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乳石药材图片展示哪些形态特征与鉴别要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钟乳石作为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属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钙(CaCO₃),形成于石灰岩溶洞中,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从洞顶滴落,水分蒸发后逐渐沉积而成,其独特的形态与性状特征,使其在药材鉴别与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钟乳石药材图片

来源与形成环境

钟乳石多产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石灰岩溶洞,采集时需从洞顶或洞壁凿取,除去泥沙及杂质,洗净干燥入药,其形成受地质条件、水溶液成分及沉积时间影响,不同产地性状存在差异:广西产多呈圆柱形,表面光滑;云南产因含微量铁元素略带淡黄,纹理较深,这种产地与性状的关联性,是药材鉴别的重要依据。

性状特征(结合图片识别)

钟乳石药材形态多样,以圆锥形、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集合体为主,长度数厘米至数十厘米,直径3-10厘米,表面呈白色、灰白色或浅黄色,久置或含杂质者可带淡棕,表面特征显著:纵向平行纹理或沟纹明显,似年轮层层叠加,部分具玻璃样或油脂样光泽,指甲划擦不留痕,砸碎后断面平坦,呈玻璃或油脂光泽,可见同心层状构造(由中心向外颜色渐变),质地坚硬,断面呈针状或纤维状,敲击声清脆,无臭,味微涩,口尝后微凉,这些特征在药材图片中清晰可见,尤其是表面纹理与断面层纹,为真伪鉴别关键。

炮制方法与性状变化

钟乳石分生用与煅用,生品洗净砸碎,性温偏于温肺助阳;煅品用武火煅烧至红透(600-800℃),放凉研细,颜色变灰白或青灰,质地疏松易碎,断面蜂窝状,光泽减弱,增强制酸软坚之效,炮制后性状差异显著,直接影响临床应用选择。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钟乳石性温,味甘,归肺、肾、胃经,温性助阳散寒,甘味补益缓急,功效包括:温肺助阳,用于肺肾虚寒之虚劳喘咳、寒嗽气喘(症见咳喘痰白、遇寒加重、畏寒肢冷),常配蛤蚧、补骨脂;平喘,针对寒性哮喘;制酸,治胃寒气滞之胃痛泛酸(胃脘冷痛、嘈杂吞酸),常伍吴茱萸、海螵蛸;软坚,疗瘰疬痰核;通乳,治产后气血亏虚乳汁不下;外用收敛生肌,治痈疽溃后久不收口。

钟乳石药材图片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内服煎汤3-6g,入丸散1-3g,需先煎30-60分钟(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溶出),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实热证、阴虚火旺者忌用,孕妇慎用,不宜久服(防高钙血症、肾结石)。

生品与煅品性状对比表

项目 生钟乳石 煅钟乳石
颜色 白/灰白/浅黄,有光泽 灰白/青灰,光泽减弱
表面特征 纵向纹理明显,玻璃样光泽 可见裂纹,质地疏松,无玻璃光泽
断面特征 平坦,玻璃/油脂光泽,同心层纹明显 蜂窝状,疏松易碎,层纹不明显
质地 坚硬,断面针状/纤维状 疏松,易碎成粉末
气味 无臭,味微 无臭,味微,略带焦煳气

真伪鉴别

伪品有方解石、石笋或人工合成品,天然钟乳石与方解石区别:方解石块状或粒状,纹理不规则,断层层纹不明显;钟乳石层纹显著,石笋呈笋状,表面粗糙,多从洞底生长,较少入药,人工合成品形态规整,纹理均匀,缺乏自然层纹与纤维状断面。

现代研究

主含碳酸钙(90%以上),含镁、铁等微量元素,药理作用:补钙(防骨质疏松)、制酸(中和胃酸、抑制分泌)、增强免疫、平喘等,近年用于慢性咳喘、消化性溃疡等研究深入,传统功效获科学验证。

相关问答FAQs

问:钟乳石与石笋在药材性状上如何区分?
答:钟乳石多呈圆锥形/圆柱形,表面有纵向纹理和玻璃光泽,断面平坦有同心层纹,质地坚硬,多从溶洞顶采集;石笋呈笋状/柱状,表面纹理粗糙,断面层纹不明显,质地疏松,多从溶洞底向上生长,钟乳石以层纹明显、色白者为佳,石笋较少单独入药。

钟乳石药材图片

问:钟乳石入煎剂时为何需先煎?
答:因钟乳石主含碳酸钙,属矿物类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钙离子)水中溶解度低,先煎30-60分钟可使碳酸钙部分溶解,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增强药效,同时避免其坚硬质地影响其他药物煎煮,确保方剂成分溶出完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名中医如何有效治疗酒后呕吐?方法与效果如何?
« 上一篇 08-31
药材种子怎样种植才能保证发芽率和产量?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