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处长江下游,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多样,平原、丘陵、水域兼备,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省药材资源丰富,道地药材与特色品种兼具,产区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从苏南的丘陵山地到苏中的水网平原,再到苏北的黄淮平原,均形成了各具优势的药材产业带。
苏南地区:丘陵山地孕育道地药材
苏南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地处江南丘陵区,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土壤以黄棕壤、红壤为主,适合喜温湿、怕积水的药材生长,是江苏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的核心产区。
南京:作为省会,南京的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尤其以句容市的中药材最为知名,句容茅山地区是国家级中药材种植基地,盛产茅苍术、太子参、丹参等,茅苍术因其茅山特有的气候和土壤,挥发油含量高,断面朱砂点明显,被列为“道地药材”,素有“茅苍术胜于他处”的说法;太子参则因当地丘陵坡地排水良好,参根饱满、有效成分积累足,是全国太子参的重要产区之一,南京江宁区的金银花、溧水区的百合也颇具规模,其中百合以鳞片肥厚、味甘微苦著称,常用于药食两用。
苏州:以太湖流域为核心,水热条件优越,适合种植水生药材和芳香类药材,吴中区东山、西山岛的芡实(“南芡”代表)是苏州特色,其果实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的功效,当地“苏芡”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清,至今仍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苏州的薄荷(太仓薄荷)、贝母(太湖贝母)也闻名遐迩,太仓薄荷油脑含量高达80%以上,是提取薄荷脑的优质原料;太湖贝母因鳞茎细腻、止咳化痰效果显著,常作为川贝的替代品在华东地区使用。
无锡:宜兴市阳羡山区是无锡药材主产区,依托丘陵山地资源,主打茯苓、山药、杜仲等,宜兴茯苓以“个匀质坚、断面细腻”为特点,因当地松林资源丰富,茯苓寄生在松树根部,生长周期长有效成分积累足,是江苏茯苓的核心产区;山药则以“铁棍山药”为主,口感绵密、药用价值高,销往长三角各大药企。
常州:金坛区茅山周边的百合(龙虎百合)、溧阳市的桔梗是当地优势品种,金坛百合因茅山泉水灌溉,鳞片洁白如玉,既是中药材也是高端食材,年产量占江苏百合市场的30%以上;溧阳桔梗则因根直、肉厚、味苦辛,出口韩国、日本,是江苏重要的出口药材之一。
镇江:句容市除茅山苍术、太子参外,丹徒区的板蓝根、金银花也颇具规模,丹徒宝华山因远离污染,板蓝根根粗壮、靛蓝含量高,是抗病毒类中药的常用药材;句容郭庄镇的金银花花期长、绿原酸含量达标,被加工成金银花茶、中药饮片销往全国。
苏中地区:水网平原发展水生与旱生药材
苏中包括扬州、泰州、南通,地处江淮平原,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壤以淤土、沙壤土为主,适合水生药材和部分耐湿旱生药材种植,是江苏“药食同源”药材的重要生产基地。
扬州:高邮、宝应、江都三地沿湖区域,以芡实、莲子、泽泻等水生药材为主,宝应县是“中国莲藕之乡”,所产“宝应莲”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莲子补脾止泻,荷叶清热解暑,藕节止血化瘀;高邮湖周边的泽泻,因湖滩湿地排水良好,块茎大、有效成分(泽泻醇)含量高,是中药“六味地黄丸”的核心原料,扬州邗江区的白芍、仪征市的黄芪也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中白芍因根粗、粉性足,是安徽亳州药材市场的常客。
泰州:兴化、姜堰、泰兴三地依托里下河平原的水网优势,主打薏苡仁、水蛭(动物药)、半夏等,兴化千垛镇是“全球最大的薏苡仁种植基地”,其薏苡仁颗粒饱满、脂肪含量低,常用于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姜堰区的水蛭(宽体金线蛭)因水质无污染,养殖规模全国领先,是提取水蛭素的重要原料,用于活血化瘀、抗血栓。
南通:海安、如皋、启东三地因滨江临海,土壤含盐量适中,适合种植射干、白芷、菊花等,海安墩头镇的射干根茎粗壮、总黄酮含量高,是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如皋的白芷因辛香浓郁、色白粉足,是“川白芷”的替代品种,销往华东、华南地区;启东吕四港镇的杭白菊因光照充足、花瓣肥厚,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加工成菊花茶后远销海外。
苏北地区:平原旱地规模化种植大宗药材
苏北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地处黄淮平原,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以潮土、砂姜黑土为主,适合耐旱、耐盐碱药材规模化种植,是江苏大宗药材和出口药材的主要产区。
徐州:邳州、新沂、睢宁三地是苏北药材核心区,以银杏(叶、果)、白芍、板蓝根为主,邳州铁富镇是“中国银杏之乡”,银杏叶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其提取物(银杏黄酮、内酯)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新沂时集镇的白芍种植面积超5万亩,是江苏最大的白芍生产基地,因根粗、产量高,成为中药饮片企业的“抢手货”,徐州铜山区的牡丹皮(凤丹牡丹)也颇具规模,根皮厚、丹皮酚含量高,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常用药。
连云港:赣榆、东海、灌云三地因靠近海洋,土壤微盐碱,适合葛根、金银花、徐长卿等,东海山左口乡的葛根因粉性足、黄酮含量高,是“柴葛”中的优质品种,常用于解肌退热、生津止渴;赣榆班庄镇的金银花花期长、绿原酸含量达标,被加工成中药饮片和保健品,出口东南亚国家。
淮安:盱眙、洪泽、淮阴三地以半夏、桔梗、丹参为主,盱眙河桥镇是“江苏半夏之乡”,因当地砂壤土透气性好,半夏球茎大、毒性低(经炮制后),是化痰止咳的核心原料;洪泽湖周边的桔梗因根直、肉厚,出口韩国、日本,年出口量占江苏桔梗出口总量的60%。
盐城:阜宁、射阳、建湖三地沿海滩涂资源丰富,适合菊花(杭白菊、贡菊)、蒲公英、枸杞等,射阳特庸镇是“中国菊花之乡”,种植面积超10万亩,其中杭白菊、贡菊因花瓣厚、挥发油含量高,被加工成中药饮片和花茶;阜宁的蒲公英因野生资源丰富,人工种植后规模化采收,用于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宿迁:沭阳、泗阳、泗洪三地是江苏新兴的药材种植基地,主打牡丹皮、板蓝根、黄芪,沭阳颜集镇的牡丹皮(凤丹)种植面积超3万亩,因根皮厚、丹皮酚含量高,成为安徽亳州、河北安国药材市场的主要供货地;泗洪半城镇的板蓝根因抗病性强、产量高,是防治流感的常备药材,年产量超千吨。
江苏主要药材产区及代表品种一览表
区域 | 代表产区 | 代表药材 | 特点与用途 |
---|---|---|---|
苏南 | 南京句容 | 茅苍术、太子参 | 道地药材,挥发油含量高,补气生津 |
苏南 | 苏州吴中 | 芡实(南芡)、薄荷 |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益肾固精、疏散风热 |
苏南 | 无锡宜兴 | 茯苓、山药 | 个匀质坚,健脾利湿 |
苏中 | 扬州宝应 | 莲子、泽泻 | 药食同源,补脾止泻、利水渗湿 |
苏中 | 泰州兴化 | 薏苡仁、水蛭 | 全球最大薏苡仁基地,利水渗湿、活血化瘀 |
苏北 | 徐州邳州 | 银杏叶、白芍 | 中国银杏之乡,心脑血管药物原料 |
苏北 | 连云港东海 | 葛根、金银花 | 粉性足,解肌退热、清热解毒 |
江苏药材产业现状与发展特点
江苏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通过“道地药材保护+规模化种植+产业链延伸”模式,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句容太子参、宝应芡实、邳州银杏叶等品种已形成“一县一品”的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药材种植向标准化、GAP(良好农业规范)转型,有效成分含量和品质得到保障,江苏还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南京众彩物流、苏州平江路药材市场等年交易额超百亿元,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
相关问答FAQs
Q1:江苏最著名的道地药材是什么?其核心产区在哪里?
A:江苏最著名的道地药材是茅苍术和宝应芡实,茅苍术的核心产区在南京句容茅山地区,因独特的山地气候和土壤,其品质优于其他产区,被《中国药典》列为道地药材;宝应芡实的核心产区在扬州宝应县,依托里下河平原的水网资源,所产“苏芡”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南芡”的代表品种。
Q2:江苏药材种植是否注重生态保护?有哪些具体措施?
A:江苏药材种植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一是推广“林药间作”“稻药轮作”等生态种植模式,如邳州银杏林下种植白芍、宝应稻田套种泽泻,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二是建立GAP种植基地,对药材种植的土壤、水质、农药残留等进行全程监控,确保药材安全;三是发展“中药材+文旅”产业,如句容茅山、金坛茅山将药材种植与观光旅游结合,推广“中药材采摘”“药膳体验”等项目,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