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耳朵药材,是我国民间部分地区对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Meerb.)的俗称,因其叶片形似老虎耳朵、叶面覆盖细绒毛而得名,作为传统民间草药,其应用历史悠久,在《本草纲目》《分类草药性》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中耳炎、咽喉肿痛、湿疹、外伤出血等症,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老虎耳朵药材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逐渐被阐明,其药用价值得到进一步认可,本文将从植物来源、形态特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化学成分、现代研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系统介绍老虎耳朵药材的相关知识。
老虎耳朵药材的原植物为虎耳草,为虎耳草科虎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生于海拔400-4500米的林下、灌丛、草甸及阴湿岩石缝隙中,植株高10-45厘米,根茎匍匐,具细长匍匐茎,茎被长腺毛,基生叶通常数片,叶柄长3-14厘米,叶片肾形、圆肾形或心形,长2.8-7.5厘米,宽3.5-12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心形,边缘具9-11浅裂片,裂片具不规则钝齿,两面常被腺毛;茎生叶通常1-3片,与基生叶相似但较小,聚伞花序圆锥状,花序分枝与花梗均被腺毛,花两侧对称;萼片5,卵形,先端尖,边缘膜质,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其中3瓣较大,卵形至椭圆状卵形,基部具黄色斑点或橙色斑点,雄蕊10,花丝棒状,子房半下位,蒴果卵球形,先端2深裂,果瓣喙状,花期4-8月,果期7-11月。
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老虎耳朵药材性味辛、苦,寒;归肺、脾、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祛湿止痒等功效,主治以下病症:1. 热毒疮疡:用于疖肿、痈疮、丹毒等热毒壅滞所致的皮肤红肿热痛,内服外用均可;2. 咽喉肿痛:用于风热感冒或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可单味煎服或配伍金银花、连翘等;3. 中耳炎:对化脓性中耳炎有较好疗效,取鲜草捣汁滴耳或研末吹耳;4. 外伤出血:鲜品捣烂外敷,可止血、消肿、止痛;5. 湿疹、皮炎:用于湿热浸淫所致的湿疹、阴囊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煎水外洗或捣汁外涂;6. 肺热咳嗽:用于肺热咳嗽痰黄,可配伍枇杷叶、桑白皮等。
现代研究表明,老虎耳朵药材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苷类:岩白菜素(bergenin)、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等黄酮苷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2. 有机酸:没食子酸(ga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活性;3. 香豆素:东莨菪素(scopoletin)、七叶内酯(aesculetin)等,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4. 其他:多糖、挥发油、甾体化合物及微量元素(如锌、铁、钙等),岩白菜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含量可达0.1%-0.3%,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虎耳朵药材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发现以下作用:1. 抗炎作用:虎耳草提取物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降低炎症组织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2. 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阳性菌效果显著;3. 抗氧化作用:富含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可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4. 镇咳祛痰作用:岩白菜素通过抑制咳嗽中枢及稀释痰液发挥镇咳祛痰效果,作用强度与可待因相近但无依赖性;5. 促进伤口愈合: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修复,对慢性溃疡、烫伤创面有较好疗效。
老虎耳朵药材在临床应用广泛,可根据不同病症采用不同用法:1. 内服:煎汤,9-15g,鲜品可用30-60g;或研末吞服,每次1.5-3g,如治疗咽喉肿痛,取虎耳草15g,金银花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2. 外用:鲜品捣烂外敷,或干品研末用麻油调敷;亦可煎水洗患处,如治疗中耳炎,取鲜虎耳草洗净捣汁,滴入耳内,每日3-4次,每次2-3滴;治疗湿疹,取虎耳草30g,苦参20g,蛇床子15g,煎水外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3. 中成药:以虎耳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有“虎耳草滴耳液”“虎耳草膏”等,分别用于中耳炎、皮肤感染等症。
老虎耳朵药材多为野生资源,近年来因过度采挖,野生资源日益减少,部分地区已被列入地方重点保护植物,为满足药用需求,部分地区已开展人工栽培研究,栽培技术要点:1. 选地:选择阴湿、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林下、阴坡地;2. 繁殖:可采用分株繁殖或扦插繁殖,分株宜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将带芽根状茎分开栽植;扦插可选取匍匐茎,剪成10-15cm小段,插入苗床,保持湿度;3. 田间管理:注意遮阴(遮光率50%-70%),保持土壤湿润,定期施用有机肥,及时清除杂草,人工栽培不仅可缓解资源压力,还能保证药材质量稳定。
使用老虎耳朵药材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 脾胃虚寒者慎用:性寒,脾胃虚寒者内服易致腹泻,需配伍温中健脾药;2. 孕妇禁用:传统认为其有活血作用,孕妇可能引起流产;3. 外用注意过敏:少数人外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4. 不宜过量长期服用:过量可能导致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一般内服不超过15g/日,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
老虎耳朵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如下表所示:
成分类别 | 代表性成分 | 含量范围 | 主要药理作用 |
---|---|---|---|
黄酮苷类 | 岩白菜素、槲皮素 | 1%-0.3% | 抗炎、镇咳、抗氧化 |
有机酸 | 没食子酸、原儿茶酸 | 05%-0.2% | 抗菌、抗病毒、抗氧化 |
香豆素类 | 东莨菪素、七叶内酯 | 01%-0.05% | 抑制炎症介质、解痉 |
多糖 | 虎耳草多糖 | 1%-3% | 免疫调节、促进伤口愈合 |
老虎耳朵药材的临床应用参考如下表:
病症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
中耳炎 | 鲜汁滴耳,每日3-4次,每次2-3滴 | 适用于化脓性中耳炎,滴耳前清洁耳道 |
湿疹 | 煎水外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 水温适宜,避免刺激皮损 |
咽喉肿痛 | 煎汤内服,15g/日,分2-3次 | 风热感冒或肺胃热盛者适用 |
外伤出血 | 鲜品捣烂外敷,每日更换1次 | 适用于小面积外伤,深部伤口需就医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老虎耳朵药材和虎耳草是同一种植物吗?
解答:是的,“老虎耳朵”是我国部分地区对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Meerb.)的民间俗称,因其叶片形似老虎耳朵而得名,两者为同一种植物,学名均为虎耳草,属于虎耳草科虎耳草属,药用部位为全草,功效与应用基本一致。
问题2:老虎耳朵药材可以长期服用吗?
解答:不建议长期服用,老虎耳朵药材性寒,长期内服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且其活性成分(如岩白菜素)长期服用可能产生蓄积效应,增加肝肾代谢负担,一般建议内服疗程不超过2周,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外用也应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出现过敏立即停用。