中药羊老药材

为更直观了解羊蹄的药用特点,现将关键信息归纳如下:

项目
别名 土大黄、牛舌大黄、猪耳朵、金不换
来源 蓼科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酸;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便,杀虫
主治 血热出血,热毒疮痈,湿疹,疥癣,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孕妇慎用;不宜过量久服;外用避免接触眼及黏膜

相关问答FAQs

Q1:羊蹄和何首乌有何区别?
A:羊蹄与何首乌虽同属蓼科,但来源、功效及毒性差异显著,羊蹄为蓼科植物羊蹄的根茎,性寒,味苦酸,长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无补益作用;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制用后性微温,味甘涩,补肝肾、益精血,生用则润肠通便,羊蹄含蒽醌类成分,过量可能致泻,何首乌制后毒性降低,但生用或不当服用可能有肝毒性风险,二者不可混用。

中药羊老药材

Q2:羊蹄外用治疗皮肤病时,需要注意什么?
A:羊蹄外用治疗湿疹、疥癣等皮肤病时,需注意:①皮肤破损处慎用,以免刺激创面引起疼痛或感染;②使用前可先小面积试用,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加重),若出现过敏应立即停用;③煎水熏洗时,药液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④若用药3-5天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金玲子是否有毒?服用时需警惕哪些风险?
« 上一篇 08-31
丁香药材鉴别中,如何快速识别真伪及品质优劣的关键方法要点?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