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火中草药有哪些?图片大全附品种、功效及用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医理论中,“上火”是常见的病理状态,多因阴阳失衡、火热内扰所致,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牙龈肿痛、便秘尿赤(实火)或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虚火),中草药“下火”讲究辨证施治,需根据火证类型、脏腑归属选择合适的药材,本文整理常见下火中草药,通过文字描述其形态特征(相当于“图片”说明),并归纳其功效与应用,帮助大家直观识别与合理使用。

下火的中草药图片大全

实火类中草药

实火多因热毒炽盛、风热袭表所致,药性多寒凉,以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为主,常见于急性热病、感染性疾病等。

  1. 金银花
    忍冬科忍冬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性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
    图片描述:落叶木质藤本,枝条中空;叶对生,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全缘;花成对腋生,苞片叶状,花冠二唇形,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故称“金银花”,香气浓郁,干花黄白色或黄棕色,常扭曲成条状。

  2. 连翘
    木犀科连翘干燥果实,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主治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
    图片描述:落叶灌木,枝条开展,中空;叶对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边缘有锯齿;果实长卵形至卵形,表面有不规则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顶端开裂成两瓣,形如“鸟喙”,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老果多自顶端裂开。

  3. 黄芩
    唇形科黄芩干燥根,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湿热黄疸、泻痢、热淋、胎动不安。
    图片描述:多年生草本,根圆锥形,扭曲;茎四棱,叶对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有腺点;根断面黄色,老根中心枯朽(称“枯芩”),嫩根断面鲜黄色(称“子芩”),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网纹。

  4. 黄连
    毛茛科黄连干燥根茎,性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疔疮。
    图片描述:多年生草本,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须根;叶基生,卵状三角形,三全裂;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残基,断面金黄色,味极苦。

  5. 栀子
    茜草科栀子干燥成熟果实,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湿热黄疸、淋证、血热吐衄、痈肿疮毒。
    图片描述:常绿灌木,叶对生或3叶轮生,革质,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果实卵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顶端有宿存萼片,果皮薄,内部种子多数,红棕色。

    下火的中草药图片大全

实火类中草药归纳表

名称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金银花 甘寒 肺、心、胃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痈肿疔疮、喉痹、风热感冒
连翘 苦微寒 肺、心、小肠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痈疽、瘰疬、风热感冒
黄芩 苦寒 肺、胆、脾、大肠等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肺热咳嗽、湿热黄疸
黄连 苦寒 心、脾、胃、胆等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痞满、高热神昏、心火亢盛
栀子 苦寒 心、肺、三焦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热病心烦、肝火目赤、湿热黄疸

虚火类中草药

虚火多因阴虚火旺、气虚发热所致,药性多甘寒或苦寒,以滋阴降火、清退虚热为主,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等。

  1. 知母
    百合科知母干燥根茎,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图片描述: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被黄褐色纤维状毛;叶基生,线形,基部鞘状;根茎呈扁条状,微弯曲,表面黄棕色或棕色,上面有凹陷的圆形茎痕,下面有纵皱纹及须根残基,断面黄白色,颗粒状。

  2. 黄柏
    芸香科黄皮树干燥树皮,性苦寒,归肾、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主治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
    图片描述:落叶乔木,树皮外层灰白色,内层黄色;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药材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内表面暗黄色或棕黄色,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

  3. 地骨皮
    茄科枸杞干燥根皮,性甘寒,归肺、肝、肾经,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主治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潮热盗汗、肺热咳嗽、咯血、内热消渴。
    图片描述:落叶灌木,根皮呈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纵裂纹及横向皮孔,内表面灰白色至灰黄色,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味微甘而后苦。

  4. 麦冬
    百合科麦冬干燥块根,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主治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图片描述: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形,两端略尖,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叶丛生,禾叶状,革质;药材呈纺锤形,中间或末端常稍细,表面有不规则纵皱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角质样,半透明。

  5. 玄参
    玄参科玄参干燥根,性甘、苦、咸,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治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喉肿痛、瘰疬。
    图片描述:多年生草本,根肥大,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及横向皮孔;茎直立,四棱形,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药材根呈类圆柱形,表面有纵沟及横向皮孔,断面黑色或乌黑色,微有光泽。

    下火的中草药图片大全

虚火类中草药归纳表

名称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知母 苦甘寒 肺、胃、肾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骨蒸潮热、肺热燥咳
黄柏 苦寒 肾、膀胱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 骨蒸劳热、盗汗、湿热泻痢
地骨皮 甘寒 肺、肝、肾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阴虚发热、潮热盗汗、肺热咳嗽
麦冬 甘微苦微寒 心、肺、胃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
玄参 甘、苦、咸寒 肺、胃、肾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 热病伤阴、温毒发斑、咽喉肿痛

使用注意事项

中草药下火需辨证施治,实火宜清热解毒、泻火通便,虚火宜滋阴降火、清退虚热,不可混用;部分药材药性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如黄连、栀子;用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

相关问答FAQs

问:哪些中草药适合实火引起的口舌生疮?
答:实火引起的口舌生疮多因心火亢盛或胃火上炎,可选用黄连、栀子、金银花,黄连善清心胃之火,缓解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栀子能泻火除烦,凉血解毒,尤其适合心火偏盛者;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可煎水含漱或内服,三者配伍效果更佳,但需注意黄连苦寒,脾胃虚寒者不宜久服。

问:下火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不建议长期服用,中草药“下火”多性寒凉,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等;若为虚火,长期服用寒凉药可能加重阴虚,形成恶性循环,应根据体质和症状变化,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症状缓解后及时停用或调整为调理体质的药物(如麦冬、沙参等滋阴药),避免“过犹不及”。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风热咳嗽选哪些药材?搭配煎服有啥讲究?
« 上一篇 09-01
中草药能否有效治疗冠心病?其疗效与安全性需要科学验证吗?
下一篇 » 09-0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