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胆肝炎患者适合吃哪些中草药?饮食调理有何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黄疸肝炎是因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中医属“黄疸”范畴,认为其多因湿热疫毒蕴结、肝胆疏泄失常,或寒湿阻遏、胆汁外溢所致,临床治疗需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中草药,以下从常见证型、核心中草药及配伍等方面详细说明:

黄胆肝炎吃什么中草药

湿热蕴结型(阳黄)

症状特点:身目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渴,腹部胀满,口苦恶心,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此型多见于急性黄疸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以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为主。

核心中草药(见表1),常用经典方剂为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合甘露消毒丹(茵陈、黄芩、滑石、藿香等),以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表1:湿热蕴结型核心中草药
|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常用剂量(克) |
|--------|------------------------|--------------------------|----------------|
| 茵陈 | 苦、微寒,归脾、胃、肝胆 | 清热利湿,退黄 | 15-30 |
| 栀子 | 苦、寒,归心、肺、三焦 | 清热泻火,利湿退黄 | 6-10 |
| 大黄 | 苦、寒,归脾、胃、大肠 |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退黄 | 3-10(后下) |
| 黄芩 | 苦、寒,归肺、胆、脾、胃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6-15 |
| 黄连 | 苦、寒,归心、脾、胃、胆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3-6 |
| 田基黄 | 微苦、凉,归肝、胆经 | 清热利湿,解毒散瘀 | 15-30 |
| 垂盆草 | 甘、淡、凉,归肝、胆、小肠 | 清热利湿,解毒 | 15-30 |

配伍应用:若热重于湿,可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增强清热解毒;湿重于热,加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健脾利湿;若兼有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和胃降逆。

寒湿困脾型(阴黄)

症状特点:身目黄色晦暗,如烟熏,脘腹胀闷,神疲畏寒,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濡细或沉迟,此型多见于慢性肝炎或久病体虚者,因寒湿中阻,肝胆疏泄失职所致。

核心中草药(见表2),经典方剂为茵陈术附汤(茵陈、白术、附子、干姜、甘草),以温中化湿、健脾退黄。

黄胆肝炎吃什么中草药

表2:寒湿困脾型核心中草药
|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常用剂量(克) |
|--------|------------------------|--------------------------|----------------|
| 茵陈 | 苦、微寒,归脾、胃、肝胆 | 清热利湿,退黄(与温药配伍可减其寒性) | 15-30 |
| 附子 | 辛、甘,热,归心、肾、脾经 |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 6-12(先煎) |
| 干姜 | 辛、热,归脾、胃、心、肺 |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 3-9 |
| 白术 | 甘、苦,温,归脾、胃经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 10-15 |
| 茯苓 | 甘、淡,平,归心、脾、肾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15-30 |
| 泽泻 |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 利水渗湿,泄热 | 9-15 |
| 苍术 |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 6-10 |

配伍应用:若脾虚明显,加党参、黄芪健脾益气;若腹胀便溏,加木香、砂仁行气化湿;若黄疸日久,加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肝郁气滞型

症状特点:身目发黄,色泽较浅,胸胁胀痛,嗳气太息,情绪抑郁,腹胀纳呆,妇女可见月经不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型多见于黄疸肝炎恢复期或慢性肝炎,因肝气郁结,胆汁疏泄不畅所致。

核心中草药:柴胡、郁金、香附、白芍、枳壳、川芎、陈皮等,经典方剂为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等)合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以疏肝解郁、理气退黄。

配伍应用:若胁痛明显,加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若肝郁化火,加栀子、牡丹皮清热泻火;若兼有脾虚,加党参、山药健脾益气。

瘀血发黄型

症状特点:身目发黄,晦暗不泽,面色黧黑,胁下痞块刺痛,皮肤可见蛛纹丝缕,或见呕血、便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细弦,此型多见于肝炎后肝硬化或重症肝炎,因瘀血内停,胆汁外溢所致。

黄胆肝炎吃什么中草药

核心中草药: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三棱、莪术等,经典方剂为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等)合茵陈蒿汤,以活血化瘀、退黄散结。

配伍应用:若瘀血重,加穿山甲、土鳖虫破血逐瘀;若兼有腹水,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利水;若正气亏虚,加黄芪、党参益气扶正。

中草药使用注意事项

  1. 辨证论治是核心:黄疸肝炎证型复杂,可能兼夹(如湿热兼瘀、肝郁脾虚等),需在中医师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辨证用药,不可自行套用方剂。
  2. 中西结合更安全:中草药治疗需配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如保肝、降酶、退黄等),重症肝炎(如肝衰竭)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3. 注意药物剂量与禁忌:茵陈、大黄等苦寒药物不宜久服,以免损伤脾胃;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物需中病即止,防止助热伤阴;孕妇慎用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及峻下药(如大黄)。
  4. 饮食与生活调护: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酒类,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肝胆B超等指标。

相关问答FAQs

问1:黄疸肝炎患者服用中草药时需要注意哪些饮食禁忌?
答:黄疸肝炎患者治疗期间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具体禁忌包括:① 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以免助热生湿,加重黄疸;② 忌油腻肥厚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以免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腹胀、食欲不振;③ 忌酒类及含酒精饮料,酒精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加重病情;④ 忌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西瓜、苦瓜等),尤其是寒湿型患者,以免损伤脾阳;⑤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可适当食用健脾利湿食物(如薏苡仁、山药、赤小豆)和清热退黄食物(如绿豆、芹菜、冬瓜),辅助病情恢复。

问2:中草药治疗黄疸肝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效?
答:中草药治疗黄疸肝炎的见效时间因病情轻重、证型差异及个体体质而异,一般需1-3个月,急性黄疸肝炎(湿热型)若辨证准确,用药后1-2周可见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慢性肝炎或兼夹其他证型(如肝郁、瘀血)患者,疗程需延长至2-3个月或更久,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如TBil、ALT、AST等指标),若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伴乏力、腹胀、恶心等症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中草药治疗需坚持规律用药,不可因症状缓解而擅自停药,防止病情反复。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江苏哪些地方是药材主产区?各地产什么道地药材?
« 上一篇 08-31
广西桂林中草药价格差异背后有何玄机?产地市场因素解析?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