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皮药材收购,如何辨别真伪优劣?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橘子皮作为传统中药材,以陈皮(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应用最为广泛,其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随着中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橘子皮药材的需求量逐年攀升,规范的收购流程与质量把控成为保障药材品质的关键环节。

橘子皮药材收购

橘子皮药材收购需严格遵循《中国药典》标准,核心在于对产地、年份、性状及有效成分的把控,产地直接影响药材品质,广东新会、四川、江西、福建等地为传统道地产区,其中新会陈皮因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加工工艺,有效成分含量高,市场认可度最优,收购价通常高于其他产区,年份是陈皮品质的核心指标,陈皮需“陈化三年”方可入药,陈化时间越长,橙皮苷等有效成分积累越充分,药效越佳,且香气从辛辣清香转为陈香,口感由苦转甘,收购时需区分“柑青皮”(青皮,未成熟果实果皮,药性峻猛,多用于疏肝破气)、“微陈皮”(黄皮,半成熟果实果皮,介于二者之间)和“陈皮”(红皮,成熟果实果皮,以陈久者为佳),其中陈皮为药用主流。

收购标准可细分为等级划分与质量检测两方面,等级划分主要依据年份、完整度、色泽及杂质含量,具体如下表所示:

等级 年限 性状要求 杂质含量 有效成分(橙皮苷,%)
特级 ≥5年 片张完整,厚薄均匀,色深褐或棕褐,油室饱满,陈香浓郁 ≤1.0 ≥3.5
一级 3-5年 片张较完整,色褐,油室明显,香气纯正 ≤2.0 ≥3.0
二级 3年 片张稍碎,色褐黄,油室稍疏,香气淡 ≤3.0 ≥2.5

质量检测则需关注性状、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等指标,水分不得超过12%(药典标准),总灰分不得超过7.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20.0%,同时需检测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收购流程通常包括产地对接、初检、入库复检、仓储四大环节,产地对接时,收购方需实地考察种植基地,确认种植品种(如茶枝柑、椪柑等)、采收时间(多为10-12月果实成熟后剥取)及加工方式(是否自然阴干或晒干,避免硫磺熏蒸),初检由收购人员现场进行,通过眼看(色泽、完整度)、手摸(软硬度、油室)、鼻闻(香气是否纯正)快速筛选,剔除霉变、虫蛀及掺伪品,入库复检需由专业质检人员依据药典标准进行理化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库,仓储环节需控制温度(≤25℃)、湿度(≤60%),通风防潮,定期检查,防止虫蛀(可用磷化铝熏蒸)及霉变(发现霉点及时晾晒或挑除)。

橘子皮药材收购

市场现状方面,陈皮价格受年份、产地及品质影响显著,2023年特级新会陈皮市场价约800-1500元/公斤,一级陈皮300-600元/公斤,普通陈皮(非道地)约80-150元/公斤,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药食同源”产品的青睐,陈皮在保健食品、调味品领域的需求增加,带动收购量年增长约12%,但也出现部分商家以“陈化不足”冒充“老陈皮”、染色增重等掺假行为,收购方需具备专业鉴别能力,必要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橙皮苷含量确保品质。

橘子皮药材收购的核心在于“道地优先、年份为要、质量为本”,需建立从产地到终端的溯源体系,通过标准化流程保障药材安全有效,才能满足中医药临床与市场的需求,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FAQs

  1. 如何快速判断橘子皮药材的陈化年份?
    可通过“看、闻、摸、尝”综合判断:看颜色,1-2年陈皮外皮呈黄褐色或浅褐色,内表雪白;3-5年外皮深褐,内表淡黄;5年以上外皮棕褐,内表棕褐,油室透光可见,闻气味,新皮清香带刺鼻,3年以上陈香明显,无酸涩味,摸质地,新皮质软,年份久者质脆,易折断,尝口感,新皮味辛微苦,陈久者甘醇不苦辣,若条件允许,可检测橙皮苷含量,3年以上陈皮橙皮苷含量应≥2.5%,且随年份升高而增加。

    橘子皮药材收购

  2. 收购橘子皮时如何避免硫磺熏蒸的劣质品?
    硫磺熏蒸的陈皮颜色异常洁白或亮黄,闻之有刺鼻的硫磺味,断面呈白色或淡黄色,正常陈皮应为自然深褐色或棕褐色,可通过“水试”辅助判断:取陈皮碎片放入温水中,熏蒸品水色可能变黄或浑浊,有异味;正常陈皮水色清澈,味淡,要求收购方提供产地检测报告,重点检测二氧化硫残留量(药典规定不得超过150mg/kg),必要时送第三方机构检测,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虎尾垂珠药材的功效、用法用量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 上一篇 08-31
中药原药材图片如何帮你精准识别药材?关键特征有哪些?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