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英中草药有哪些具体功效作用?应用价值如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陆英为忍冬科植物陆英(Sambucus chinensis Lindl.)的地上部分,别名蒴藋、接骨草、臭草、走马风等,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性味辛、苦,寒,归肝、肾经,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其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以下从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阐述。

陆英中草药的作用

传统功效与应用

陆英在中医临床中主要用于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针对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水肿、疮疡肿毒及感冒发热等病症有明确疗效。

  1.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陆英味辛能行,苦能泄,性寒可清,善于走窜经络,能祛除风湿、舒筋活络,对于风湿痹证,表现为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者,常配伍独活、桑寄生、威灵仙等增强祛风湿、止痹痛之效;若遇湿热痹痛,关节红肿热痛,则可配伍苍术、黄柏、薏苡仁等清热利湿,如《本草拾遗》记载陆英“主风瘙皮疹,可作浴汤”,民间亦有将其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腿酸痛的验方。

  2.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陆英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常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瘀肿、产后瘀阻腹痛等症,治疗跌打损伤时,可单味捣烂外敷,或配伍当归、红花、乳香、没药等内服以活血消肿;若骨折后期,筋骨愈合迟缓,则可配续断、骨碎补、自然铜等接骨续筋、促进骨痂形成。

  3. 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陆英性寒,能清解热毒,又可通利水道,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热淋、疮疡肿毒、咽喉肿痛等症,治疗水肿,尤其是湿热蕴结所致的水肿(如急性肾炎水肿),可配伍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利水渗湿药;若为热毒疮疡、乳痈、丹毒等,可内服煎剂,或鲜品捣烂外敷,以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对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可配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疏风清热解毒。

  4. 其他传统应用
    民间还用陆英治疗黄疸(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牙痛(鲜品含漱或捣敷患处)、皮肤湿疹(煎汤外洗)等,体现了其“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辅助功效。

    陆英中草药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实验从陆英中分离出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三萜类(如齐墩果酸)、皂苷类、挥发油及多糖等,证实其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利尿等多种作用。

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见表)

活性成分类别 代表成分 主要作用机制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 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释放,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
三萜类 齐墩果酸、熊果酸 抑制炎症介质(PGE2、NO),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皂苷类 陆英皂苷A、B 镇痛(抑制中枢疼痛信号传导),抗炎(抑制COX-2活性),利尿(增加尿钠排泄)
多糖类 陆英多糖 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激活NK细胞),抗氧化
挥发油 樟脑、桉油精 抗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局部麻醉(缓解疼痛)

具体药理作用

  1. 抗炎与镇痛作用
    陆英的抗炎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实现,研究表明,其黄酮类成分能显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模型中的炎性渗出,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皂苷类则通过抑制COX-2和iNOS活性,减少前列腺素E2(PGE2)和一氧化氮(NO)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在镇痛方面,陆英皂苷能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减少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作用机制与抑制中枢疼痛递质(如P物质)释放有关。

  2. 抗氧化与抗衰老作用
    陆英中富含的黄酮类和多糖是主要抗氧化成分,槲皮素等黄酮化合物可通过酚羟基结构清除超氧阴离子(O₂⁻)、羟自由基(·OH)等活性氧,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如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多糖类则能激活细胞内抗氧化酶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

  3. 免疫调节作用
    陆英多糖能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低剂量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抗体生成,增强体液免疫;高剂量则能抑制过度亢进的免疫反应,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症状,其三萜类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和细胞因子分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

  4. 抗肿瘤作用
    陆英的抗肿瘤作用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和转移有关,齐墩果酸等三萜类成分可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如Bax、Caspase-3)表达,下调抗凋亡基因(如Bcl-2)表达,诱导肝癌、肺癌等肿瘤细胞凋亡;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减少肿瘤侵袭和转移。

    陆英中草药的作用

  5. 利尿与保肝作用
    陆英皂苷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和尿钠、钾排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有关,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患者,其抗氧化成分可减轻化学性肝损伤(如CCl₄诱导的肝损伤),降低血清ALT、AST水平,保护肝细胞结构和功能。

临床应用与配伍

基于传统功效和现代药理,陆英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常配伍其他药物增强疗效:

  •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配伍独活12g、桑寄生15g、威灵仙10g,煎服,每日1剂,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关节红肿热痛者,加黄柏9g、薏苡仁30g清热利湿。
  • 跌打损伤、骨折瘀肿:鲜陆英100g捣烂外敷,内服配当归15g、红花9g、自然铜15g(先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急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配伍茯苓15g、泽泻12g、车前子15g(包煎),利尿消肿;兼湿热者加茵陈15g、栀子9g清热利湿。
  • 疮疡肿毒、乳腺炎:鲜陆英50g捣烂外敷,内服配金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30g清热解毒。
  • 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配伍金银花15g、连翘15g、薄荷6g(后下),疏风清热解毒;咳嗽者加桔梗9g、甘草6g宣肺止咳。

使用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孕妇禁用(陆英活血化瘀可能引起流产);脾胃虚寒者慎用(性寒易伤脾胃);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胃溃疡出血、月经过多)慎用(活血作用可能加重出血)。
  2. 用法用量:内煎汤,常用量10-30g;鲜品可用30-60g捣汁或外敷,外用适量,捣烂敷于患处,注意观察皮肤过敏反应。
  3. 不良反应: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建议饭后服用以减轻刺激;鲜品外敷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潮红、瘙痒,停药后可自行消退。
  4. 炮制方法:生用偏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炒黄后可缓和寒性,增强健脾利湿作用;酒炒可引药上行,增强通络止痛之效。

相关问答FAQs

Q1:陆英和陆英根的功效有何不同?
A:陆英(地上部分)与陆英根(根及根茎)为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功效各有侧重,陆英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利尿消肿为主,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水肿;陆英根则偏于祛风通络、消肿止痛,多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且利尿作用较弱,外用治疗疮疡肿毒时,根的消肿效果更佳,临床应用时需根据病症选择合适部位。

Q2:陆英可以长期服用吗?
A:陆药性寒,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一般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短期服用,症状缓解后即停药,若需长期使用(如慢性风湿病),应配伍健脾药物(如党参、白术)以顾护脾胃,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过量或长期依赖。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穿白母药材是什么?有何药用功效及使用方法?
« 上一篇 08-31
中医治疗勃起障碍处方,效果与安全性如何?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