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草药材的功效、用法用量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七叶草药材,学名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是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别名七叶胆、小苦药、甘茶蔓、福音草等,其名“七叶”源于叶片特征——通常为鸟足状复叶,由5至7枚小叶组成,小叶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边缘具波状齿,叶面深绿,叶脉突出,整体形态清雅,该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秦岭及长江以南地区,如陕西、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多生长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或山谷溪边,日本、印度、东南亚亦有少量分布,作为传统中药材,七叶草的应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多方面的药用价值,现将其相关内容详述如下。

七叶草药材

药材的采收加工与炮制

七叶草以全草入药,采收时间对药材质量影响显著,传统经验认为,夏季开花前(7-8月)植株有效成分积累最丰富,此时采收的药材皂苷含量最高,药效最佳,采收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泥沙、杂质及枯黄叶片,摊放通风处阴干,忌暴晒,以免挥发油及活性成分流失;若遇阴雨天气,可低温烘干(温度不超过60℃),以保持药材色泽(黄绿色或棕褐色)及气味(微香,味微苦)。

炮制方法需根据临床需求调整:生品取净药材,切段长约1cm,可直接入药,长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蜜制品则取绞股蓝段,用炼蜜拌匀(每100kg药材用炼蜜20kg),炒至不粘手、表面微黄,取出放凉,蜜制后可增强益气健脾之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者,现代制剂中亦有提取绞股蓝总皂苷,制成片剂、颗粒剂等,便于服用及质量控制。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中医理论认为,七叶草性寒,味甘、微苦;归脾、肺、肾经,其功效可概括为“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安神益智”,主治病证广泛:

  • 脾胃虚弱证:症见体倦乏力、食欲不振、食少便溏,常配伍党参、白术、茯苓,如“绞股蓝四君子汤”;
  • 肺虚咳嗽证:症见咳嗽痰黏、痰中带血、咽干喉燥,配伍沙参、麦冬、川贝母,可润肺止咳;
  • 热毒疮疡证:症见皮肤红肿、痈疮肿毒、咽喉肿痛,内服可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外用鲜品捣敷;
  • 心神不宁证:症见失眠多梦、心悸健忘,配伍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可安神定志。

现代临床还将其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辅助治疗,以及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体质调理,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七叶草的药效物质基础复杂,主要活性成分为绞股蓝皂苷(目前已分离出80余种,其中人参皂苷Rb1、Rb3、Rd、Rg1、Rh2等含量较高,结构与人参皂苷相似),此外还含黄酮类、多糖、氨基酸、维生素(维生素C、B1、B2)及微量元素(锌、硒、铜等),其药理作用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协同实现,具体如下:

七叶草药材

(一)主要化学成分表

成分类别 主要成分举例 含量范围(%) 生理活性作用
绞股蓝皂苷 人参皂苷Rb1、Rb3、Rd、Rg1、Rh2 5-8.0 抗疲劳、调血脂、增强免疫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 5-1.5 抗氧化、抗炎、保护心血管
多糖 绞股蓝多糖(GPS) 0-2.5 增强免疫、降血糖、抗肿瘤
氨基酸 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等17种必需氨基酸 0-12.0 补充营养、促进蛋白质合成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维生素C、B1、B2,锌、硒、铜、铁等 微量-适量 抗氧化、维持生理功能平衡

(二)主要药理作用表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与效果
抗疲劳 增加肝糖原储备,减少乳酸堆积,提高运动耐力,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
调节血脂 抑制胆固醇合成关键酶(HMG-CoA还原酶),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排泄,降低血清TC、TG,升高HDL-C
降血糖 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紊乱
保护心血管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增强免疫 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提高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
抗肿瘤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上调Bax、下调Bcl-2),抑制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抑制血管生成
镇静催眠 调节中枢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延长戊巴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
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OH、O₂⁻),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

临床应用与配伍

七叶草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配伍伍:

  • 脾胃气虚:单用绞股蓝泡茶饮,或配伍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水煎服,每日1剂;
  • 肺虚咳嗽:绞股蓝15g、沙参12g、麦冬12g、川贝母6g(冲服),煎汤分两次服;
  • 高脂血症:绞股蓝总皂苷片(每次40mg,每日3次)配决明子30g、山楂15g,代茶饮;
  • 失眠多梦:绞股蓝10g、酸枣仁15g、柏子仁12g、合欢皮12g,睡前煎服。

现代研究还发现,七叶草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其抗焦虑、抗抑郁作用也逐渐被证实,为精神类疾病的辅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泡茶饮(每次5-10g,沸水冲泡,代茶频服);研末吞服,每次3-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使用注意
    1. 脾胃虚寒者慎服,症见腹痛、腹泻、畏寒肢冷者,可配伍干姜、吴茱萸以温中散寒;
    2. 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禁忌);
    3.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目前缺乏安全性研究数据;
    4.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鉴别方法

(一)性状鉴别

药材茎呈圆柱形,直径1-3mm,表面黄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及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为鸟足状复叶,小叶5-7枚,小叶片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波状齿,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浅绿色,叶脉突出,气微,味微苦。

(二)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粉末特征:灰绿色或黄绿色;叶碎片可见栅栏细胞1列,细胞长柱形;导管为网纹、螺纹导管;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

(三)理化鉴别

取药材粉末2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绞股蓝皂苷对照品,同法制备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65:35:10)下层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红色)。

七叶草药材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七叶草(绞股蓝)与人参功效有何异同?
解答:相同点:二者均含人参皂苷,具有益气健脾、增强免疫、抗疲劳的作用,均可用于治疗脾肺气虚证,不同点:人参性温,药力峻猛,偏于大补元气、复脉固脱,适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重症(如休克、大失血),单用即可见效,但长期服用易上火;绞股蓝性寒,药力平和,偏于清化痰热、清热解毒,兼有降脂、降糖、抗肿瘤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热象(如口干、痰黄、便秘)或慢性病调理(如高血脂、糖尿病),不易上火,但补气之力弱于人参,临床应用时,气虚偏寒者选人参,气虚兼热或慢性病调理者选绞股蓝。

问题2:长期服用七叶草(绞股蓝)会有副作用吗?
解答:正常剂量下长期服用七叶草安全性较高,但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轻微不适:①脾胃虚寒者可能出现胃部胀气、腹泻、食欲减退,可减少剂量或配伍生姜、大枣以中和药性;②过量服用(每日超过30g)可能导致头晕、恶心,停药后可缓解;③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应立即停药并抗过敏治疗,因其性寒,孕妇、经期女性应慎用,以免影响胎儿或月经;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的患者需谨慎,绞股蓝可能增强抗凝效果,增加出血风险,建议长期服用前咨询医师,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哪里好?
« 上一篇 09-01
中草药雄蚕蛾还叫什么?它的别称有哪些?
下一篇 » 09-0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